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大暑,土润溽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01
大暑三候
大暑三侯
大暑三候,分别是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第一候是说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黄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时节出现,开始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正所谓“银烛月光凉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暑时,湿热浓重,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
三候:大雨时行
第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因湿气积聚,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所以经常有大的雷雨。
大雨时行
02
大暑习俗
送大暑船
在江浙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大暑当天,人们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把纸做的大暑船抬到码头,先进行丰富的祈福仪式,再把船拉到水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寄托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
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
吃荔枝
在福建等地,有大暑吃荔枝的习俗,被称为“过大暑”。人们会提前把荔枝摘下来,存放在冰水中。
大暑当天,吃过晚饭,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起品尝甘甜冰爽的荔枝。
吃荔枝
吃仙草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 药食通用,可解暑清热,因此得名“仙草”。当地还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说法呢。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喝伏茶
03
大暑养生
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阳气达到了最鼎盛的时候,天气非常炎热,同时酷暑多雨,人体容易侵入大量的暑湿之气,使得人们心烦意乱,没有精神。所以说,大暑节气到了,务必要做好养生工作,才能确保身体健康无虞。
大暑养生
谨防中暑
大暑天气,酷暑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以及从事户外劳动的人要谨防中暑。大暑养生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和休息,要适当地在傍晚等温度不太高时外出,轻量运动出汗。
大暑时节,在饮食上要多选择一些有清热降火、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藕、鱼类、绿豆、青菜等。
日常饮食方面应多选择时令的、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瓜、绿豆、酸梅汤、西红柿、茄子、辣椒、油菜、空心菜、苋菜、南瓜、红薯、山药、冬瓜、丝瓜、西葫芦等,肉类可选择鱼、泥鳅、鸡肉、鸭肉等。
重点防范哪些疾病?
如果发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选择通风处休息,在额头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也可以适当地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或酸梅汤,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大暑时空气湿度大、地板潮气重,夜里再热也不要直接睡地板,还要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房间内湿度过高。
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夏天从外面进入空调室内,尤其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血管从扩张状态急速收缩,很容易让人头痛。由冷入热,若身体中枢无法正常调节,还会出现中暑、嗓子疼、鼻塞等不适。
04
大暑诗词
贾平凹说“读诗能耐热,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记,需要慢读,灵魂安妥,酷暑便是清凉世界。”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诗中都是如何消暑度夏的。
《晚夏》
(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
(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消暑》
(清)江堤
柳枝西出叶向东,
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
05
大暑哲思
盛夏蝉鸣起,荷风十里香。
在这最后的盛夏,不妨静下心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大暑时节,人们纷纷避暑,但大暑也让万物拔节生长,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不远的金秋。
物极必反,这暑热,已经到了极点,接下来,就是“天凉好个秋”了,
炎炎的暑热经过肆意绚烂,终将归于清凉、平淡。
这种天地间无比自如的转换,再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嬗变的魅力。
正如《道德经·七十七章》所说:“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道祖老子认为,天道是公平和正义的,它会调节万物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使得一切都处在相互转换的状态。
我们如果能深刻领悟、学习这自然之天道,道法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信我们的人生也一定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世间美好,总有一天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祝愿:
大道广传,风调雨顺,
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
节气 | 夏至:时夏方长,盛暑已至
节气 | 芒种忙种 有收有种
节气 | 斗指东南 维为立夏
节气 | 小暑:温风至,盛夏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