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字元章,宋四家之一,在书法史中影响颇大,研究评论其人其书可谓应者云集。因米芾行为怪诞,故世人以颠狂视之,世称“米颠”(“颠”同“癫”)。此“颠”多体现于以下几方面:一为冠异服例,二为好洁例,三为石癖例,四为品评激狂。其书法品评多体现出“卑唐”观,且言辞激烈,本文就其观点进行研究,以期挖掘在这惊世骇俗的言语背后,“米颠”提出“卑唐”观的思想动机,及“卑唐”书法观下的艺术思潮、书风追求。
一、性之所至随颠欲颠
米芾有印:“火正后人芾印”,“米芾自称楚国芈氏之后,其远祖为火正祝融、鬻熊,故字题偶作黻、火正后人、楚国米黻、鬻熊后人”。当时此地区大多信奉“火袄教”,其教徒一大性格特点便是“洁癖”与“持宝若黏”。这或许是米芾在他人看来行为怪异,其性颠的基础。
后世称米芾之颠多用“卑、颠、顽、狂、怪、痴、黠、漫”。无论是奇装异服、爱石如痴、颠言妄语、狂妄自负亦或是爱洁成癖、巧取豪夺、持宝若沾,他的每个故事皆使人骇目。起初研究米芾时,笔者意图从他的出身、性格去解释这些惊世骇俗的行为,越发了解、思考才知,米芾之颠并非全是个性使然。即便米芾自称“火正后人”有“火袄教”特点,但人的外在形象很大程度是塑造出来的。米芾21岁入仕,且常与名士同游,为当世名流。虽有个性特点,但稍加掩饰,见贤思齐,积极把自己塑造为一名传统名流形象未尝不可。即便放浪形骸、随心所欲,也不至于凡事举止怪癖、凡语言谈奇诡。因此米芾之颠更多是刻意为之,用现在的话说,米芾的诸多行为,便是一场场成功的炒作,米芾成功塑造了自身的标签——“颠”。
米芾言谈举止如此故作姿态,与他的出身及仕途追求有关系。诸多品评均提出,米芾能入仕,是倚仗母亲为宫中奶妈的关系,以此方式入仕为士林所不齿,不愿与其为伍。米芾困于资格,难以结交名士。不成想因自身一些怪癖,其“颠”名在圈内越传越广,尝到甜头的米芾便愈发放荡个性,从诸多行为中塑造出了一位洒脱无束、不囡俗礼的形象,加之书艺高妙,米芾在当世成功塑造出了一名极富个性的、颠狂的艺术家形象。在张扬艺术个性和孤傲士人风范风行的社会背景下,使得他得以结识权贵,下至文人墨客,上至皇家贵族,米芾交友广泛,崇宁五年还得到皇帝召见,并升为书画两院博士。宋徽宗曾评价米芾道:“俊人不可以礼法拘”,“俊才”之名能传播如此迅速得益于米芾成功地以“颠”名刻画出了为人乐道的形象。正如沃兴华先生所论:“无论扩大影响还是得些惠顾,可以因此不拘礼法,与名士同游,这对一个被歧视的边缘人来说正是最最期望的。”
既得益于“颠名”,米芾必然常出惊世骇俗之语。因为对名人的激烈评述,总能吸引众多人的关注与评价。且米芾书法创作一改前朝法度,沉着痛快、跌宕奇肆在当世实属创新书风。创新则面临抨击,评述者往往取前贤经典为范本加以比较批评。无外乎当时的米芾会说出爆发着愤怒的“柳与欧为丑怪恶扎祖”,“张颠俗子,变乱古法”……而这激烈的批评无论是性格使然,或是故作狂妄,亦或是愤怒反击,其尖锐的声音间接的把“卑唐”书法观推向了高潮。
二、跌宕奇肆远追晋格
米芾书风鲜明,自成一派,放在书法史中也是位独树一帜的书法家,在当时创新变法的力度可见一斑。我们总是以赞美的眼光看待“创新”一词,因为它代表着更多进步的可能性。但无论在哪个年代、哪场创新,都是“荆棘密布、血泪纵横”的。因为书法的创新总会触碰在传统中打转者的利益,而这些人往往是时代中的大多数。传统是艺术发展的根基,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经典的艺术表达样式。传统避免了试错成本,因此对传统的继承者是每个时代的多数,传统同时也是每个时代官方的审美倾向,如中国的“院画”、“宫廷风”,西方的“学院派”等都以传统为主阵地。虽然对传统的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但我们稍加审视艺术史、书法史便不难发现,每当创新来临时,其最大的阻碍莫过于传统,更准确的说:应当是搬出传统,对创新百般挑剔。可想米芾当时必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米芾学书之路是根植于传统的,《宝晋英光集》:“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大至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足可见米芾早期学书是根植于唐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发展的过程,米芾学书由唐入手,且用功匪浅,展现了米芾初学书法不断扬弃的过程。米芾在早期对于唐代的草书也评价颇高,“人爱老张书已颠,我知醉素心通天……由来精绝自凝神,不在公孙浑脱舞。”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是由技入道的不二法门。然而入“法门”易,出“法门”难。很多人容易沉醉在传统经典的花园中,对经典的传习能让人产生一种创造者的错觉,久而久之,受麻痹者完全忽略了自己仅是模仿者的事实,当他发觉被困于经典难以自拔时,便只能把自己归为经典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以期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对推动艺术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那些以百分之百力气打进传统中去,再以百分之三百力气打出来的创新者。
从图1《向乱帖》局部中我们便可感受其组合变化:“呈花卉”三字为一组,首先“呈”字呈瘦长状,体势略向左倾斜,下接“花”字,“呈”字最后一笔横与“花”字顶部“相向点”呈同一体势且宽度类似。随着笔画向下顺势书写,“花”字逐渐放宽,体势较大且中正,“花”与“卉”字笔断意连,且“卉”字竖画向右倾斜,整个字组的中轴线在三个字的摆动中呈现不规则的S形。“想已盛”为一个字组,以草书呈现,上下映带,笔画连贯与“呈花卉”形成了书体、速度的对比变化,写至“盛”字笔画突变加重,打破了一笔书单一的节奏感,为整个章法增加了一个块面的审美。“矣”字独立成组,重心微向右倾。下一行“修中计”为一个字组,以行书呈现,“修”字笔画较多且字形较大,“中”字笔画少且字形小,体现了“大小相称”的结字方式,“计”字重心的偏侧在左低右高下相互抵消。“已到官”皆以草书笔法呈现,字字独立且字距较大,与“修中计”字与字之间相互穿插形成对比。而且“到官”二字有章草的韵味,与右侧连贯的今草形成对比。最末尾“黻顿首”为一组,上紧下松,潇洒纵横,且体势向右猛烈倾斜,巧妙的是最后一点,如天平的砝码一般重重压在右上角,把原本倾斜的中心复归平正。这就是在丰富的对比中制造矛盾而又解决矛盾的过程,在平正中增添了体势。
米芾对于章法的巧妙安排不胜枚举,从他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点画、结体、章法的处理是和谐统一的。一是都强调丰富的变化,从八面出锋到大小相称到组合关系都穷其变化。二是都强调体势的变化,“须有体势乃佳”的概念贯穿了米芾书法创作的三要素。三是都强调复归和谐,有胆即可生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书写中使不同元素之间相互搭配、相互抵消,最终达到“求同存异”。
米芾的作品践行了他对于书法的认识,从米芾对唐人的批判性继承中,我们便能看得出米芾其“卑唐”书法观所抵制的是唐代书法的哪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