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草书百宝箱字典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出来的。
草书始于汉初,早期称为“草隶”,后逐渐发展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不同风格。
章草形成于西汉中晚期,是隶书快写的结果
今草则进一步打破章草的规矩,使上下字之间气势相连
狂草则出现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草书特点

  1. 流跌宕落笔:草书行笔流畅,运转龙蛇,挥洒自如,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2. 简化和连笔:草书通过简化和连笔,将原本复杂的笔画简化为一笔或几笔相连,使得书写更加便捷。
  3. 笔画带钩连: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这使得草书结构上更加紧凑。
  4. 艺术性强:草书不仅追求书写的便捷性,更强调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成为法家们竞相临摹和创作艺术形式

草书分类

章草: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的《急就章》。
今草:亦称“小草”,不拘泥于章法,笔势流畅,上下字之间气势相连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的《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亦称“大草”,是在今草的基础发展而来笔势狂放不羁,字形变化多端。代表作如唐代张旭的《肚痛》帖、怀素的《自叙帖》等。

现代社会草书不仅被用于书法创作欣赏,还广泛应用于装饰、设计教育等领域。

通过数字技术应用草书更是以图案、字体、动画形式出现在各种多媒体平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