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记录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55年,共15年
前元十一年(西汉33年,公元前169年)
1
2
“陛下还没有定下控制封国的办法,如今的形势,诸侯王才传到第二代或第三代,就已经骄恣不受控制,如果他们有心扩张,力量就会更强大,到时候恐怕中央政府的法令就没法推行了。如今陛下能够依赖,作为中央的藩屏来捍卫皇室、保护太子的,只有淮阳国和代国【淮阳王刘武和代王刘参,都是刘恒的儿子】。代国北方和匈奴边境接壤,和强大的敌人做邻居,能够保全自己就不错了。淮阳国和大的诸侯国比起来,就像脸上的一颗黑痣,只会引诱大诸侯来吞并,又没有力量抵抗。
西汉33年 诸侯国形势
而今,控制诸侯的大权在陛下之手。拥有权力,却让儿子的封国(淮阳国、代国)成为大国吞食的鱼饵,不能算是高明的谋略。依愚臣的计策,最好把淮南国的土地全部划给淮阳国,同时替梁王刘揖立下后代,分割淮阳国北方的两三个城市和东郡给梁国【中央扶立的梁国后代,又多封土地,让其对中央忠心】。如果陛下不愿这么做,也可以把代王改封为梁王,把首府设在睢(suī,虽)阳。梁国的土地,南起新郪,北到黄河,淮阳国的土地,从陈县起,向南延伸到长江。有反叛之心的大诸侯,受到梁国和淮阳国的阻挡,就没有胆子计划反叛了。
梁国足够抵抗齐国和赵国,淮阳国足够钳制吴国和楚国,陛下可以高枕无忧,不必再忧虑山东(崤山以东)出事。臣的计策,至少能够维持陛下和太子两代人的平安。
而今天下太平安定,因为正好各诸侯王年纪还小。几年之后,陛下就会看到灾祸发生。秦国日夜苦心焦虑,费尽心思铲除六国,现今陛下掌握天下大权,本可以轻松安排一切,却放任不管,导致类似战国时的六国再次形成,实在不能说是明智的做法。陛下的一生可能平安无事,但您种下了祸根,却视而不见,没有对策。陛下万年后(去世后),把问题留给娘亲(薄太后)和弱子(刘启),使得整个天下不能安宁,这样做不能说是仁慈。”
刘恒采纳贾谊的计策,改封淮阳王刘武当梁王,北边以泰山为界,西边一直到达高阳,有四十几个大县城。
3
刘恒改封城阳王刘喜当淮南王。
【之后的历史,完全按贾谊的预测发展,刘恒死后,发生了七王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全部造反。拼死抵抗叛军、为平叛赢得时间的,正是刘恒采纳贾谊的计策后安排的梁王刘武。
大计不听,小计可从。君主对待谋臣,往往就是这样。因为大计他理解不了,看不出做了这事能怎么样,即使理解,也因为牵扯太多,觉得麻烦,不能决断。但是,他又觉得你这个人确实有才,确实应该听你的,所以一些比较容易办的小事可以听你的。】
4
当时,匈奴屡次侵扰边境,太子府秘书长(太子家令)颍川人晁(cháo,潮)错,上书给刘恒,谈论军事:【《言兵事疏》】
“兵法说:‘有必胜的将领,没有必胜的士卒。’从这句话看,安定边境,建立功名,主要是靠良将,所以不能不慎重选用。
臣听说:战争中,最重要的事情有三件:一是有利的地形,二是士兵的训练,三是精良的武器。
兵法中,步兵、战车、弩兵、长戟、短矛、剑盾,各有用武之地,在合适的地形上,才能发挥威力。地形不合适,可能十个打不过敌人一个。
战士没有养成服从命令的惯性,生活作风散漫;集合或行军,不能整齐一致;冲锋上前,不能及时跟上;撤退向后,不能整齐有序;前方的队伍在攻击敌人,后方的队伍已经溃散;军中击鼓前进、鸣金收兵的号令,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失效。这都是平时没有严格训练的缘故,这样的军队,一百人也打不过敌人十人。
兵器不锋利,就跟赤手空拳一样;盔甲不坚固,就跟光膀上阵一样;弩箭射不远,就跟短兵器一样;射箭不能中,就跟没有箭支一样;射中了却穿不透敌人的身体,就跟没有箭矢一样。这都是将领不注意检查武器质量导致的祸患,这样的军队,五个也打不过敌人一个。
所以兵法说:‘武器不锐利,是把士卒送给敌人;士卒不可用,是把将军送给敌人;将领不懂军事,是把君主送给敌人;君主不选择良将,是把国家送给敌人。’这四条,是军事的关键。
臣又听说:国家的大小,敌我的强弱,地形的险易,都会导致战争形势和备战方式的不同。放下身段,谦卑地侍奉强国,是小国的策略;联合小国,攻击大国,是实力相当的敌国采用的策略。利用蛮夷攻击蛮夷,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策略。
匈奴的地形和士卒的技艺,都和中原不同。上山下坡,出入溪涧,中原的马不如匈奴的马;险道危径,一边纵马奔驰,一边射箭杀敌,中原骑兵不如匈奴骑兵;雨打风吹也不疲劳,饥饿干渴也不在乎,中原人不如匈奴人。这些是匈奴的优势。
但是到了平原地带,情况就不同了。中原的战车突袭,骑兵冲锋,匈奴人容易混乱;中原的劲弩、长戟,都可以远距离造成杀伤,匈奴的弓箭不能抵挡;中原士兵身披坚甲,手持利剑,长短兵器交杂作战,弓箭骑兵往来攻击,步兵列阵向前,这样的阵地会战,匈奴士卒不能抵挡;弓箭部队万箭齐发,射向同一目标,匈奴的皮革铠甲和木质盾牌,不能抵挡;下马格斗,刀枪剑戟,贴身近战,匈奴的士卒又不如中原【匈奴习于骑战,不善步战】。这些都是中原的优势。
如此看来,匈奴的优势有三项,中原的优势有五项。陛下再派出数十万军队去攻打他数万人,兵力以十击一,优势更大。
虽然如此,但武器终究不祥,战争终究危险。大国战败变成小国,强国战败变成弱国,就在短暂的俯仰之间。拿人的生死来争强斗胜,一旦战败,再难振兴,那时懊悔也来不及。所以古代的帝王要有万全之策才会发动战争。
如今,胡人、义渠、蛮夷【分别泛指北方、西方和东南方的少数民族】,归顺朝廷的,有好几千人,他们的生活习惯、技巧专长跟匈奴一样,陛下可以赐给他们盔甲、棉衣、强弓、利箭,还有边塞的战马,再遴选一位了解他们习俗、深得他们信任的将领,用陛下圣明的法令统领他们。如果在险峻的地方发生战事,就派他们出战;如果在平原地区,就派中原的战车和弩兵出击。两军相互声援,各有擅长,再加上我们人数众多,应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