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输入关键词
搜索
APP下载
|
在线客服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导航菜单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热门推荐
吕剧
子分类02
儒释道
催眠音乐
冥想静心解压
六指琴魔
生活智慧
传世经典
栏目分类
category
国学频道
donghua
AI听书
dongman
话题广场
Tag
书法的取法
在
学习
书法
中,有些人兢兢业业
一辈子
也一
无所
获,或徘徊于唐楷(
并非
说唐楷不好)之间,或寄居于某家某派,或跌入时风的
漩涡
之中……讥为“奴书”、拾人牙慧等。
相反
,有些人过于自负,没写几天字就想
自立
门户
,走捷径,闭门造车,
最终
徒有空中楼阁。这些人都因取法
不当
而徘徊在
书法
的大门之外。因此,
历史
上
只有
少数人
掌握
着通向
书法
殿堂的
钥匙
,他们既是
传统
的守望者,又是
创造
者,并
不断
“
延续
”着
传统
。
大草《
古人
诗》 仿古纸 44x30cm 2015作
第一,确立以“新”为
书法
取法的理念,是
保持
学书
最终
能按着自己的
思路
、
艺术
发展
的内在
规律
而
走向
大道
的先决
条件
。
古人
讲,“取法乎上”,“新”
就是
取法至上的前提。“新”
就是
创新。
书法
传承
是为了
发展
,
发展
的
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
继承
,要
发展
就必须要
创造
。翻开
中国
古代
书法
史,魏晋
时期
是个分水岭。之前,是
汉字
的
产生
、
发展
期,书
法正
伴随着各种书体的演变
而成
熟,其间
留下
有
名字
的
书家
很少(当然
还有
其它
历史
、
文化
原因
);之后,是
书法
风格
不断
演变的
历史
,
产生
了众多
书家
,个个
自立
风标,美轮美奂,遥相呼应,串联起这一让
后人
崇拜的书史,他们都因“新”而
延续
着
书法
的
根本
。
王羲之
“适我无非新”的主张,
注定
了他创制的“新体”,彪炳
千古
,从而
奠定
其
书圣
的
地位
。持这种创新论调的士人在魏晋南北朝
时期
是普遍的,
正如
钟嵘
《
诗品
》云:“观
古今
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取。”所以,无论
书法
、
诗文
,在这一
时期
都是
开宗的滥觞期。其后,后继者们就
展开
了一边师法“王书”,一边与其“叛逆”的
历史
演绎
。张融有“只恨羲之无臣法”、
苏轼
则是“我书臆造本无法”,
就是
当时被
钱穆
父等讥为“集古字”、“刻画太甚”的米南宫,“壮岁未能立家”,后也取诸家之长,老
而成
家,人见其书“
不知
何
以为
宗”,他“一扫二王恶札,
照耀
皇宋万古”的气概
完成
了蜕变。明清
时期
的
书家
更
充满
着叛逆
精神
,“就令学成
王羲之
只是
他人书耳”(祝枝山
岳父
李有桢言),
强调
性灵成了这一
时期
的主调。
可见
,在
学习
二王的
书法
中,这些巨匠们无不
走向
了叛逆,以“新”
为准
绳,“新”正
不断
推动
着
书法
前进的车轮,“新”也成了
古人
学书的首要前提。但他们无不标榜二王,
承认
自己是二王的门徒,这简直如俚语所云:“挂羊头卖狗肉。”
《
刘禹锡
诗二首》卡纸 44×30cm 2016作
第二,确立“母本”是取法的
关键
。
如果说“新”是
学习
书法
的首要,则由博而专是学书
不可
缺少
的
过程
,
只有
通临古帖
才能
产生
真知
灼见,这种见识
也是
发自
内心
而有
条件
地逐步确立的,
才能
发现
合乎自我的
经典
对象
,我暂把它们
叫做
“母本”。
“母本”
就是
建立
适合
自我生长、发育、并能
不断
壮大的“革命根据地”,
就是
“专”。
星星
之火,
可以
燎原。
古人
都有自己的“母本”。我们在
研究
书家
档案时,总要
分析
他的学书
过程
,
经历
过哪几个大家,
最终
成就
了自己,而且最
关键
的是哪一家等等,这几个大家
就是
他的“母本”。“母本”是自己
精选
出来
的
字帖
,明显带有
个人
的审美倾向,因此她会
影响
你
一生
。对“母本”的练习,
不能
浮于
表面
,那是一个由粗入细、由细而精、由精而
有所
悟的量的积累。粗是粗略
了解
“母本”渊源、笔法
要素
、章法
特点
、审美
要求
等,这是一般人皆能做
得到
的。细是指进一步深入,无论笔法、
结构
、章法,
还是
气韵,几乎
可以
乱真,
只有
这样
才能
算登堂入室。这
才是
当代李可染
先生
所说
的“以最大的功力打
进去
”。精是指取其
精华
,
了解
“母本”的精粹之处,同时也要
发现
她的
缺陷
,任何一件
作品
都是
遗憾的
作品
,
发现
缺陷
是学书
过程
中的一个飞跃。确立“母本”主要是精心
模拟
古人
,几乎
放弃
自我,
正如
刘熙载
所说
的入“他神”,如此
才能
入帖。这种专一、
专注
是获取
成功
的重要
保证
。当代武术大家李小龙对“截道拳”有这样的
解读
,“我
不怕
对手的腿法有一万种踢法,我最怕的是对手用这样的腿法踢了一万遍!”这
就是
专一给同行的恐惧感。
大草《
李白
诗》
红星
生宣 124×246cm 2015作
第三,
寻找
母本的
生存
空间
。
确立“母本”是由博而专的
结果
,而
寻找
“母本”的
生存
空间
需要
智慧
。
不是
所有的母本都有
生存
空间
,即
便是
自己最
喜欢
的“母本”,也要反复论证,全面考量。
书法
发展
有着
一定的内在
规律
,
充满
着
哲理
性。首先从书体上看。甲骨文是古老、神秘的,曾在很长的
时间
内是成熟的
官方
书体,它虽风格多异,但基本
局限
在一定的
变化
范围
之内,很规范,也即
艺术
创作
所
需要
的
想象
空间
受到
了
文字
本身的
局限
。随后的篆
隶书
,包括晋唐
时期
成熟的
楷书
,它们也曾一度
辉煌
,是一个
时期
的
官方
书体,包括笔法、
结构
、章法等
书写
要求
有着
很强的
规定
性。尤其是唐楷,
可用
“
黄金
分割
法”、“
九宫
格”等
科学
手段
来
进行
规范,扼杀了
艺术
的
想象
力。因此,唐以来,著名的
楷书
家、篆
隶书
家较少,而我们
看到
的是大量的行
草书
家,且
成绩
斐然,
光耀
千古
,这
需要
我们去反思。由于行
草书
书写
的不
确定
性、
约束
性小,
想象
空间
大,尤其在大
草书
方面
表现
的更为
突出
。因此,在
书法
史上从来
没有
被认定为
官方
书体(章草例外)。这也
警示
我们,行
草书
领域的可塑性是极大的,这
也是
历代大家们趋之若鹜的重要
方面
,
也是
今天
学习
行
草书
的人较多的主要
原因
之一。
值得
一提的是由于写大
草书
需要
才气
、勇气、侠气、士气、逸气,
常人
难于应付,故历来
成功
者寥寥无几,但它却是我们今
天书
家所
研究
、追摹的
对象
。其次从书风、
书家
来
分析
。书风是某一
时期
或某
一地
域,在特定的
文化
背景、审美趋向之下所
形成
的趋于
相对
稳定
的
书写
特色,也可由
相对
趋同的审美取向的很多
书家
组成。例如唐楷,这一
书写
特色是
唐代
书法
的
象征
,尤以
颜真卿
为
代表
。
唐代
楷书
的
形成
有着
它固有的
文化
背景,而魏晋清谈不仅是
文化
上的,更是
文字
上的,行草、
草书
大行其道是
书法
呈“
文字
清谈”的样式在
文化
上的具体
反映
——“玄化”。
楷书
(小楷)成熟于礼崩乐坏的魏晋则是
文字
发展
中的一个
必然
过程
而已,它的进一步
发展
需要
一个
使人
奋进、
秩序
井然的
社会
环境
。而唐楷“尚法”的
形成
是
文化
、
社会
发展
在
文字
上的
必然
要求
。因此,
唐代
楷书
呈现
出了一个大家
林立
、各派纷呈的
局面
。但是,
楷书
资源
也由此“用尽”,日趋装饰和
工艺
。所以,自唐以来,已经
没有
真正的“
楷书
家”了,即便“科考”越来越规范、
系统
,
楷书
要求
更为严格,习楷者也更多,但也培养不出出色的大家。今天我们要“
激活
”唐楷,但愿能“
梦想
”
成真
。因此,在
楷书
上,
后人
只有
“奴书”于
古人
的份儿,不然则惨不忍睹、自我蒙羞。
还有
,“碑派”书风,也
存在
这一
现象
。碑派
资源
经过清代、
民国
两个
时期
的
书家
发掘
已经开发殆尽,今人难有回旋余地。
篆书
联《稽首厥心》 生宣 31×346cm×2 2017作
第四,壮大“母本”是学书的再度深入。
这一
过程
是在
了解
“母本”
生存
空间
的
基础
上
展开
的。对“母本”
学习
的
坚持
并
不断
充实是
形成
自我
路径
的积累和
依托
。
坚持
对“母本”的
学习
是“专”,吃“精饲料”,由“专”而“博”,或者以“专”为
基础
,
不断
补充由“母本”
局限
所
导致
的包括笔法、
结构
、章法以及审美上的
缺失
等,
不断
丰富和引入新的
书写
要素
及审美异趣来
改善
原有的不足,是
学习
过程
中
最终
酝酿质变的再度深入,也好比是在吃“精饲料”的
基础
上吃“杂粮”,是一个补充、深入并
不断
完善
的
过程
。基本
坚持
以“触类旁通”、“
自然
生发”为基调,以此来扩展“母本”所辐射的
范围
。如此,在
学习
中的每一步
都是
环环相扣的,每跨一步是
自然
生发而出,而非
心血
来潮,更
不是
人云亦云。这样才真正
做到
学书
时间
、
书写
经验不
浪费
,不至于象一些学书者如小
和尚
念经有口无心,
最终
无所
获。也由于这样的学书
过程
是由感而发,是经验的
不断
积累和有效反馈
作用
下的渐进,它
具有
自然
生发性、自我独立性、全程
统一
性。一旦这种倾向性的
学习
有所
成果,
作品
初具
规模
,那一定
具有
“
杀伤
力”,因为,那将是一个庞大的
系统
。有些人
没有
“母本”,“这山望了那山高”,随意改换
门庭
、更改“
师门
”,是学书之
大忌
。
老师
最不
喜欢
不踏实的学生,想从
老师
那里“
攫取
”
精华
,不跟他“交心”是难能获取的。同样,一本古帖,不
长期
临习,不天天展玩于案头是难能
发现
其
秘密
的,更不
可能
产生
与远古的先贤有心与心的
交流
了。这种
方法
也可有效防范盲从跟风
现象
的
产生
。壮大“母本”不仅丰富了
书写
技巧
,积累了
创作
经验,
达到
融会贯通的地步,
也是
逐渐
形成
自我
创作
观念
的
过程
。不仅如此,也能
总结
和分辨历代
书法
发展
过程
中的一些
是非
、
曲直
,也逐渐能
发现
古人
还给我们
留下
了多少
空间
。
中楷《黄庭经卷》
局部
泥金纸 27×350cm 2015作
第五,
学会
“
忘却
”。
“
忘却
”是重新
回到
自我
书写
中来的
开始
,是
创作
中必须锤炼的“
心法
”,是“断奶”,是
扔掉
“拐杖”
自立
行走
。这
正如
佛学中所讲,“过河须用船,
登山
不用
舟”。我们在
书写
中总是会留恋
古人
的这一笔、那一笔,这一
组合
、那一
组合
,或者是这一
感觉
、那一
感觉
,因为“她”太好了,太美了,但是“她”毕竟
不是
你的,自我的
书写
似乎总有参照物,总有“母本”的
影子
,还停
留在
学书的
基础
阶段
,而高一级的
书写
是抛开所有的
羁绊
,忘怀一切
干扰
。如此,
才能
晋升为真正
意义
上的“
创作
”,
才能
达到
“
不知
何
以为
宗”的蜕化。这一“
心法
”
需要
长
时间
的磨练,因
为人
总有怀旧感、依恋感的,这是一个痛苦的历练,但又是一个
不得
不
经历
的
过程
。这
需要
多年,甚至
一辈子
来
完成
。如
米芾
,其大多的信札类
书写
都有“拟作”的嫌疑,
有着
二王的
影子
,而他壮年以来的“刷字”却“刷”掉了所有的
羁绊
与“眷恋”,走上了“巨匠”
之路
,“无一点右军
俗气
”,“一洗二王恶札”。同样
还有
苏东坡
,“我书臆造本无法”,这个“臆造”正斩断了与二王的瓜葛,
颠覆
了与二王
相关
的
书写
元素
。无论是“刷”,
还是
“臆造”,
都是
一种“
忘却
”,
也是
一种叛逆,更是一种质变。
“
忘却
”
也是
书写
中的一种胆识。
古人
讲“可贵者,胆。”
书法
创作
也
需要
“胆”。这种胆
来自
于自身,完全是自我
元素
的外泄,也正因有了胆才敢拆肉还母,拆骨还父,诃佛骂祖。
应该
说“
忘却
”是一种化境,是
书法
走向
自我的心路
历程
。这种
境界
应该
是我们不惜工本去
穿越
的。当然,这种
穿越
还
需要
深入
生活
,丰富的
生活
才是
书法
创变的
手法
更趋多元,这种
书写
意味也
才能
在
生活
实践中
不断
生根、生趣,壮大、壮实。
本文
作者
:陈海良
。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