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功业刚刚有一点成就,圣誉刚刚开始昭显,四方诸侯和百姓都向往仰慕陛下之德。陛下却带着这些豪俊之臣、方正之士,天天打猎、捕兔、捉狐,伤害国家大业,让天下人的盼望落空,臣内心为陛下痛惜!
(下文共2199字)
14
15
刘恒(本年二十四岁)听说河南郡郡长吴公,政绩全国第一,召见吴公,任命他当司法部长(廷尉)。
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刘恒召见贾谊,任命他当研究官(博士)。这时,贾谊二十多岁,文辞优雅,博学多识,受到刘恒的喜爱。只一年的时间,刘恒破例把贾谊擢升当中级国务官(太中大夫)。贾谊建议刘恒修改秦时的正朔(秦时,十月是正月〔一年之始〕,贾谊建议改为一月作为正月),变更官服的颜色(把红色改成黄色),重新制定官名,修订礼乐,建立汉朝的新制度,不要一切都按照秦制。
【贾谊雄才,一出场就要做大事,他要做的事,比宰相的事还大,是天子要做的事,而且是开国天子要做的事。以刘恒谦让仁厚的性格,既然这是开国天子做的事,刘邦没做,他也就不敢做。谁敢做呢?后来的汉武帝刘彻敢做,他把这件事办了。
贾谊修改历法,把一月作为正月的意见,孔子当年就提出过,《论语》记载,孔子说要“行夏之时”,就是说要恢复夏历。夏历、殷历、周历的正月都不一样。夏历,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阴历。殷商替代夏朝之后,殷历就把正月往前提前了一个月,以阴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做为一年的开始。到了周朝,又把正月提前了一个月,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夏、商、周三朝,春夏秋冬的开始时间都不一样,各差一个月。夏历现在叫阴历,又叫农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正月,差不多春天来了,该准备播种了,符合春种秋收的节奏,所以孔子才说应该恢复夏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和前朝不同,又把正月提前了一个月,提到了阴历十月,这下,春夏秋冬全乱了。到了汉武帝,才恢复了夏历的正朔,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过的春节,正月初一,就是夏历的正月初一,是孔子的意见,贾谊又一次提出来,而汉武帝作了最后决策。】
1
2
刘恒下令:各诸侯返回自己的封国,在朝廷任职或留在长安的,送嫡长子回去。
3
4
十一月三十日,傍晚,发生日食。
刘恒下诏说:“请大臣们指出朕的过失,以及朕的认知与理解不足的地方,并推举贤良、方正、能够直言进谏的人,匡正朕的疏忽。”下令官吏们各尽其责,减少赋税劳役,使人民休养生息;撤除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交通部仅留够用的马匹,其余的拨给驿站使用。
“微臣听说,雷电所击的,没有不被摧毁的;万钧所压的,没有不被粉碎的。国君的威严,远甚于雷电;权势的重量,又岂止万钧。广开言路,征求谏言,然后和颜悦色地接受,采纳建议,给进言者奖赏,即使如此,进言者还心怀恐惧,不敢畅所欲言,何况有的国君还暴虐任性,不喜欢谈论自己的过错!用威严去震慑,用权势去压制,即使一个人拥有尧、舜一样的智慧,像孟贲(秦朝勇士)一样勇敢,也必定会被摧毁!这样,国君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社稷也就危险了。
以前,周朝大约有一千八百个封国。九州的百姓,奉养一千八百个封国国君,百姓还有富余的劳力,国君也有多余的财富,百姓都在歌颂周朝的功德。秦帝用一千八百个封国的百姓奉养他一人,百姓却筋疲力尽,仍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虽然只奉养一人,但秦帝追求驰骋打猎的快乐,天下百姓穷尽财力都满足不了!
秦帝在世时,计算自己的功德,认为他的子孙可以世世代代地享受下去。可是他死后才几个月,天下豪杰就从四面八方发动攻击,断绝了他的宗庙祭祀。秦帝身处危境之中,却毫无察觉,为什么?因为天下人不敢告诉他。天下人为什么不敢告诉他?因为秦帝没有敬养老者,身边也没有辅佐的大臣,认为直言就是诽谤,对指出错误的人,一律诛杀。最后身边剩下的,就只有阿谀谄笑、苟且逢迎的小人,一齐歌颂皇上的贤德,超过了尧舜,计算皇上的功绩,超过了汤武(商汤周武)。天下已经溃烂崩溃,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他。
陛下下令推举贤良、方正的士人,天下人欢欣鼓舞,都说:‘我们国君将要复兴尧舜之道、三王的功业了。’天下之士,都在充实学问,砥砺品德。如今,方正之士都已在朝廷为官,陛下又遴选其中的贤者,让他们担任常侍、诸吏,和他们一起出去驰骋打猎,一天出去两三次。臣担心这样下去,朝廷就会松弛懈怠,百官也会跟着懒于政事。
陛下刚即位时,常敦勉群臣厚待天下,节用爱民,公平治罪,宽缓用刑,天下百姓无不喜悦。臣听说山东的地方官员传布诏令时,残弱生病的老人,都拄着手杖,前往恭听。他们希望能够迟一些再死,可以见到教化的成果。
而今,陛下的功业刚刚有一点成就,圣誉刚刚开始昭显,四方诸侯和百姓都向往仰慕陛下之德。陛下却带着这些豪俊之臣、方正之士,天天打猎、捕兔、捉狐,伤害国家大业,让天下人的盼望落空,臣内心为陛下痛惜!
古时候,股肱大臣不能参与国君的宴会游乐,这是为了让他们讲求廉洁,品节高尚,下面的群臣也不敢不正身修行,尽心工作。如今,这些贤良方正之士,在家里修身为贤良方正,因此被选拔进宫,可到了宫廷却学坏了,臣内心很为他们惋惜。臣建议陛下宴游时,不要带着他们,而是带那些专门侍奉陛下生活的近臣。与低级别的近臣宴游,与股肱大臣、贤良方正之士在朝廷议事,两者分开后,游不失乐,朝不失礼,这是维持国家在正轨运转的大事!”
刘恒每次上朝途中,无论是宫廷禁卫官还是其他随从官员,只要上书言事,他都会让辇车停下来,接受上书。不可以采纳的,放到一旁;可以采纳的,都会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