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复兴圣教创盛世,正己修身是根本丨《群书治要·孔子家语》连载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

讲解视频和摘要

(第十集03)

中国古代并不是法制监督机制不健全,而是因为兴起了伦理道德教育,人都教的好了,没有人作奸犯科,所以这个刑罚都搁置不用

讲解音频和全文

Audio class="js_editor_Audio res_iframe js_uneditable custom_select_card" src="/cgi-bin/readtemplate?t=tmpl/Audio_tmpl&name=%EF%BC%884%EF%BC%89%E6%98%8E%E7%90%86%E6%97%A0%E7%96%91%E6%83%91%EF%BC%8C%E5%B0%8A%E8%B4%A4%E7%AB%8B%E5%8A%9F%E5%8B%8B&Play_length=8%E5%88%86%E9%92%9F" cover="https://www.mlzhw.com/img.php?imgUrl=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If8ug9yKoFC6ZPIXQOklcbPvsPLO4wzkzNLAcJO6ibtR5dATwibeOFFqqn43ACK4YoUPiauJNiaG5xuzeHme6KDKWA/0?wx_fmt=jpeg" isaac2="1" low_size="875.37" source_size="875.4" high_size="3919.32" name="(4)明理无疑惑,尊贤功勋" Play_length="501000" author="群书治要学习平台" data-topic_id="" data-topic_name="" data-pluginname="insertAudio" data-trans_state="1" data-verify_state="3" voice_encode_fileid="MzUxMjg5MzgwNV8yMjQ3NTE0ODE5">Audio>


兴起孔子教诲改变世风

在《群书治要?汉书七》中记载,到西汉的时候,这个谏大夫贡禹看到当时朝政腐败、宫廷奢靡、圣教不行、社会风气日趋日下的现状,于是就上书劝谏汉元帝建议兴起孔子教诲改变世风。

贡禹这样写道:“孔子不过是一个寻常之人,但是因为乐于研求道义、端正自身而从不松懈的原因,以至于现在四海之内,天下君主都将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善恶标准。现在汉朝地域辽阔,陛下德行高尚,又居于天子的尊位,相信凭借着上天帮助,如果想改变社会风气,调和阴阳,陶冶万物,通过教化匡正天下就像决堤放水、遏止物体坠落一样容易。”


兴起了伦理道德教育,人都教的好了

后面他说了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盛世不复存在原因,以及如何能够恢复盛世状况

在《群书治要360》的第一句,就摘录了这一句话:“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成康盛世时候就是西周时期周成王和周康王的统治时期,他们能够继承文王武王、周公的遗风,特别是在成王统治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兴起道德教育

结果怎么样呢?结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监狱里没有犯人,刑罚都放置不用

中国古代并不是法制监督机制不健全,而是因为兴起了伦理道德教育,人都教的好了,没有人作奸犯科,所以这个刑罚都搁置不用

西周到西汉当时将近一千年之久了,想使天下太平的君主很多,然而没有出现太平盛世,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这个“法度”不仅仅是说我们所说法律、成文法、法令、法文等等,它有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规矩意思,也就是治国常理常法,比如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等等。

舍弃治国常理常法,而私欲兴起了,还有奢侈盛行,废弃仁义

这一句话就为我们说出了太平盛世不复产生原因,那就是在位者不能身体力行古圣先贤的治国之道、克服自己的私欲不能率先避免奢侈之风,所以废弃仁义,礼教不行,结果上行而下效。

就是整个社会兴衰成败根源所在

所以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领导者、在位者的修身,对于治国起到基础而且关键作用

他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假如在位者、领导能够端正自身,那么对于端正别人、办理政治又有何难处呢?

如果不能够端正自身,又怎么能够端正别人呢?

所以如果领导修身修不好,就谈不上治国

说明修身治国根本,而且领导者在修身过程中已经就是治国了。

为什么呢?因为自行化他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全集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