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资治通鉴卷第四卷-周纪四06-荀子评卫国国君:小家子气必灭亡


#第四卷 周纪四#资治通鉴(已发合集

公元前283年

5.卫国国君卫嗣君(名不详逝世,子卫怀君(名不详继位。卫嗣君好刺探别人隐私,有位廉洁的县长,一次收拾子时,露出破席。第二天,卫嗣君就送给他一条新席,县长大吃一惊,认为他的国君真如神明。卫嗣君又派人在经过关卡时,故意向税务人员行贿,既而召见税务人员,教他把贿赂送还,税务人员吓得魂不附体。卫嗣君宠爱他的小老婆泄姬,信任他的大臣如耳。为了避免自己受蒙蔽,故意尊崇大老婆魏妃,使跟泄姬平衡;并擢升另一位大臣薄疑的官职,使与如耳对抗。卫嗣君解释说:“我要他们之间,互相牵制监视。”

荀子 曰:

卫遬(卫国四十三任国君)以及卫嗣君(四十五任国君),不过是小家子气、聚敛小财的人物,谈不到收揽民心。郑国大臣公孙侨(子产),虽然可以收揽民心,却谈不到治理国家管仲虽然可以治理国家,却谈不到建立礼义。能建立礼义的,能够成为圣王。能治理国家的,能够成为霸主。能收揽民心的,能够获得安全保障。小家子气、聚敛小财的,只有灭亡条路。(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领导需要把精力放在方向上。】

【华杉 曰:

荀子这一段评论,从卫遬、卫嗣君,一下子说到子产、管仲,跨度有点大,又提出政治家的取民、为政、修礼三个层次需要我们仔细学习一下。

取民是什么呢,就是取得民心。大家都知道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在荀子评论里,得民心属于档次最低的政治。因为百姓被愚弄惯了,得民心容易

子产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贤相,在他执政期间,郑国气象一新,国泰民安,深受百姓爱戴。子产是好的统治者,也相当得民心,子产去世时候,郑国的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了,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那么,荀子为什么说子产还算不上为政呢?我想他是读了《孟子》:

(下一段为白话翻译)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这是人们传颂的一件子产爱民的事迹,郑国境内有两河交汇,一条溱河,一条洧河。冬日的某一天,子产从两河交汇处经过,看见有老百姓涉水渡河。那冬天水寒,冻人彻骨啊,子产看了于心不忍,就招呼老百姓上自己的车,把他渡过去。这老百姓感动了,传颂啊,人民的好宰相

那河上没有桥,是谁的责任啊?子产的责任是修桥,不是拿自己的车去渡人,如果河上有桥,就用不着他来做这件好事了。如果拿自己车去渡人,他能渡多少人啊?孟子就说:“子产这是小恩小惠,不是政治家该做的。如果十一月修成能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能走车的桥,百姓不会为过河发愁了。你把政治搞好了,出门鸣锣开道,让老百姓回避你都可以,用不着你搞这些亲民表演。如果搞政治的人,一个一个地去讨人欢心帮人渡河,恐怕你的时间也不够用吧?”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张居正曰:“为政不必人人问其疾苦,而需事事立有规模”你把制度搞好,公平正大,不要拿你的车去载老百姓渡河。

比子产高一个层次的,是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管仲荀子认为管仲算是能为政的了。管仲非常了不起,他是了不起的宰相,更是超前的经济学家。富国、足民、强兵,他都做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就是管子说的。管子之伟大,在于他爱人民,让大家都过好日子。他不像商鞅,把人民畜生驱使,要国富民穷,要人民穷,以便于驱使。

管仲懂得消费对经济作用懂得拉动内需,在《管子》中,专门有一篇《侈靡》,就是管子的奢侈理论。管子说,富人一定要奢侈,富人奢侈,穷人才能赚钱嘛!财富就重新分配了。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雕柴画卵论”,说那富人家烧柴,最好雕上花再烧,富人家煮鸡蛋,最好画上彩绘再煮。这样穷人可以来雕柴画卵挣钱嘛!鼓励消费,拉动经济,管子早就明白,而且用这办法干了好多大事

总之管仲是绝世奇才,超级天才,管仲的文治武功,孔子赞叹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人民到今天还受着管仲的恩德所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成野蛮人也。被发左衽,是披头散发,衣襟向左,是蛮夷

但是,荀子只给管仲能为政的评价,没给他能修礼的最高评价。这也是孔子的话。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子的器局还是太小啊!

孔子赞叹管子,也可以说非常羡慕管子,因为管子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执政治国平天下机会,而且管子做出大功业。但是——他的器局还是不够大啊!

跟谁比不够大呢?跟周公比,不够大。

那管子为什么器局不够大呢,因为他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思想,所以他的事业止步于此,没有能“为万世开太平”,开创新的政治伦理和礼制。这是孔子想做的,也是认为管子那么智慧,又有那么好的机会,打下那么好基础,却在器局上差了那么一点。可惜可惜呀!

管仲死后,齐国衰落了,甚至齐桓公也没有得到善终。】

资治通鉴卷第四卷-周纪06)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