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迷茫,而且总是被各种套路收割?
因为人们都在“弃道求术”。
什么是“道”?本质,原理,规律,叫道。
什么是“术”?方法,技巧,技术,叫术。
“术”是教你怎么干,“道”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就是道。术是多变的,道是不变的。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很简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
这个底层逻辑就是道。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只要你能把底层逻辑搞懂了,就能看穿其它很多行业。知识和技能分领域,而“道”是不分领域的。
来看仓颉造字的时候,是怎么写这两个字的:
“道”字从辵(chuò)从首,辵就是走,首是第一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由“一”生发出来,都跟着“一”走,而这个“一”又是道生出来的。所以“道”是最初的规律,而不是后天刻意的行为。
刘式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财政而著称的大臣。《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卷二百六十七》载:“刘式,袁州人……历迁大理寺丞、赞善大夫、监通州丰利监及主三司都磨戡司……式深究簿领之弊,江、淮间旧有横赋,补积至多,式奏免之,人以为便。然多所条奏,检校过峻,为下吏所讼,免官……”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盐铁使李维清乘机指使刘式的下属诬告其对朝廷无礼,刘式被免职,不久,郁恨致死,年仅49岁。刘式的妻子陈氏出身于士人之家,一贯“清白自奉”,博得乡里一致好评。据朱熹《墨庄记》载:刘式“既殁,而家无余资,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语诸子曰:‘此汝父所谓墨庄也。’”《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式死后,有人劝陈氏变卖刘式的藏书和部分家产,以广置田产,贻富子孙,她婉言谢绝:“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她遵照丈夫的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昭示子孙”的美好心愿,教育和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合户的墨庄题字碑为一青石质地的石碑,正中阴刻行书“墨莊”二字,字高40厘米左右,笔画中多处带干笔痕迹,两边的阴刻行书题款分别是“绍兴丙辰良月”(左边)、“征西将军岳飛書”(右边)。右边题款后附有两枚图章,一枚是楷书“臣岳飛印”,一枚是篆书“保晋”。题字后还有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写的跋,跋文有破损,文字是:“粤北宋有刘几颜,其书至,写有‘墨庄’二字?( )后 忠穆王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盖景晖与几( )支也,忠穆王亲书‘墨庄’二字遗题。陈、刘二姓子孙勒诸家庙坊额,流传世代,悬之室( ),敛魔且人争宝重。武穆之勤王忠也,饷帅者仪也,以诗书世其业者又忠义所感发也。陈刘二姓也,守墨印刷遍行忠与义之()可磨灭也。如斯人。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 )”1、墨庄堂号与墨庄题字碑 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不能不注意朱熹的《墨庄记》。据《墨庄记》介绍,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秋天,刘式的六世孙刘清之(字子澄)恳请朱熹为其作《墨庄记》。《墨庄记》中这样一段话尤其值得注意:刘式夫人的事迹传开之后,“海陵胡讷先生闻而贤之志其事,其后诸子及孙,比三世,皆以文章显达为时闻人。中更变乱,书散不守。清之先君子独称念焉,节衣缩食,悉力营聚,至绍兴壬申岁,而所谓数千卷者,始复其旧。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刘式逝世时享年49岁。庆历年间(1041—1047年),朝廷为刘式平反,中间相隔44年至50年。假如此时刘式还健在,则已是一个93至99的老人了。以平均20岁生育一代人计,此时,刘式这个家族至少已是四世同堂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能否自立堂号?这应该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个家族到第四代时实在太有名了。即使刘式的子孙还默默无闻,刘式的夫人也早已为人称道、大名鼎鼎了。一句话:就在刘式夫人辞世前后,刘家的“墨庄”应该就出名了。换一句话来说,墨庄堂很有可能就滥觞于这个时期,它早于岳飞的墨庄题字碑。或许,墨庄堂号形成于乾道年间。因为这个时期,一方面,刘式的子孙早已名扬在外,另一方面,遭遇变故的刘式后裔----刘式的第五世孙、刘清之的父亲恢复了刘家的“墨庄”。你看,“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吗。但是即使是墨庄堂号形成于这个时期,甚至于其后,刘式夫人恪守 “墨庄”的美谈应该早已流传于世,为人所称道了。2、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 另有一个问题也不太好理解: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的形制、题款一样,但细看碑文却存在笔画上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我在1991年1月13日看过合户墨庄题字碑,以后又多次看过这个题字碑,并且摄有它的照片。至于龙田墨庄题字碑,我只见过它的拓片。从图片上来看,两者的区别其实很小。一是干笔笔画上的区别。龙田墨庄题字碑明显多于合户墨庄题字碑。二是笔画上的差别。龙田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不清楚,几乎可以说是模糊的,而合户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清清楚楚,行书的韵味十分明显。此其一。其二,细看“墨”的上半部分,笔画也有细微的差异:龙田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偏瘦,略显长,笔画规整但呆板,而且,明显分为上下两截,下面这一截稍偏右,与上面一截笔画不相连,人工雕琢修整的痕迹十分明显,与整个字的行书韵味不协调。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稍显肥而短,笔势自然,与整个字的行书构架十分协调。三是提款上的“岳”字的区别。这个问题让人难以理解:两处提款中的“岳”上大下小,一重一轻,“丘”这一部分稍偏右,其中,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丘”偏得尤其明显,看上去字形与整个提款不协调,似乎是出自两个人之手,且此人的书法并不怎么高明。除了拓印、雕刻的原因之外,出现上述差异,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3、墨庄题字碑的题款、跋文与题字 题款告诉我们,墨庄题字碑题于“绍兴丙辰”,即1136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六年,当时,岳飞担任或受封为“征西将军”。跋文更进一步指出,这一年,岳飞奉命“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至新( )(应是今江西省永新县的龙田)”,这才有机缘留下墨庄题字碑。在这个过程中,岳飞是否“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这是细节性问题,《茶陵州志》、《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中的岳飞传记未予记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岳飞讨杨幺的时间及岳飞当时的官阶官职应该有详细、准确的记载。据上述方志和史籍记载,岳飞讨杨幺的时间是绍兴五年,即乙卯年。至于“征西将军”的职务则不见于《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题款中的图章也值得一说:自秦汉之后,“臣”开始固定为臣下对君王自称的人称代词。这里说的臣下,既包括有官爵的人,又包括平民百姓。在给陈、刘两姓的墨庄题字碑上盖上“臣岳飛印”的印章,这似乎是“违制”的。“保晋”是一枚什么样的印章?是闲章吗?这是一个难以求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还找不到相关的支撑资料。解答上述问题只有一种答案:题款是后人加上的,而在追述事由的时候,发生了记忆上的“误差”。跋文为后人追述其事、补写其文的特点就更明显了,它的“误差”也是很明显的。4、岳飞进驻茶陵的时间及缘由 墨庄题字碑与岳飞进驻茶陵有关。那么,岳飞于何时、因何事进驻茶陵呢?这在《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引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有关记载来加以说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飞以泰州失守待罪。”“(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贼曹成拥众十万,由江西历湖湘,据道、贺二州。命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金字牌、黄旗招成。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矣。’即分道而遁。飞奏曰:‘比年多命招安,故盗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安,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许之。飞入贺州境,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曰:‘粮尽矣,奈何?’飞阳曰:‘姑返茶陵。’……”“(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捕杨幺……”这年秋天,在决定胜负的水战中,“幺投水,牛皋擒斩之。”据《茶陵州志》及尹氏族谱记载,岳飞追剿曹成,途经火田。火田人尹彦德犒劳岳家军三天,岳飞以“一经堂”题词相赠。到明代,尹彦德的后裔尹时夫远赴临海做县令,茶陵大学士张治作《一经堂歌送尹时夫令临海》相赠。诗中追述他的先祖尹彦德劳军的往事时说:“昔闻忠武追曹成,提兵远驻云阳城。”早在成化八年(1472年),茶陵大学士李东阳回乡祭祖,应尹彦德的后裔尹汉琼之请为尹氏族谱作序,序中也提到了上述事情。这些都可以与上面引用的材料相应。那么,岳飞有没有“征西将军”这个官职呢?不妨摘引他在建炎四年到绍兴五年间的官爵名称来印证一下:建炎三年,岳飞“授真刺史。”建炎四年,“迁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元年,“加神武右军副都统”,“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升神武副军都统制”。绍兴二年,“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授武安郡承宣使”,“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绍兴四年,“除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授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绍兴五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绍兴年间,今合户村和田湖村的湖家坊一带合称为“麦灶”(一说麦庄)。此地上经合户毛竹坳与江西永新石楼、温唐比邻,下经田湖更鼓寨与江西永新店屋(属于“梅花”这个区域之内)相连,处于湘赣边陲地带。毛竹坳、更鼓寨至今仍然是两地边民往来的交通便道,我在1991年、1992年先后两次由这两条路步行到永新,记忆很深:毛竹坳路段山岭崎岖,道路隐蔽,更鼓寨路段山岭重重,道路盘旋难行。传说,岳飞由毛竹坳进入今秩堂乡合户村。行军途中,他的辎重部队受到了梅花的一伙强盗的偷袭。岳飞便让部队驻扎在今秩堂乡彭家祠一个叫 “铁营盘”的小山上,以更鼓寨一带为前沿阵地,进剿这一伙强盗。在这个过程中,岳飞留下了“更鼓寨”、“马脚迹”、 “铁营盘”三个活动遗迹及悼念友人彭可安的一首绝句。关于墨庄题字碑,民间传说有两种版本,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中记录的另一种版本是这样来的:岳飞夜驻更鼓寨,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山下书生们秉烛夜读的琅琅书声,深感兵荒马乱时期士人秉烛苦读的不易,此地读书风气之盛,于是,写下了“墨庄”两个字,以示对士人的勤奋和这种良好风气的嘉许和鼓励。至于,我在前面记录的那个版本,则整体上与《茶陵州志》的记载是一样的。又据传说,岳飞题赠“墨庄”两字,其中的“墨”字,一示在黑土地上立村庄,此地土地肥沃,二示此地读书人多,飞笔拔墨者多。岳飞行军打仗,匆匆忙忙,文房四宝什么也没带,人家提出来了,也不好拿架子说不写。可用什么写哩,岳飞正在为难,一眼瞧见路边有一把破笤帚,只剩下一个骨朵了,就把这个笤帚骨朵拾起来,略一思忖,蘸了墨水在一条刚摘下的门帘上写了两个大字:墨庄。这个村的老百姓得了元帅的字,高兴得不行,他们把岳飞的题字刻成碑,立在村头。现在这个碑在汤阴岳庙保存着,因为是用笤帚骨朵写的,笔划很齐很硬,显得特别苍劲有力。”图1所附的跋文叙述了题字碑的由来。《茶陵州志》又云岳飞因追剿曹成而道经茶陵,李东阳、张治又对这种说法予以肯定。那么,岳飞是否有两次因事途径茶陵呢?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岳飞传记中,对岳飞在绍兴三年、六年的活动语焉不详。撇开《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岳飞年谱》(年谱来自“岳飞资料网”)对于岳飞平曹成、杨幺及其在绍兴年间三年、六年的活动的记载(笔者有所删节):(绍兴)二年壬子(公元 1132 年),三十岁。(正月)二十九日辛酉,诏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二月初八日庚午,招讨贼曹成。十七日己卯,发洪州,三十日壬辰至茶陵。……四月初三日甲子,曹成入贺州。……闰四月初六日丙申,大破曹成于贺州境上。十六日丙午,又败曹成于桂岭县,成拔寨遁走连州,彬州,邵州。五月,曹成以其众降于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韩世忠,岭表悉平。十一日庚子,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以破曹成功,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系年要录》卷五十五)五年乙卯(公元 1135 年),三十三岁。(二月)十二日丙戌,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镇压湖湘地区农民起义军杨幺(太)。四月甲辰朔,自池州移军潭州。……杨幺部将黄佐来降,飞表授武义大夫阁门宣赞舍人。黄佐袭周伦寨,败之。……五月初五日戊寅,任士安击杨幺部于永安寨,败之。……六月初二日甲辰,黄佐招杨钦来降,表授钦武义大夫。十一日癸丑,“大破杨幺于洞庭湖。杨幺穷蹙举钟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牛皋投水擒幺,斩首函送都督行府,余酋相继皆降。”(《鄂王行实编年》卷三)六年丙辰(公元 1136 年),三十四岁。初五日癸酉,太行忠义社梁兴(一作青)率众来归,飞申其状于三省,诏飞接纳。十八日丙戌,尚书右仆射张浚往荆襄视师,赐飞御札,有“所翼二圣还归,故疆恢复”之语。二月初二日庚子,兼本路营田使。初九日丁未入觐,次日引见。面奏襄阳唐邓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旧隶京西南路,乞改正如旧制,帝纳之。十三日辛亥,……命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二十日戊午,内殿辞讫,赐金酒器遣还鄂州。三月初二日己巳,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南路招讨使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徙镇武胜定国,襄阳府置司。……十二日己卯,都督府令岳飞将带精兵,疾速去襄阳。二十六日癸巳,母魏国太夫人姚氏卒于鄂州军中。飞不俟报,解官而去,扶梓至庐山,奏乞终制,诏不允。四月初九日丙午,诏飞起复,遣使抚问。葬母姚氏于江州德化县西南五十里庐山之株岭山麓。二十九日丙寅,诏岳飞仍旧兼节制蕲黄州。五月,营第于九江,为守冢计。……二十八日,再赐御札趣起复,不得已乃就军。六月十八日甲寅,岳飞自九江进屯襄阳。……七月初二日戊辰,命岳飞移文伪境,于宣抚职位中增“河东”二字及“节制河北路”五字。飞申都督府辞免。八月,遣王贵,郝政,董先深入伪地,收复虢州卢氏县。又遣偏将收复商州。十七日壬午,飞以孤军无援,复还鄂州。……二十八日癸巳,以目疾申省乞致仕。十月,诏飞提兵东下。遣医官皇甫知常及僧中印至军疗治目疾,并赐御札劳问,且趣飞军。十六日庚戌,飞奉诏,力疾启行,仍以目疾乞解军务。十一月初九日癸酉,岳飞奏依奉处分往江州屯驻。伪齐军败走,淮西无事,赐御札止飞军。飞奉诏还军鄂州。二十一日甲寅,诏赴行在奏事。“术”字,是城市内的道路,也就是规划后的道路。那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设定开创的。意思是别人走不到、想不到的地方,你能开辟出一条路,就叫做“术”。
“道”是抽象的原理,“术”是具象的实操技能。“道”是你在被什么东西驱动。“术”是看你能驱动什么,道是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
如今人们越来越迷恋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比如学生喜欢金融,经济,管理,营销等等,而企业家则喜欢读战略,股权,商业模式等专业。实际上这些越是看似最容易赚大钱的学科,越是最无用的学科。
因为这些学科都是术,而不是道。里面的内容和概念看起来高大上,把大家绕的云里雾里,其实都是“道”的演绎。
而那些越是看起来没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才是能让人真正提升的专业,因为它们讲的是“道”。只有把底层逻辑打好了,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才能瞬间看到本质,抓住要点,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学习的时候,只有把历史、哲学、数学等等基本知识弄扎实了,才能抓住本质和精髓了。这就是任正非强调的基础学科的重要意义。
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和要害。
人能够通过努力改变的那部分是“术”,人必须遵守的那部分是“道”。
知道什么东西不能改变,这是道;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改变,这是术。
道解决战略问题,术解决战术问题。
道解决原理问题,术解决技术问题;
道解决长远问题,术解决当前问题;
道解决系统问题,术解决局部问题。
道很厉害吗?当然!“道”者以一围万,理者以一围千,法者以一围百,术者以一围十,兵者以一围一,势者以十围一。
但“道”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正如《道德经》里所说: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天道》里有句经典台词: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有术无道,最多也就是个“技艺人”,无法再升华了。而一旦有了“道”,就等于有“智慧”,有“道”者,求“术”几乎易如反掌。
《孙子兵法》讲:“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是舍本逐末。
中国人讲“得道”、“得道高僧”,意思就是那些掌握世界规律和原理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还有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你有道了,全世界都来帮你,你没有道了,大家都远离你。就连《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口号都是“替天行道”。
刘式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财政而著称的大臣。《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卷二百六十七》载:“刘式,袁州人……历迁大理寺丞、赞善大夫、监通州丰利监及主三司都磨戡司……式深究簿领之弊,江、淮间旧有横赋,补积至多,式奏免之,人以为便。然多所条奏,检校过峻,为下吏所讼,免官……”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盐铁使李维清乘机指使刘式的下属诬告其对朝廷无礼,刘式被免职,不久,郁恨致死,年仅49岁。刘式的妻子陈氏出身于士人之家,一贯“清白自奉”,博得乡里一致好评。据朱熹《墨庄记》载:刘式“既殁,而家无余资,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语诸子曰:‘此汝父所谓墨庄也。’”《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式死后,有人劝陈氏变卖刘式的藏书和部分家产,以广置田产,贻富子孙,她婉言谢绝:“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她遵照丈夫的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昭示子孙”的美好心愿,教育和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合户的墨庄题字碑为一青石质地的石碑,正中阴刻行书“墨莊”二字,字高40厘米左右,笔画中多处带干笔痕迹,两边的阴刻行书题款分别是“绍兴丙辰良月”(左边)、“征西将军岳飛書”(右边)。右边题款后附有两枚图章,一枚是楷书“臣岳飛印”,一枚是篆书“保晋”。题字后还有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写的跋,跋文有破损,文字是:“粤北宋有刘几颜,其书至,写有‘墨庄’二字?( )后 忠穆王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盖景晖与几( )支也,忠穆王亲书‘墨庄’二字遗题。陈、刘二姓子孙勒诸家庙坊额,流传世代,悬之室( ),敛魔且人争宝重。武穆之勤王忠也,饷帅者仪也,以诗书世其业者又忠义所感发也。陈刘二姓也,守墨印刷遍行忠与义之()可磨灭也。如斯人。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 )”1、墨庄堂号与墨庄题字碑 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不能不注意朱熹的《墨庄记》。据《墨庄记》介绍,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秋天,刘式的六世孙刘清之(字子澄)恳请朱熹为其作《墨庄记》。《墨庄记》中这样一段话尤其值得注意:刘式夫人的事迹传开之后,“海陵胡讷先生闻而贤之志其事,其后诸子及孙,比三世,皆以文章显达为时闻人。中更变乱,书散不守。清之先君子独称念焉,节衣缩食,悉力营聚,至绍兴壬申岁,而所谓数千卷者,始复其旧。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刘式逝世时享年49岁。庆历年间(1041—1047年),朝廷为刘式平反,中间相隔44年至50年。假如此时刘式还健在,则已是一个93至99的老人了。以平均20岁生育一代人计,此时,刘式这个家族至少已是四世同堂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能否自立堂号?这应该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个家族到第四代时实在太有名了。即使刘式的子孙还默默无闻,刘式的夫人也早已为人称道、大名鼎鼎了。一句话:就在刘式夫人辞世前后,刘家的“墨庄”应该就出名了。换一句话来说,墨庄堂很有可能就滥觞于这个时期,它早于岳飞的墨庄题字碑。或许,墨庄堂号形成于乾道年间。因为这个时期,一方面,刘式的子孙早已名扬在外,另一方面,遭遇变故的刘式后裔----刘式的第五世孙、刘清之的父亲恢复了刘家的“墨庄”。你看,“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吗。但是即使是墨庄堂号形成于这个时期,甚至于其后,刘式夫人恪守 “墨庄”的美谈应该早已流传于世,为人所称道了。2、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 另有一个问题也不太好理解: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的形制、题款一样,但细看碑文却存在笔画上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我在1991年1月13日看过合户墨庄题字碑,以后又多次看过这个题字碑,并且摄有它的照片。至于龙田墨庄题字碑,我只见过它的拓片。从图片上来看,两者的区别其实很小。一是干笔笔画上的区别。龙田墨庄题字碑明显多于合户墨庄题字碑。二是笔画上的差别。龙田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不清楚,几乎可以说是模糊的,而合户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清清楚楚,行书的韵味十分明显。此其一。其二,细看“墨”的上半部分,笔画也有细微的差异:龙田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偏瘦,略显长,笔画规整但呆板,而且,明显分为上下两截,下面这一截稍偏右,与上面一截笔画不相连,人工雕琢修整的痕迹十分明显,与整个字的行书韵味不协调。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稍显肥而短,笔势自然,与整个字的行书构架十分协调。三是提款上的“岳”字的区别。这个问题让人难以理解:两处提款中的“岳”上大下小,一重一轻,“丘”这一部分稍偏右,其中,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丘”偏得尤其明显,看上去字形与整个提款不协调,似乎是出自两个人之手,且此人的书法并不怎么高明。除了拓印、雕刻的原因之外,出现上述差异,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3、墨庄题字碑的题款、跋文与题字 题款告诉我们,墨庄题字碑题于“绍兴丙辰”,即1136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六年,当时,岳飞担任或受封为“征西将军”。跋文更进一步指出,这一年,岳飞奉命“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至新( )(应是今江西省永新县的龙田)”,这才有机缘留下墨庄题字碑。在这个过程中,岳飞是否“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这是细节性问题,《茶陵州志》、《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中的岳飞传记未予记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岳飞讨杨幺的时间及岳飞当时的官阶官职应该有详细、准确的记载。据上述方志和史籍记载,岳飞讨杨幺的时间是绍兴五年,即乙卯年。至于“征西将军”的职务则不见于《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题款中的图章也值得一说:自秦汉之后,“臣”开始固定为臣下对君王自称的人称代词。这里说的臣下,既包括有官爵的人,又包括平民百姓。在给陈、刘两姓的墨庄题字碑上盖上“臣岳飛印”的印章,这似乎是“违制”的。“保晋”是一枚什么样的印章?是闲章吗?这是一个难以求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还找不到相关的支撑资料。解答上述问题只有一种答案:题款是后人加上的,而在追述事由的时候,发生了记忆上的“误差”。跋文为后人追述其事、补写其文的特点就更明显了,它的“误差”也是很明显的。4、岳飞进驻茶陵的时间及缘由 墨庄题字碑与岳飞进驻茶陵有关。那么,岳飞于何时、因何事进驻茶陵呢?这在《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引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有关记载来加以说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飞以泰州失守待罪。”“(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贼曹成拥众十万,由江西历湖湘,据道、贺二州。命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金字牌、黄旗招成。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矣。’即分道而遁。飞奏曰:‘比年多命招安,故盗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安,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许之。飞入贺州境,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曰:‘粮尽矣,奈何?’飞阳曰:‘姑返茶陵。’……”“(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捕杨幺……”这年秋天,在决定胜负的水战中,“幺投水,牛皋擒斩之。”据《茶陵州志》及尹氏族谱记载,岳飞追剿曹成,途经火田。火田人尹彦德犒劳岳家军三天,岳飞以“一经堂”题词相赠。到明代,尹彦德的后裔尹时夫远赴临海做县令,茶陵大学士张治作《一经堂歌送尹时夫令临海》相赠。诗中追述他的先祖尹彦德劳军的往事时说:“昔闻忠武追曹成,提兵远驻云阳城。”早在成化八年(1472年),茶陵大学士李东阳回乡祭祖,应尹彦德的后裔尹汉琼之请为尹氏族谱作序,序中也提到了上述事情。这些都可以与上面引用的材料相应。那么,岳飞有没有“征西将军”这个官职呢?不妨摘引他在建炎四年到绍兴五年间的官爵名称来印证一下:建炎三年,岳飞“授真刺史。”建炎四年,“迁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元年,“加神武右军副都统”,“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升神武副军都统制”。绍兴二年,“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授武安郡承宣使”,“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绍兴四年,“除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授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绍兴五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绍兴年间,今合户村和田湖村的湖家坊一带合称为“麦灶”(一说麦庄)。此地上经合户毛竹坳与江西永新石楼、温唐比邻,下经田湖更鼓寨与江西永新店屋(属于“梅花”这个区域之内)相连,处于湘赣边陲地带。毛竹坳、更鼓寨至今仍然是两地边民往来的交通便道,我在1991年、1992年先后两次由这两条路步行到永新,记忆很深:毛竹坳路段山岭崎岖,道路隐蔽,更鼓寨路段山岭重重,道路盘旋难行。传说,岳飞由毛竹坳进入今秩堂乡合户村。行军途中,他的辎重部队受到了梅花的一伙强盗的偷袭。岳飞便让部队驻扎在今秩堂乡彭家祠一个叫 “铁营盘”的小山上,以更鼓寨一带为前沿阵地,进剿这一伙强盗。在这个过程中,岳飞留下了“更鼓寨”、“马脚迹”、 “铁营盘”三个活动遗迹及悼念友人彭可安的一首绝句。关于墨庄题字碑,民间传说有两种版本,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中记录的另一种版本是这样来的:岳飞夜驻更鼓寨,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山下书生们秉烛夜读的琅琅书声,深感兵荒马乱时期士人秉烛苦读的不易,此地读书风气之盛,于是,写下了“墨庄”两个字,以示对士人的勤奋和这种良好风气的嘉许和鼓励。至于,我在前面记录的那个版本,则整体上与《茶陵州志》的记载是一样的。又据传说,岳飞题赠“墨庄”两字,其中的“墨”字,一示在黑土地上立村庄,此地土地肥沃,二示此地读书人多,飞笔拔墨者多。岳飞行军打仗,匆匆忙忙,文房四宝什么也没带,人家提出来了,也不好拿架子说不写。可用什么写哩,岳飞正在为难,一眼瞧见路边有一把破笤帚,只剩下一个骨朵了,就把这个笤帚骨朵拾起来,略一思忖,蘸了墨水在一条刚摘下的门帘上写了两个大字:墨庄。这个村的老百姓得了元帅的字,高兴得不行,他们把岳飞的题字刻成碑,立在村头。现在这个碑在汤阴岳庙保存着,因为是用笤帚骨朵写的,笔划很齐很硬,显得特别苍劲有力。”图1所附的跋文叙述了题字碑的由来。《茶陵州志》又云岳飞因追剿曹成而道经茶陵,李东阳、张治又对这种说法予以肯定。那么,岳飞是否有两次因事途径茶陵呢?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岳飞传记中,对岳飞在绍兴三年、六年的活动语焉不详。撇开《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岳飞年谱》(年谱来自“岳飞资料网”)对于岳飞平曹成、杨幺及其在绍兴年间三年、六年的活动的记载(笔者有所删节):(绍兴)二年壬子(公元 1132 年),三十岁。(正月)二十九日辛酉,诏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二月初八日庚午,招讨贼曹成。十七日己卯,发洪州,三十日壬辰至茶陵。……四月初三日甲子,曹成入贺州。……闰四月初六日丙申,大破曹成于贺州境上。十六日丙午,又败曹成于桂岭县,成拔寨遁走连州,彬州,邵州。五月,曹成以其众降于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韩世忠,岭表悉平。十一日庚子,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以破曹成功,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系年要录》卷五十五)五年乙卯(公元 1135 年),三十三岁。(二月)十二日丙戌,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镇压湖湘地区农民起义军杨幺(太)。四月甲辰朔,自池州移军潭州。……杨幺部将黄佐来降,飞表授武义大夫阁门宣赞舍人。黄佐袭周伦寨,败之。……五月初五日戊寅,任士安击杨幺部于永安寨,败之。……六月初二日甲辰,黄佐招杨钦来降,表授钦武义大夫。十一日癸丑,“大破杨幺于洞庭湖。杨幺穷蹙举钟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牛皋投水擒幺,斩首函送都督行府,余酋相继皆降。”(《鄂王行实编年》卷三)六年丙辰(公元 1136 年),三十四岁。初五日癸酉,太行忠义社梁兴(一作青)率众来归,飞申其状于三省,诏飞接纳。十八日丙戌,尚书右仆射张浚往荆襄视师,赐飞御札,有“所翼二圣还归,故疆恢复”之语。二月初二日庚子,兼本路营田使。初九日丁未入觐,次日引见。面奏襄阳唐邓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旧隶京西南路,乞改正如旧制,帝纳之。十三日辛亥,……命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二十日戊午,内殿辞讫,赐金酒器遣还鄂州。三月初二日己巳,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南路招讨使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徙镇武胜定国,襄阳府置司。……十二日己卯,都督府令岳飞将带精兵,疾速去襄阳。二十六日癸巳,母魏国太夫人姚氏卒于鄂州军中。飞不俟报,解官而去,扶梓至庐山,奏乞终制,诏不允。四月初九日丙午,诏飞起复,遣使抚问。葬母姚氏于江州德化县西南五十里庐山之株岭山麓。二十九日丙寅,诏岳飞仍旧兼节制蕲黄州。五月,营第于九江,为守冢计。……二十八日,再赐御札趣起复,不得已乃就军。六月十八日甲寅,岳飞自九江进屯襄阳。……七月初二日戊辰,命岳飞移文伪境,于宣抚职位中增“河东”二字及“节制河北路”五字。飞申都督府辞免。八月,遣王贵,郝政,董先深入伪地,收复虢州卢氏县。又遣偏将收复商州。十七日壬午,飞以孤军无援,复还鄂州。……二十八日癸巳,以目疾申省乞致仕。十月,诏飞提兵东下。遣医官皇甫知常及僧中印至军疗治目疾,并赐御札劳问,且趣飞军。十六日庚戌,飞奉诏,力疾启行,仍以目疾乞解军务。十一月初九日癸酉,岳飞奏依奉处分往江州屯驻。伪齐军败走,淮西无事,赐御札止飞军。飞奉诏还军鄂州。二十一日甲寅,诏赴行在奏事。我们还经常说一句话:这个人怎么都不上道?意思就是这个人一直还没找到感觉,没有真正的进入状态。
《易经》里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上显现出来的象就是“道”,圣人都在努力地模仿“道”;河图洛书这些是工具,也就是术,圣人都在努力地运用各种术。
《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技巧和方法(术)越学越多,但是本质和原理(道)却越学越少。因为当我们精通了原理(道),会发现世界越来越简单。
读书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越读越厚,指的是知识越学越多。第二个阶段是越读越薄,指的是当我们把知识浓缩成智慧的时候,就越学越精炼。
现在人的核心问题是太浮躁了,都只想学习各种技巧,却不探求背后的原理,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结果,而渔是过程。掌握了过程,自然就能得到结果,否则看起来是走了一条捷径和近道,实际上舍本逐末,离结果却越来越远。
因此,我们要先悟“道”,再去钻研“术”。当你精通了本质和原理,自然就能悟出方法和技巧。你学的方法再多,只要没有掌握原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越来越多。
另外,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术),你直接拿来用,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也没有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每个人的条件/资源/环境不一样,方法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你只能从悟道开始,然后去寻找使用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企图从别人那里得到方法(术)。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意思是:上等人听到道了,马上去践行;中等人听到道了,思考一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下等人听到道了,哈哈大笑。不能让下等人哈哈大笑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
为什么呢?因为下等人只对“术”感兴趣,在他们眼里“道”是不实用的东西,又不能直接帮他们赚到钱,所以他们认为“道”是很无聊、每有什么用。这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
《道德经》里还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真正懂道的人,看起来是呆呆的,甚至是迟钝的,而真正使用“道”的人,好像是在退让,看起来是消极的,实际上他们是故意以退为进,不知不觉中就达到目标了。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就是在具象事物上的总结和升华,它是抽象的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就是道。
形而下,就是被具象事物所操控的各种东西,它是客观的,是完全可以描述的,甚至有客观尺寸和数据,这就是器。
我们可以把形看成是术,术的上面是道,术的下面是器。因此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做事分为三个层次:器、术、道。
第一个层次是器,你的器具是什么?
第二个层次是术,你的方法是什么?
第三个层次是道,你掌握规律和原理了吗?
韩国和日本这种国家动不动就把某事用“道”来命名,比如剑道、跆拳道、茶道、花道等等,而在传统中国的习惯里,剑道最多能称作剑法,跆拳道最多能称作腿法,茶道和花道最多能称作茶艺和花艺。
因为中国人从不随便乱用“道”这个字,那是对“道”的侮辱。只有某项技艺到了顶尖水平,中国人才说这是“道”,比如“庖丁解牛,几近于道”。
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道术兼修。有道无术是纸上谈兵,有术无道是盲人摸象。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道术结合乃魂体统一,驾驭人和事。
商业上如何应用”道“和”术“呢?
我们必须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化繁为简”,就是能一眼看透某一种产品(服务)本质,并能抓住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第二种能力是“化简为繁”,找到本质和规律之后,还需要再包装成大家能接纳的产品或服务,这也就是包装和营销的能力。
化繁为简是“道”,化简为繁是“术”。“化繁为简”是智慧,“化简为繁”是商业,也是套路。
当我们把事物“化繁为简”(看清真相)之后,如果想商业化,还必须把它再“化简为繁”(制造幻象)。
很多高人拥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却为什么不去这样干?原因只有一个:这样干就赚不到钱。
因为大众只愿意为复杂的东西买单,他们更容易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越是花里胡俏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
切记:大众从不想要真相和价值,它们只是渴望被理解,需要情绪安慰,所以千万不要把你认为的价值和真相强加于人,你只需要理解它们目光的狭隘,然后制造故事和传奇让它们沉迷,你就能大获成功了。这也是每一个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家必备的本领。
先看清真相(化繁为简),再制造幻象(化简为繁),让大众沉迷其中,玩得不亦乐乎,你就成功了。
纵横捭阖、抽丝剥茧、设点控局;洞察人性冷暖,解析大众行为,这一路走来,如果做到游刃有余、可收可发,便抵达了“道”的境界。此时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生来病死,一切在你心里来去自如。
最终我们会发现,人生最强的对手就是自己。一旦你战胜了自己,如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此时的你: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大我无我,众生之所求,正是你所舍。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您若喜欢,点个“在看”,分享给您身边朋友吧!
借呼老能量师天天风来雨来人来财来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