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输入关键词
搜索
APP下载
|
在线客服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导航菜单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热门推荐
吕剧
子分类02
儒释道
催眠音乐
冥想静心解压
六指琴魔
生活智慧
传世经典
栏目分类
category
国学频道
donghua
AI听书
dongman
话题广场
Tag
临帖的二度创作
观当代学书者,也不外乎以
古人
经典
法帖为临摹
对象
,至自
以为
有一定的把握后,试作己书,即
所谓
“
书法
创作
”。但是,在大多数
情况
下,这种
创作
是很尴尬的,甚至是
经不起
严格推敲的,因为,这种
创作
心态
是有某种负担的。比如,创
作者
如果仍然
处在
一种集字
状态
下的话,
必然
会
导致
其胸中无底、
笔下
迟疑、字态无神等
问题
的
出现
。究其
根本
,
就是
在临帖中
没有
经过对原帖
进行
二度
创作
的
过程
。
毫无
疑问,学书临摹是为
创作
做
准备
的。那么,怎样才
算是
合格的临摹呢?
回答
很
肯定
,像
古人
。如何才算像
古人
呢?对于这个
问题
,
南宋
姜夔
在《续
书谱
》中就
回答
得很到位。姜氏说:“摹书最易,
唐
太宗
云:‘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
笔下
’,亦
可以
嗤萧子云。唯
初学
者
不得
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
成就
。皆须是
古人
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
可以
摹临。其次双钩蜡本,须经意摹拓,乃不失
位置
之美耳。临书易失
古人
位置
,而多得
古人
笔意;摹书易得
古人
位置
,而多失
古人
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我
认为
,姜氏对怎样临摹
古人
法帖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甚至想,他的
理论
应是完全
来自
于他实践中的深刻
体会
吧,因为,我在学书的
过程
中恰恰有这种
感受
。
那么,
何谓
临帖中的“二度
创作
”呢?我
以为
,当学书者对原帖
进行
若干
时间
和
阶段
的实际临摹后,在基本上
掌握
了原帖的用笔
技法
,并对原帖
作者
内在的
精神
面貌有一定
了解
以后,就
可以
大胆
尝试
对原帖
进行
面对
面的
创作
式临写,这
就是
人们
通常
所说
的意临原帖,这个
过程
要
完成
至能基本背临原帖为止,这
就是
所谓
临帖中的“二度
创作
”。但是,在对原帖
进行
二度
创作
时,对每一个学书者
来说
,其
悟性
是占第一位的,也
就是
说,要多动脑筋,舍此,则一切皆为空谈。
与人
交往
,时常听到这样的
说法
:
读书
多了,
不用
临摹
古人
法帖也照样能写出
古人
之书卷气来。对此我是
持否
定
态度
的。读了再多书,如果不临帖,
还是
写不出书卷气的
书法
来。如果
读书
与
书法
二者兼重并续,或
可成
正果。对于这一
问题
,我的
观点
是:只
读书
不临帖,不一定写得出书卷气来。但是,只临帖不
读书
,
肯定
是写不出书卷气来的。
由于
书法
环境
和
书写
氛围的
缺失
,
造成
了当代许多人在
书写
汉字
方面
,竟然
不如
过去
的一个账房
先生
!所以说,
中国
书法
的
环境
和
地位
还有
待于
提高
!
中国
书法
在当代
应该
成为
一门真正的独立的
艺术
,并在
学术
上进
一步
得到
提升
。学书者
应该
由技至道,渐次
修为
。否则,
中国
书法
“申遗”
成功
何益?
中国
自有
文字
始,
书法
就走上了漫长的
岁月
征程和
发展
道路
,一步一个
脚印
地
奠定
了
中国
书法
不可
动摇
的
历史
地位
,
成为
人类
不朽的
文化
遗产。
纵观
中国
书法
史的
发展
脉络,
历朝
历代,
没有
不
研习
和
继承
前人法书
经典
而成
正果者。临池长修,
创作
随机而出,先有
古人
而后有我,这
就是
中国
书法
乃至
中国
文化
得以长久
发展
的
根源
。临帖中“二度
创作
”的
行为
从
古人
那里就
开始
了,并且从未
中断
过,它是每一个学书者在
进入
自我
创作
过程
中的必经
之路
。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