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人类堕落的根本,是“弃道求术”!


传播易学上古智慧修行修心、人文历史民间奇谈灵异科学

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即可搜到您想了解文章当自己得到时候,要学会让自己的心回到最初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就算失去了,也不会因此而痛苦,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无常变化所伤害。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迷茫,而且总是被各种套路收割?


为人们都在“弃道求术”。


什么是“”?本质原理规律,叫道。


什么是“”?方法技巧技术,叫术。


“术”是教你怎么干,“道”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就是道。术是多变的,道是不变的。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很简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

这个底层逻辑就是道。无论你在多么传统行业只要你能把底层逻辑懂了就能看穿其它很多行业知识技能分领域,而“道”是不分领域的。


来看仓颉造字的时候,是怎么写这两个字的:


“道”字从(chuò)从首,辵就是走,首是第一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由“一”生发出来,都跟着“一”走,而这个“一”又是道生出来的。所以“道”是最初的规律,而不是后天刻意的行为









































































































茶陵县秩堂乡合户村又叫“墨庄”,据传说,这个名称缘于岳飞的墨庄题字碑。墨庄题字碑为陈氏家族世代珍藏,至今还保存在陈氏宗祠中和堂里。碑上的提款、跋文及《茶陵州志》和其它相关方志介绍了碑来历立碑时间,但是,综合这些资料,再结合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及其它资料来看,关于这个碑的来历立碑时间与上述传说却无法吻合,甚至互相抵牾。这就有了亟待厘清的问题了。笔者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作说明,以期方家指教。

一、墨庄题字缘于江西新余刘氏堂号

墨庄最初是江西新余人刘式一支的宗祠堂号。

刘式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财政而著称的大臣。《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卷二百六十七》载:“刘式,袁州人……历迁大理寺丞、赞善大夫、监通州丰利监及主三司都磨戡司……式深究簿领之弊,江、淮间旧有横赋,补积至多,式奏免之,人以为便。然多所条奏,检校过峻,为下吏所讼,免官……”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去世真宗继位,盐铁使李维清乘机指使刘式的下属诬告其对朝廷无礼,刘式被免职,不久,郁恨致死,年仅49岁。

刘式的妻子陈氏出身于士人之家,一贯“清白自奉”,博得乡里一致好评。据朱熹《墨庄记》载:刘式“既殁,而家无余资,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语诸子曰:‘此汝父所谓墨庄也。’”《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式死后,有人劝陈氏变卖刘式的藏书和部分家产,以广置田产,贻富子孙,她婉言谢绝:“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她遵照丈夫的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昭示子孙”的美好心愿教育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

此后,刘式的儿子遵从母训,刻苦攻读,最后都学有所成,成了一方名人。到北宋庆历年间,朝廷为刘式平反昭雪并加封了工部尚书。陈氏由于教子有方,被朝廷封为“墨庄夫人”,此事一时在民间大夫之间传为美谈。为了纪念这两位先祖,激励后世子孙诗书为传家之宝,刘式的后裔就把“墨庄”作为自己宗祠的堂号,对外号称“墨庄堂”刘氏

二、合户的墨庄题字碑(见图1)

合户的墨庄题字碑为一青石质地的石碑,正中阴刻行书“墨莊”二字,字高40厘米左右,笔画中多处带干笔痕迹,两边的阴刻行书题款分别是“绍兴丙辰良月”(左边)、“征西将军岳飛書”(右边)。右边题款后附有两枚图章,一枚是楷书“臣岳飛印”,一枚是篆书“保晋”。题字后还有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写的跋,跋文有破损,文字是:

“粤北宋有刘几颜,其书至,写有‘墨庄’二字?( )后   忠穆王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盖景晖与几( )支也,忠穆王亲书‘墨庄’二字遗题。陈、刘二姓子孙勒诸家庙坊额,流传世代,悬之室( ),敛魔且人争宝重。武穆之勤王忠也,饷帅者仪也,以诗书世其业者忠义所感发也。陈刘二姓也,守墨印刷遍行忠与义之()可磨灭也。如斯人。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 )”

碑上的题款和跋文介绍了题字碑的来历和题碑时间。有趣的是,与合户相隔不远的江西省永新县龙田刘氏家族也有一块“墨庄”题字碑(见图2)。据刘氏家族介绍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岳飞任征西将军率部西征时路过江西永新龙田,吉州别驾刘钦之子、驸马刘景晖饷军。为了感谢刘景晖饷军的热情,于是题写“墨庄”二字相赠。碑体中央阴刻行书“墨庄”二字,字身高45厘米。上款为“绍兴丙辰良月”,下款是“征西将军岳飞书”。这与合户墨庄题字碑的形制及跋文的叙述是一致的。

从合户的墨庄题字碑后面的跋文来看,龙田墨庄题字碑后面也应该有跋文,但是,图片上看不到跋文的痕迹。这或许是拓印时没有注意原因吧。

关于墨庄题字碑的来历和题碑时间,《茶陵州志》及茶陵县的其它方志对此均有文字记载,秩堂乡,尤其是合户陈氏家族又以民间传说方式予以了记载。仔细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三者之间在叙述上略有不同:

1、《茶陵州志》的记载  绍兴二年(1132年),也就是壬子年正月,岳飞奉命由江西入湖南追剿曹成。岳飞进入湖南,首先到达了今茶陵县秩堂乡境内的麦灶(一说麦庄),也就是现在的合户村。当时已是夜晚,野外漆黑一团,岳家军无法继续前进,只好就地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再启程。恰好,在巡营时,岳飞遇到了一个当地晚归的私塾先生。私塾先生被请进岳飞的营帐,交谈之中,私塾先生知道眼前这位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顿生仰慕之情,主动要求岳家军带路。岳家军在这位私塾先生带引下,连夜急行军,经今秩堂、高陇、火田南下至茶陵城。岳飞知道眼前这个私塾先生出生在书香世家,十分敬佩。为了感谢私塾先生的盛情,于是,在灯下提笔书写“墨庄”二字相赠。

2、民间传说   这有两种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是这样的:绍兴六年(1136年,也就是丙辰年),岳飞追剿曹成,途径麦灶(一说麦庄),在这里宿营。当天晚上,岳飞走村串户了解风土人情。夜深人静,当他来到私塾时,只见学童们还在灯下夜读,私塾里书声琅琅,墨香扑鼻,不禁十分高兴。私塾先生发现岳飞之后,请岳飞到家里做客。私塾先生满腹诗书岳飞文武全才,主客双方谈得十分尽兴。这情景岳飞深感此地读书人多,文风浓厚。有感于此,岳飞在私塾先生的恳请下,挥笔写下了“墨庄”二字,以作纪念。第二种版本与此迥然不同,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中做了记录,这里暂不重复

三、墨庄题字碑中的几个问题

1、墨庄堂号与墨庄题字碑  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不能注意朱熹的《墨庄记》。据《墨庄记》介绍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秋天,刘式的六世孙刘清之(字子澄)恳请朱熹为其作《墨庄记》。《墨庄记》中这样一段话尤其值得注意:刘式夫人的事迹传开之后,“海陵胡讷先生闻而贤之志其事,其后诸子及孙,比三世,皆以文章显达为时闻人。中更变乱,书散不守。清之先君子独称念焉,节衣缩食,悉力营聚,至绍兴壬申岁,而所谓数千卷者,始复其旧。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

这一段资料告诉我们:墨庄堂号起源于刘式夫人,成名于刘式的子孙,即“诸子及孙,比三世,皆以文章显达为时闻人。”而且,至少在绍兴壬申年(即绍兴22年,1152年),刘清之的父亲在世时已得到徐庆、吴说题写的“墨庄”题字。

刘式逝世享年49岁。庆历年间(1041—1047年),朝廷为刘式平反,中间相隔44年至50年。假如此时刘式还健在,则已是一个93至99的老人了。以平均20岁生育一代人计,此时,刘式这个家族至少已是四世同堂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能否自立堂号?这应该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个家族到第四代时实在太有名了。即使刘式的子孙还默默无闻,刘式的夫人也早已为人称道、大名鼎鼎了。一句话:就在刘式夫人辞世前后,刘家的“墨庄”应该就出名了。换一句话来说,墨庄堂很有可能就滥觞于这个时期,它早于岳飞的墨庄题字碑。

或许,墨庄堂号形成于乾道年间。因为这个时期,一方面,刘式的子孙早已名扬在外,另一方面遭遇变故的刘式后裔----刘式的第五世孙、刘清之的父亲恢复了刘家的“墨庄”。你看,“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吗。但是即使是墨庄堂号形成于这个时期,甚至于其后,刘式夫人恪守 “墨庄”的美谈应该早已流传于世,为人所称道了。

就是说,至少是“墨庄”一说应该早于墨庄题字碑。如此问题来了岳飞了解刘氏墨庄之说吗?是岳飞胸中缺少文墨,专以拾人牙慧糊弄人吗?能写出《满江红》、《小重山》这样脍炙人口的词作的岳飞为什么偏偏要以“墨庄”二字题赠陈、刘二姓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理解问题

2、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  另有一个问题也不太好理解: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的形制、题款一样,但细看碑文却存在笔画上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1991年1月13日看过合户墨庄题字碑,以后又多次看过这个题字碑,并且摄有它的照片。至于龙田墨庄题字碑,我只见过它的拓片。从图片上来看,两者的区别其实很小。一是干笔笔画上的区别。龙田墨庄题字碑明显多于合户墨庄题字碑。二是笔画上的差别。龙田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不清楚,几乎可以说是模糊的,而合户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清清楚楚,行书的韵味十分明显。此其一。其二,细看“墨”的上半部分,笔画也有细微的差异:龙田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偏瘦,略显长,笔画规整但呆板,而且,明显分为上下两截,下面这一截稍偏右,与上面一截笔画不相连,人工雕琢修整的痕迹十分明显,与整个字的行书韵味不协调。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稍显肥而短,笔势自然,与整个字的行书构架十分协调。三是提款上的“岳”字的区别。这个问题让人难以理解:两处提款中的“岳”上大下小,一重一轻,“丘”这一部分稍偏右,其中,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丘”偏得尤其明显,看上去字形与整个提款不协调,似乎是出自个人之手,且此人的书法并不怎么高明。除了拓印、雕刻的原因之外,出现上述差异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

3、墨庄题字碑的题款、跋文与题字  题款告诉我们,墨庄题字碑题于“绍兴丙辰”,即1136年,也就是高宗绍兴六年,当时,岳飞担任或受封为“征西将军”。跋文更进一步指出,这一年,岳飞奉命“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至新( )(应是今江西省永新县的龙田)”,这才有机缘留下墨庄题字碑。在这个过程中,岳飞是否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这是细节问题,《茶陵州志》、《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中的岳飞传记未予记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岳飞讨杨幺的时间岳飞当时的官阶官职应该有详细、准确的记载。据上述方志和史籍记载岳飞讨杨幺的时间绍兴五年,即乙卯年。至于“征西将军”的职务则不见于《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题款中的图章也值得一说:自秦汉之后,“臣”开始固定为臣下对君王自称的人称代词。这里说的臣下,既包括有官爵的人,又包括平民百姓。在给陈、刘两姓的墨庄题字碑上盖上“臣岳飛印”的印章,这似乎是“违制”的。“保晋”是一枚什么样的印章?是闲章吗?这是一个难以求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还找不到相关支撑资料。解答上述问题只有一种答案:题款是后人加上的,而在追述事由的时候发生记忆上的“误差”。跋文为后人追述其事、补写其文的特点就更明显了,它的“误差”也是很明显的。

4、岳飞进驻茶陵的时间缘由  墨庄题字碑与岳飞进驻茶陵有关。那么,岳飞于何时、因何事进驻茶陵呢?这在《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引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有关记载来加以说明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飞以泰州失守待罪。”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即今江西南昌),连营西山。”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贼曹成拥众十万,由江西历湖湘,据道、贺二州。命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金字牌、黄旗招成。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矣。’即分道而遁。飞奏曰:‘比年多命招安,故盗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安,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许之。

飞入贺州境,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曰:‘粮尽矣,奈何?’飞阳曰:‘姑返茶陵。’……”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捕杨幺……”这年秋天,在决定胜负水战中,“幺投水,牛皋擒斩之。”

绍兴元年岳飞协助张俊在江西南昌进剿流寇马进。绍兴二年,奉命由江西进驻湖南,追剿流寇曹成。绍兴五年,岳飞受命剿平杨幺起义军。钟相、杨幺起义始于建炎四年,到绍兴五年,终于被岳飞镇压下去了。

据《茶陵州志》及尹氏族谱记载岳飞追剿曹成,途经火田。火田人尹彦德犒劳岳家军三天,岳飞以“一经堂”题词相赠。到明代,尹彦德的后裔尹时夫远赴临海做县令,茶陵大学士张治作《一经堂歌送尹时夫令临海》相赠。诗中追述他的先祖尹彦德劳军的往事时说:“昔闻忠武追曹成,提兵远驻云阳城。”早在成化八年(1472年),茶陵大学士李东阳回乡祭祖,应尹彦德的后裔尹汉琼之请为尹氏族谱作序,序中也提到了上述事情。这些都可以与上面引用的材料相应。

那么,岳飞没有“征西将军”这个官职呢?不妨摘引他在建炎四年到绍兴五年间的官爵名称来印证一下:

建炎三年,岳飞“授真刺史。”建炎四年,“迁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元年,“加神武右军副都统”,“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升神武副军都统制”。绍兴二年,“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授武安郡承宣使”,“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绍兴四年,“除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授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绍兴五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

细看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中的岳飞传记,我们找不到岳飞有“征西将军”一职的记载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岳飞绍兴二年奉命追剿曹成,而不是绍兴六年(丙辰)因“讨杨幺,道经茶陵”而进驻茶陵。墨庄题字碑题款、跋文记载时间缘由错误的。

5、民间传说与墨庄题字碑  关于这一内容,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中做了记录,这里再略作引述。

绍兴年间,今合户村和田湖村的湖家坊一带合称为“麦灶”(一说麦庄)。此地上经合户毛竹坳与江西永新石楼、温唐比邻,下经田湖更鼓寨与江西永新店屋(属于梅花”这个区域之内)相连,处于湘赣边陲地带。毛竹坳、更鼓寨至今仍然是两地边民往来的交通便道,我在1991年、1992年先后两次由这两条路步行到永新,记忆很深:毛竹坳路段山岭崎岖,道路隐蔽,更鼓寨路段山岭重重,道路盘旋难行。

传说岳飞由毛竹坳进入今秩堂乡合户村。行军途中,他的辎重部队受到梅花的一伙强盗的偷袭。岳飞便让部队驻扎在今秩堂乡彭家祠一个叫 “铁营盘”的小山上,以更鼓寨一带为前沿阵地,进剿这一伙强盗。在这个过程中,岳飞留下了“更鼓寨”、“马脚迹”、 “铁营盘”三个活动遗迹及悼念友人彭可安的一首绝句。

关于墨庄题字碑,民间传说有两种版本,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记录的另一种版本是这样来的:岳飞夜驻更鼓寨,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山下书生们秉烛夜读的琅琅书声,深感兵荒马乱时期士人秉烛苦读的不易,此地读书风气之盛,于是,写下了“墨庄”两个字,以示对士人的勤奋和这种良好风气的嘉许和鼓励。至于,我在前面记录的那个版本,则整体上与《茶陵州志》的记载是一样的。又据传说岳飞题赠“墨庄”两字,其中的“墨”字,一示在黑土地上立村庄,此地土地肥沃,二示此地读书人多,飞笔拔墨者多。

这种传说还有一个“尾子”得提一提,算是民间传说与《茶陵州志》的记载串联成一个整体。这个“尾子”在《茶陵州志》的记载中是这样的:岳飞在私塾先生带领下,连夜拔寨而起,天蒙蒙亮时,岳飞的部队来到今高陇镇光泉村,天亮来到离此不远的落更亭,天大亮时来到约10公里外的今火田镇五门村杉里园吃早饭,于是,有当地人尹彦德劳军三日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岳飞留下了“光泉”、“一经堂”题字及落更亭这个地名

这个“尾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岳飞是匆匆路过吗?如果不是匆匆路过,为什么要请私塾先生连夜带路起行呢?既然是匆匆路过,为什么要访乡间小私塾、与私塾先生夜谈呢?而且,还要在火田接受尹彦德的三天劳军呢?

四、关于墨庄题字碑的讨论

在写这篇文章时候,一个朋友送了一本名为《美丽茶陵我的家》的小书,封面上冠以“湖南省茶陵县初中校本课程使用教材”字样,这是由茶陵县教育局编写的教材。在该书第十三课《岳飞题字,千古流芳》中附有岳飞墨庄题字碑的照片(见图3),从照片上看,它与前面提到的两块题字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从右到左横排书写只有题款“岳飛書”三个字。我不知照片来源,但可以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东西。我记得以前有人曾经告诉我说,在合户有两块墨庄题字碑,其中有一块是秘不示人的。这秘不示人的题字碑是否就是这一块?姑且不谈这个问题。如此一来,有一点也就可以肯定:在合户、龙田两地之间,墨庄题字碑就有三块了。有意思的是至少是到过岳飞故里河南汤阴岳庙的人会发现,在岳庙也有墨庄题字碑(见图4),其形制、笔画与龙田的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可以彼此重叠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或许可以解释为是一处拓印作品吧?但问题也很明显:这个题字碑中的“墨”字,它的上半部分中间那一竖为什么没有上下两截的痕迹呢?两块题字碑,哪一幅是原作?哪一副是拓印作品?是前后两个不同时间、地点的作品吗?上面的题字为什么这么相像?上面的提款为什么是相同的呢?

关于墨庄题字碑的来历,在江苏宜兴市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宜兴市周铁中学网对此作了介绍原文是这样的:

“有一次,岳飞领着队伍去前方打仗,路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子的人都喜欢写字,差不多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村里人知岳飞精忠报国、忠孝两全的人,都很敬仰他,也知道岳飞的字写得好,眼下碰巧岳飞从村边路过,哪能错过这个机会。就苦苦请求岳飞为村里题几个字,作个纪念

岳飞行军打仗,匆匆忙忙,文房四宝什么也没带,人家提出来了,也不好拿架子说不写。可用什么写哩,岳飞正在为难,一眼瞧见路边有一把破笤帚,只剩下一个骨朵了,就把这个笤帚骨朵拾起来,略一思忖,蘸了墨水在一条刚摘下的门帘上写了两个大字:墨庄。

这个村的老百姓得了元帅的字,高兴得不行,他们把岳飞的题字刻成碑,立在村头。现在这个碑在汤阴岳庙保存着,因为是用笤帚骨朵写的,笔划很齐很硬,显得特别苍劲有力。”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说:墨庄题字碑是岳飞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留下书法作品

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图1、图2、图4三块碑上的题款相同。有人对题款中的岳飞官衔提出质疑认为“在落款的印章里面还有这样一个称谓‘征西将军’。整个南北宋都绝无此种官职。当时军事方面军事长官为节度使。怎么会用上‘征西将军’的大印呢?再说,在中国古代,一般是不会将自己的官职写在作品里面的。”我在前面摘引《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岳飞传记中的文字也找不到“征西将军”的字样。最有意思的是岳飞的两枚印章。图2、图4不见印章的痕迹,但三者的提款却是相同的,尤其是“臣岳飛印”这枚印章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人对提款中的时间提出质疑。据《传记文学》(第368号1994年7月)上的一个作者说:“早在清代王昶作《金石萃编》……对于汤阴岳庙‘岳飞墨庄题字’也提出怀疑:‘題字末行书绍兴丙辰良月,即绍兴六年(一一三六)。时当国家忧难之秋而从容书此,恐亦未确。又是时忠武奉命宣抚河东、节制河北路,碑題征西将军,系衔与史不合,姑存以备考。’”这种说法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图1所附的跋文叙述了题字碑的由来。《茶陵州志》又云岳飞因追剿曹成而道经茶陵,李东阳、张治又对这种说法予以肯定。那么,岳飞是否有两次因事途径茶陵呢?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岳飞传记中,对岳飞绍兴三年、六年的活动语焉不详。撇开《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岳飞年谱》(年谱来自岳飞资料网”)对于岳飞平曹成、杨幺及其在绍兴年间三年、六年的活动记载(笔者有所删节):

绍兴)二年壬子(公元 1132 年),三十岁。(正月)二十九日辛酉,诏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二月初八日庚午,招讨贼曹成。十七日己卯,发洪州,三十日壬辰至茶陵。……四月初三日甲子,曹成入贺州。……闰四月初六日丙申,大破曹成于贺州境上。十六日丙午,又败曹成于桂岭县,成拔寨遁走连州,彬州,邵州。五月,曹成以其众降于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韩世忠,岭表悉平。十一日庚子,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以破曹成功,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三年癸丑(公元 1133 年),三十一岁。……三月初四日己未,诏岳飞平虔吉地区农民起义军。四月初七壬辰岳飞大军次虔州。俘农民起义军首领彭友于 hu 都(笔者注:应是雩都),又破 hu 都石固洞,虔吉地区农民起义军悉平。六月甲申朔,入虔城论囚。(《 鄂王行实编年》卷二)二十六日己酉,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自虔州班师。……

五年乙卯(公元 1135 年),三十三岁。(二月)十二日丙戌,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镇压湖湘地区农民起义军杨幺(太)。四月甲辰朔,自池州移军潭州。……杨幺部将黄佐来降,飞表授武义大夫阁门宣赞舍人。黄佐袭周伦寨,败之。……五月初五日戊寅,任士安击杨幺部于永安寨,败之。……六月初二日甲辰,黄佐招杨钦来降,表授钦武义大夫。十一日癸丑,“大破杨幺于洞庭湖。杨幺穷蹙举钟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牛皋投水擒幺,斩首函送都督行府,余酋相继皆降。”(《鄂王行实编年》卷三)

六年丙辰(公元 1136 年),三十四岁。初五日癸酉太行忠义社梁兴(一作青)率众来归,飞申其状于三省,诏飞接纳。十八日丙戌,尚书右仆射张浚往荆襄视师,赐飞御札,有“所翼二圣还归,故疆恢复”之语。二月初二日庚子,兼本路营田使。初九日丁未入觐,次日引见。面奏襄阳唐邓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旧隶京西南路,乞改正如旧制,帝纳之。十三日辛亥,……命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襄阳以窥中原……二十日戊午,内殿辞讫,赐金酒器遣还鄂州。三月初二日己巳,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南路招讨使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徙镇武胜定国,襄阳府置司。……十二日己卯都督府令岳飞将带精兵,疾速去襄阳。二十六日癸巳,母魏国夫人姚氏卒于鄂州军中。飞不俟报,解官而去,扶梓至庐山,奏乞终制,诏不允。四月初九日丙午,诏飞起复,遣使抚问。葬母姚氏于江州德化县西南五十里庐山之株岭山麓。二十九日丙寅,诏岳飞仍旧兼节制蕲黄州。五月,营第于九江,为守冢计。……二十八日,再赐御札趣起复,不得已乃就军。六月十八日甲寅岳飞自九江进屯襄阳。……七月初二日戊辰,命岳飞移文伪境,于宣抚职位中增“河东”二字及“节制河北路”五字。飞申都督府辞免。八月,遣王贵,郝政,董先深入伪地,收复虢州卢氏县。又遣偏将收复商州。十七日壬午,飞以孤军无援,复还鄂州。……二十八日癸巳,以目疾申省乞致仕。十月,诏飞提兵东下。遣医官皇甫知常及僧中印至军疗治目疾,并赐御札劳问,且趣飞军。十六日庚戌,飞奉诏,力疾启行,仍以目疾乞解军务。十一月初九日癸酉岳飞奏依奉处分往江州屯驻。伪齐败走,淮西无事,赐御札止飞军。飞奉诏还军鄂州。二十一日甲寅,诏赴行在奏事。

从年谱上来看,岳飞只是绍兴二年进驻茶陵,任务是追剿曹成,大致时间是二月三十日至五月,进军路线是从江西南昌出发,经湘赣边界江西进入茶陵境内。结合《茶陵州志》及其它方志的记载岳飞进入茶陵以后的行军路线是自秩堂经高陇、火田南下到今县城所在地,最后南下到今湖口、江口等乡镇。结合民间传说来看岳飞在秩堂、高陇、火田境内是且行且住,而不是急行军、匆匆路过的,但不排除零时起行、趁夜行军的情形,这从平梅花、扎营 “铁营盘”、与彭可安友好交往接受尹彦德三日劳军、题写“一经堂”的传说记载可以体会得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岳飞以“墨庄”二字题赠合户陈姓家族是有可能事情。从这意义上来说,《茶陵州志》及其它方志关于墨庄题字碑缘由记载应该是言之不详的,因为在旧时题字是文人的雅事之一,一般都要“从容行之”。

在这里,我得特别提到两点,作为对上述推论的补充:其一,在军情紧急之际,岳飞接受民间劳军有多种原因,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行军路线过长,岳家军粮草补给并不充足,藉此可以适当的进行后勤补给。其二,岳飞接受民间劳军,事前一定有过双方的接洽、协商、准备工作。据火田《尹氏族谱》记载,尹彦德此番劳军的“详单”是:每人每天一斤牛肉,一壶酒、两斤大米,另给每人一双鞋。除此而外,尹彦德还入军营宣讲,对岳家军将士作了一番“战前动员”或“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民间传说来看岳家军从合户出发夤夜行军,恰好在吃早饭的时候赶到火田,这的确是经过了事前的一番精心准备结果。因为至少尹家要临时准备供给一支部队的物资、岳家军到达火田的时间点的巧合,并不是一件可以匆匆而就、偶然巧合事情

由此又讲到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跋文。“忠穆王……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 ),心仪久之。至新(),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接受刘景晖劳军与接受尹彦德劳军一样,都含有适时补充粮草意思。但是,这个跋文所叙述的岳飞行军路线似乎与上述推测不相符:自茶陵经湘赣边界进入江西作者特意注明此行是“讨杨幺”。从年谱来看岳飞讨杨幺,时间在二月十二日至六月十一日,正式成行时间是四月初一(即四月甲辰朔),进军路线是“自池州移军潭州”,即从安徽池州到湖南。这个路线有两个方向:自安徽江西至湖南,自安徽经湖北至湖南。从史料记载来看绍兴五年,杨幺的农民起义军主要集中在洞庭湖一带,主力乃是洞庭湖上的水军不是亦农亦军时期陆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岳飞舍近就远,绕道江西进入湖南,然后北上洞庭湖这样的行军路线应该不合算的,更何况当时的岳飞还是由“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改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呢,他管辖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省南部的部分地区就是在自己的辖区内行动吗。跋文上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从上面的推论来看,如果合户、龙田两块题字碑题写的时间都是绍兴二年的话,龙田墨庄题字碑应该略早于合户墨庄题字碑,因为绍兴二年岳飞的行军路线是自赣入湘,而不是自湘入赣。但是,问题来了:两地题字碑的文字为什么是一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还要说这么一句话:“岳飞了解刘氏墨庄之说吗?是岳飞胸中缺少文墨,专以拾人牙慧糊弄人吗?能写出《满江红》、《小重山》这样脍炙人口的词作的岳飞为什么偏偏要以‘墨庄’二字题赠陈、刘二姓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理解问题。”

那么,墨庄题字碑是否像跋文所说的那样题于绍兴六年呢?从年谱来看,这一年岳飞的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丁母忧与墨绖从军的艰难选择,屯兵襄阳,直取中原的第二次北伐,目疾养病与受命受理军务的选择活动区域主要在江西、湖北两地的江州、鄂州、襄阳等地。可以这样说:这一年,岳飞与湖南及茶陵无缘。要说这一年岳飞途径合户,这是不可能事情

那么,合户、龙田两块题字碑会不会不是同一年题写的呢?这实在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姑且做一个推测吧:如果有这个可能的话,最有可能时间绍兴三年。从年谱上看,这一年岳飞的重大军事活动平定虔吉地区农民起义军,虔州相当于现在的赣州地区,吉州相当于现在的吉安地区,永新就在吉安地区。据《金佗稡编》卷19等文献资料介绍吉州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有彭友、李满、尹花八、宁十二等人,他们都自封为王,所以号称“十大王”,共有几万人马。绍兴三年四月初夏,岳飞率军先至吉州。彭友和李满匪军在武陵、烈源、陈田三处扎寨,并联合永新县(今江西永新县)尹花八等两支三干多人的队伍,共同抵抗官军。民间传说的平梅花或许就与虔吉地区农民起义有关。在平定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岳家军途径龙田,以及作为农民的对立阶层,刘景晖犒劳以岳家军代表的官军都是极有可能事情。由此,似乎可以解释两块题字碑字迹上的差异

说到这里,还剩下三个问题:其一,合户有两块墨庄题字碑一说是否可靠?从《美丽茶陵我的家》一书所配的图片来看,似乎有这种可能。其原因,现在还无法考证。其二,合户、龙田、岳庙三地墨庄题字碑上的题款为什么一样?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是后人补写的,在补写的时候发生记忆上的“误差”,跋文对此做了不是说明说明。顺便提一下:龙田墨庄题字碑上应该也有岳飞的印章;龙田墨庄题字碑后面也应该有一篇同样的跋文。至于岳庙墨庄题字碑上为什么不见印章,这是一个谜。我没有亲眼见过岳庙墨庄题字碑,碑上是否也有跋文,我无法确知。其三,龙田墨庄题字碑与岳庙墨庄题字碑,其中有一块应该是拓印作品原因很简单:两块碑上的字迹太相像了。一个人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题写内容相同文字,但不可能写出笔迹相同的汉字。至于哪一块是原作,则是无从考证的问题

“术”字,是城市内的道路,也就是规划后的道路。那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设定开创的。意思是别人走不到、想不到地方,你能开辟出一条路,就叫做“术”。


“道”是抽象的原理,“术”是具象的实操技能。“道”是你在被什么东西驱动。“术”是看你能驱动什么,道是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采取的办法。

如今人们越来越迷恋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比如学生喜欢金融,经济,管理,营销等等,而企业家则喜欢战略,股权,商业模式专业。实际上这些越是看似容易赚大钱的学科,越是最无用的学科。


因为这些学科都是术,而不是道。里面的内容概念起来高大上,把大家绕的云里雾里,其实都是“道”的演绎

而那些越是看起来没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才是能让人真正提升专业,因为它们讲的是“道”。只有底层逻辑打好了,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才能瞬间看到本质抓住要点,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学习时候只有历史哲学数学等等基本知识弄扎实了,才能抓住本质精髓了。这就是任正非强调基础学科的重要意义

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要害

能够通过努力改变的那部分是“术”,人必须遵守的那部分是“道”。

知道什么东西不能改变,这是道;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改变,这术。


解决战略问题,术解决战术问题

解决原理问题,术解决技术问题

解决长远问题,术解决当前问题

解决系统问题,术解决局部问题


道很厉害吗?当然!“道”者以一围万,理者以一围千,法者以一围百,术者以一围十,兵者以一围一,势者以十围一。


但“道”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正如道德经》里所说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天道》里有句经典台词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有术无道,最多也就是个“技艺人”,无法再升华了。而一旦有了“道”,就等于有“智慧”,有“道”者,求“术”几乎易如反掌。


孙子兵法》讲:“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是舍本逐末。


中国人讲“得道”、“得道高僧”,意思就是那些掌握世界规律原理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还有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你有道了,全世界都来帮你,你没有道了,大家都远离你。就连《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口号都是替天行道”。









































































































茶陵县秩堂乡合户村又叫“墨庄”,据传说,这个名称缘于岳飞的墨庄题字碑。墨庄题字碑为陈氏家族世代珍藏,至今还保存在陈氏宗祠中和堂里。碑上的提款、跋文及《茶陵州志》和其它相关方志介绍了碑来历立碑时间,但是,综合这些资料,再结合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及其它资料来看,关于这个碑的来历立碑时间与上述传说却无法吻合,甚至互相抵牾。这就有了亟待厘清的问题了。笔者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略作说明,以期方家指教。

一、墨庄题字缘于江西新余刘氏堂号

墨庄最初是江西新余人刘式一支的宗祠堂号。

刘式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财政而著称的大臣。《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卷二百六十七》载:“刘式,袁州人……历迁大理寺丞、赞善大夫、监通州丰利监及主三司都磨戡司……式深究簿领之弊,江、淮间旧有横赋,补积至多,式奏免之,人以为便。然多所条奏,检校过峻,为下吏所讼,免官……”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去世真宗继位,盐铁使李维清乘机指使刘式的下属诬告其对朝廷无礼,刘式被免职,不久,郁恨致死,年仅49岁。

刘式的妻子陈氏出身于士人之家,一贯“清白自奉”,博得乡里一致好评。据朱熹《墨庄记》载:刘式“既殁,而家无余资,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语诸子曰:‘此汝父所谓墨庄也。’”《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式死后,有人劝陈氏变卖刘式的藏书和部分家产,以广置田产,贻富子孙,她婉言谢绝:“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她遵照丈夫的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昭示子孙”的美好心愿教育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

此后,刘式的儿子遵从母训,刻苦攻读,最后都学有所成,成了一方名人。到北宋庆历年间,朝廷为刘式平反昭雪并加封了工部尚书。陈氏由于教子有方,被朝廷封为“墨庄夫人”,此事一时在民间大夫之间传为美谈。为了纪念这两位先祖,激励后世子孙诗书为传家之宝,刘式的后裔就把“墨庄”作为自己宗祠的堂号,对外号称“墨庄堂”刘氏

二、合户的墨庄题字碑(见图1)

合户的墨庄题字碑为一青石质地的石碑,正中阴刻行书“墨莊”二字,字高40厘米左右,笔画中多处带干笔痕迹,两边的阴刻行书题款分别是“绍兴丙辰良月”(左边)、“征西将军岳飛書”(右边)。右边题款后附有两枚图章,一枚是楷书“臣岳飛印”,一枚是篆书“保晋”。题字后还有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写的跋,跋文有破损,文字是:

“粤北宋有刘几颜,其书至,写有‘墨庄’二字?( )后   忠穆王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盖景晖与几( )支也,忠穆王亲书‘墨庄’二字遗题。陈、刘二姓子孙勒诸家庙坊额,流传世代,悬之室( ),敛魔且人争宝重。武穆之勤王忠也,饷帅者仪也,以诗书世其业者忠义所感发也。陈刘二姓也,守墨印刷遍行忠与义之()可磨灭也。如斯人。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 )”

碑上的题款和跋文介绍了题字碑的来历和题碑时间。有趣的是,与合户相隔不远的江西省永新县龙田刘氏家族也有一块“墨庄”题字碑(见图2)。据刘氏家族介绍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岳飞任征西将军率部西征时路过江西永新龙田,吉州别驾刘钦之子、驸马刘景晖饷军。为了感谢刘景晖饷军的热情,于是题写“墨庄”二字相赠。碑体中央阴刻行书“墨庄”二字,字身高45厘米。上款为“绍兴丙辰良月”,下款是“征西将军岳飞书”。这与合户墨庄题字碑的形制及跋文的叙述是一致的。

从合户的墨庄题字碑后面的跋文来看,龙田墨庄题字碑后面也应该有跋文,但是,图片上看不到跋文的痕迹。这或许是拓印时没有注意原因吧。

关于墨庄题字碑的来历和题碑时间,《茶陵州志》及茶陵县的其它方志对此均有文字记载,秩堂乡,尤其是合户陈氏家族又以民间传说方式予以了记载。仔细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三者之间在叙述上略有不同:

1、《茶陵州志》的记载  绍兴二年(1132年),也就是壬子年正月,岳飞奉命由江西入湖南追剿曹成。岳飞进入湖南,首先到达了今茶陵县秩堂乡境内的麦灶(一说麦庄),也就是现在的合户村。当时已是夜晚,野外漆黑一团,岳家军无法继续前进,只好就地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再启程。恰好,在巡营时,岳飞遇到了一个当地晚归的私塾先生。私塾先生被请进岳飞的营帐,交谈之中,私塾先生知道眼前这位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顿生仰慕之情,主动要求岳家军带路。岳家军在这位私塾先生带引下,连夜急行军,经今秩堂、高陇、火田南下至茶陵城。岳飞知道眼前这个私塾先生出生在书香世家,十分敬佩。为了感谢私塾先生的盛情,于是,在灯下提笔书写“墨庄”二字相赠。

2、民间传说   这有两种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是这样的:绍兴六年(1136年,也就是丙辰年),岳飞追剿曹成,途径麦灶(一说麦庄),在这里宿营。当天晚上,岳飞走村串户了解风土人情。夜深人静,当他来到私塾时,只见学童们还在灯下夜读,私塾里书声琅琅,墨香扑鼻,不禁十分高兴。私塾先生发现岳飞之后,请岳飞到家里做客。私塾先生满腹诗书岳飞文武全才,主客双方谈得十分尽兴。这情景岳飞深感此地读书人多,文风浓厚。有感于此,岳飞在私塾先生的恳请下,挥笔写下了“墨庄”二字,以作纪念。第二种版本与此迥然不同,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中做了记录,这里暂不重复

三、墨庄题字碑中的几个问题

1、墨庄堂号与墨庄题字碑  在谈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不能注意朱熹的《墨庄记》。据《墨庄记》介绍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秋天,刘式的六世孙刘清之(字子澄)恳请朱熹为其作《墨庄记》。《墨庄记》中这样一段话尤其值得注意:刘式夫人的事迹传开之后,“海陵胡讷先生闻而贤之志其事,其后诸子及孙,比三世,皆以文章显达为时闻人。中更变乱,书散不守。清之先君子独称念焉,节衣缩食,悉力营聚,至绍兴壬申岁,而所谓数千卷者,始复其旧。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

这一段资料告诉我们:墨庄堂号起源于刘式夫人,成名于刘式的子孙,即“诸子及孙,比三世,皆以文章显达为时闻人。”而且,至少在绍兴壬申年(即绍兴22年,1152年),刘清之的父亲在世时已得到徐庆、吴说题写的“墨庄”题字。

刘式逝世享年49岁。庆历年间(1041—1047年),朝廷为刘式平反,中间相隔44年至50年。假如此时刘式还健在,则已是一个93至99的老人了。以平均20岁生育一代人计,此时,刘式这个家族至少已是四世同堂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能否自立堂号?这应该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个家族到第四代时实在太有名了。即使刘式的子孙还默默无闻,刘式的夫人也早已为人称道、大名鼎鼎了。一句话:就在刘式夫人辞世前后,刘家的“墨庄”应该就出名了。换一句话来说,墨庄堂很有可能就滥觞于这个时期,它早于岳飞的墨庄题字碑。

或许,墨庄堂号形成于乾道年间。因为这个时期,一方面,刘式的子孙早已名扬在外,另一方面遭遇变故的刘式后裔----刘式的第五世孙、刘清之的父亲恢复了刘家的“墨庄”。你看,“故尚书郎徐公庆、兢吴公说皆为大书墨庄二字,以显其藏书之扁”吗。但是即使是墨庄堂号形成于这个时期,甚至于其后,刘式夫人恪守 “墨庄”的美谈应该早已流传于世,为人所称道了。

就是说,至少是“墨庄”一说应该早于墨庄题字碑。如此问题来了岳飞了解刘氏墨庄之说吗?是岳飞胸中缺少文墨,专以拾人牙慧糊弄人吗?能写出《满江红》、《小重山》这样脍炙人口的词作的岳飞为什么偏偏要以“墨庄”二字题赠陈、刘二姓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理解问题

2、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  另有一个问题也不太好理解:合户墨庄题字碑和龙田墨庄题字碑的形制、题款一样,但细看碑文却存在笔画上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1991年1月13日看过合户墨庄题字碑,以后又多次看过这个题字碑,并且摄有它的照片。至于龙田墨庄题字碑,我只见过它的拓片。从图片上来看,两者的区别其实很小。一是干笔笔画上的区别。龙田墨庄题字碑明显多于合户墨庄题字碑。二是笔画上的差别。龙田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不清楚,几乎可以说是模糊的,而合户墨庄题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笔画清清楚楚,行书的韵味十分明显。此其一。其二,细看“墨”的上半部分,笔画也有细微的差异:龙田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偏瘦,略显长,笔画规整但呆板,而且,明显分为上下两截,下面这一截稍偏右,与上面一截笔画不相连,人工雕琢修整的痕迹十分明显,与整个字的行书韵味不协调。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黑”字,中间这一竖稍显肥而短,笔势自然,与整个字的行书构架十分协调。三是提款上的“岳”字的区别。这个问题让人难以理解:两处提款中的“岳”上大下小,一重一轻,“丘”这一部分稍偏右,其中,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丘”偏得尤其明显,看上去字形与整个提款不协调,似乎是出自个人之手,且此人的书法并不怎么高明。除了拓印、雕刻的原因之外,出现上述差异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

3、墨庄题字碑的题款、跋文与题字  题款告诉我们,墨庄题字碑题于“绍兴丙辰”,即1136年,也就是高宗绍兴六年,当时,岳飞担任或受封为“征西将军”。跋文更进一步指出,这一年,岳飞奉命“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至新( )(应是今江西省永新县的龙田)”,这才有机缘留下墨庄题字碑。在这个过程中,岳飞是否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心仪久之。至新( ),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这是细节问题,《茶陵州志》、《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中的岳飞传记未予记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岳飞讨杨幺的时间岳飞当时的官阶官职应该有详细、准确的记载。据上述方志和史籍记载岳飞讨杨幺的时间绍兴五年,即乙卯年。至于“征西将军”的职务则不见于《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题款中的图章也值得一说:自秦汉之后,“臣”开始固定为臣下对君王自称的人称代词。这里说的臣下,既包括有官爵的人,又包括平民百姓。在给陈、刘两姓的墨庄题字碑上盖上“臣岳飛印”的印章,这似乎是“违制”的。“保晋”是一枚什么样的印章?是闲章吗?这是一个难以求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还找不到相关支撑资料。解答上述问题只有一种答案:题款是后人加上的,而在追述事由的时候发生记忆上的“误差”。跋文为后人追述其事、补写其文的特点就更明显了,它的“误差”也是很明显的。

4、岳飞进驻茶陵的时间缘由  墨庄题字碑与岳飞进驻茶陵有关。那么,岳飞于何时、因何事进驻茶陵呢?这在《茶陵州志》和《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引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有关记载来加以说明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飞以泰州失守待罪。”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即今江西南昌),连营西山。”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贼曹成拥众十万,由江西历湖湘,据道、贺二州。命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金字牌、黄旗招成。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矣。’即分道而遁。飞奏曰:‘比年多命招安,故盗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安,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许之。

飞入贺州境,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曰:‘粮尽矣,奈何?’飞阳曰:‘姑返茶陵。’……”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捕杨幺……”这年秋天,在决定胜负水战中,“幺投水,牛皋擒斩之。”

绍兴元年岳飞协助张俊在江西南昌进剿流寇马进。绍兴二年,奉命由江西进驻湖南,追剿流寇曹成。绍兴五年,岳飞受命剿平杨幺起义军。钟相、杨幺起义始于建炎四年,到绍兴五年,终于被岳飞镇压下去了。

据《茶陵州志》及尹氏族谱记载岳飞追剿曹成,途经火田。火田人尹彦德犒劳岳家军三天,岳飞以“一经堂”题词相赠。到明代,尹彦德的后裔尹时夫远赴临海做县令,茶陵大学士张治作《一经堂歌送尹时夫令临海》相赠。诗中追述他的先祖尹彦德劳军的往事时说:“昔闻忠武追曹成,提兵远驻云阳城。”早在成化八年(1472年),茶陵大学士李东阳回乡祭祖,应尹彦德的后裔尹汉琼之请为尹氏族谱作序,序中也提到了上述事情。这些都可以与上面引用的材料相应。

那么,岳飞没有“征西将军”这个官职呢?不妨摘引他在建炎四年到绍兴五年间的官爵名称来印证一下:

建炎三年,岳飞“授真刺史。”建炎四年,“迁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元年,“加神武右军副都统”,“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升神武副军都统制”。绍兴二年,“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授武安郡承宣使”,“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绍兴四年,“除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授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绍兴五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开国侯;又除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

细看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中的岳飞传记,我们找不到岳飞有“征西将军”一职的记载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岳飞绍兴二年奉命追剿曹成,而不是绍兴六年(丙辰)因“讨杨幺,道经茶陵”而进驻茶陵。墨庄题字碑题款、跋文记载时间缘由错误的。

5、民间传说与墨庄题字碑  关于这一内容,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中做了记录,这里再略作引述。

绍兴年间,今合户村和田湖村的湖家坊一带合称为“麦灶”(一说麦庄)。此地上经合户毛竹坳与江西永新石楼、温唐比邻,下经田湖更鼓寨与江西永新店屋(属于梅花”这个区域之内)相连,处于湘赣边陲地带。毛竹坳、更鼓寨至今仍然是两地边民往来的交通便道,我在1991年、1992年先后两次由这两条路步行到永新,记忆很深:毛竹坳路段山岭崎岖,道路隐蔽,更鼓寨路段山岭重重,道路盘旋难行。

传说岳飞由毛竹坳进入今秩堂乡合户村。行军途中,他的辎重部队受到梅花的一伙强盗的偷袭。岳飞便让部队驻扎在今秩堂乡彭家祠一个叫 “铁营盘”的小山上,以更鼓寨一带为前沿阵地,进剿这一伙强盗。在这个过程中,岳飞留下了“更鼓寨”、“马脚迹”、 “铁营盘”三个活动遗迹及悼念友人彭可安的一首绝句。

关于墨庄题字碑,民间传说有两种版本,我在《岳飞和茶陵》一文记录的另一种版本是这样来的:岳飞夜驻更鼓寨,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山下书生们秉烛夜读的琅琅书声,深感兵荒马乱时期士人秉烛苦读的不易,此地读书风气之盛,于是,写下了“墨庄”两个字,以示对士人的勤奋和这种良好风气的嘉许和鼓励。至于,我在前面记录的那个版本,则整体上与《茶陵州志》的记载是一样的。又据传说岳飞题赠“墨庄”两字,其中的“墨”字,一示在黑土地上立村庄,此地土地肥沃,二示此地读书人多,飞笔拔墨者多。

这种传说还有一个“尾子”得提一提,算是民间传说与《茶陵州志》的记载串联成一个整体。这个“尾子”在《茶陵州志》的记载中是这样的:岳飞在私塾先生带领下,连夜拔寨而起,天蒙蒙亮时,岳飞的部队来到今高陇镇光泉村,天亮来到离此不远的落更亭,天大亮时来到约10公里外的今火田镇五门村杉里园吃早饭,于是,有当地人尹彦德劳军三日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岳飞留下了“光泉”、“一经堂”题字及落更亭这个地名

这个“尾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岳飞是匆匆路过吗?如果不是匆匆路过,为什么要请私塾先生连夜带路起行呢?既然是匆匆路过,为什么要访乡间小私塾、与私塾先生夜谈呢?而且,还要在火田接受尹彦德的三天劳军呢?

四、关于墨庄题字碑的讨论

在写这篇文章时候,一个朋友送了一本名为《美丽茶陵我的家》的小书,封面上冠以“湖南省茶陵县初中校本课程使用教材”字样,这是由茶陵县教育局编写的教材。在该书第十三课《岳飞题字,千古流芳》中附有岳飞墨庄题字碑的照片(见图3),从照片上看,它与前面提到的两块题字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从右到左横排书写只有题款“岳飛書”三个字。我不知照片来源,但可以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东西。我记得以前有人曾经告诉我说,在合户有两块墨庄题字碑,其中有一块是秘不示人的。这秘不示人的题字碑是否就是这一块?姑且不谈这个问题。如此一来,有一点也就可以肯定:在合户、龙田两地之间,墨庄题字碑就有三块了。有意思的是至少是到过岳飞故里河南汤阴岳庙的人会发现,在岳庙也有墨庄题字碑(见图4),其形制、笔画与龙田的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可以彼此重叠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或许可以解释为是一处拓印作品吧?但问题也很明显:这个题字碑中的“墨”字,它的上半部分中间那一竖为什么没有上下两截的痕迹呢?两块题字碑,哪一幅是原作?哪一副是拓印作品?是前后两个不同时间、地点的作品吗?上面的题字为什么这么相像?上面的提款为什么是相同的呢?

关于墨庄题字碑的来历,在江苏宜兴市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宜兴市周铁中学网对此作了介绍原文是这样的:

“有一次,岳飞领着队伍去前方打仗,路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子的人都喜欢写字,差不多人人都能写一手好字。村里人知岳飞精忠报国、忠孝两全的人,都很敬仰他,也知道岳飞的字写得好,眼下碰巧岳飞从村边路过,哪能错过这个机会。就苦苦请求岳飞为村里题几个字,作个纪念

岳飞行军打仗,匆匆忙忙,文房四宝什么也没带,人家提出来了,也不好拿架子说不写。可用什么写哩,岳飞正在为难,一眼瞧见路边有一把破笤帚,只剩下一个骨朵了,就把这个笤帚骨朵拾起来,略一思忖,蘸了墨水在一条刚摘下的门帘上写了两个大字:墨庄。

这个村的老百姓得了元帅的字,高兴得不行,他们把岳飞的题字刻成碑,立在村头。现在这个碑在汤阴岳庙保存着,因为是用笤帚骨朵写的,笔划很齐很硬,显得特别苍劲有力。”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说:墨庄题字碑是岳飞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留下书法作品

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图1、图2、图4三块碑上的题款相同。有人对题款中的岳飞官衔提出质疑认为“在落款的印章里面还有这样一个称谓‘征西将军’。整个南北宋都绝无此种官职。当时军事方面军事长官为节度使。怎么会用上‘征西将军’的大印呢?再说,在中国古代,一般是不会将自己的官职写在作品里面的。”我在前面摘引《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岳飞传记中的文字也找不到“征西将军”的字样。最有意思的是岳飞的两枚印章。图2、图4不见印章的痕迹,但三者的提款却是相同的,尤其是“臣岳飛印”这枚印章实在有些令人费解。还有人对提款中的时间提出质疑。据《传记文学》(第368号1994年7月)上的一个作者说:“早在清代王昶作《金石萃编》……对于汤阴岳庙‘岳飞墨庄题字’也提出怀疑:‘題字末行书绍兴丙辰良月,即绍兴六年(一一三六)。时当国家忧难之秋而从容书此,恐亦未确。又是时忠武奉命宣抚河东、节制河北路,碑題征西将军,系衔与史不合,姑存以备考。’”这种说法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图1所附的跋文叙述了题字碑的由来。《茶陵州志》又云岳飞因追剿曹成而道经茶陵,李东阳、张治又对这种说法予以肯定。那么,岳飞是否有两次因事途径茶陵呢?在《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的岳飞传记中,对岳飞绍兴三年、六年的活动语焉不详。撇开《Song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史》,我们不妨来看看岳飞年谱》(年谱来自岳飞资料网”)对于岳飞平曹成、杨幺及其在绍兴年间三年、六年的活动记载(笔者有所删节):

绍兴)二年壬子(公元 1132 年),三十岁。(正月)二十九日辛酉,诏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二月初八日庚午,招讨贼曹成。十七日己卯,发洪州,三十日壬辰至茶陵。……四月初三日甲子,曹成入贺州。……闰四月初六日丙申,大破曹成于贺州境上。十六日丙午,又败曹成于桂岭县,成拔寨遁走连州,彬州,邵州。五月,曹成以其众降于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韩世忠,岭表悉平。十一日庚子,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以破曹成功,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三年癸丑(公元 1133 年),三十一岁。……三月初四日己未,诏岳飞平虔吉地区农民起义军。四月初七壬辰岳飞大军次虔州。俘农民起义军首领彭友于 hu 都(笔者注:应是雩都),又破 hu 都石固洞,虔吉地区农民起义军悉平。六月甲申朔,入虔城论囚。(《 鄂王行实编年》卷二)二十六日己酉,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自虔州班师。……

五年乙卯(公元 1135 年),三十三岁。(二月)十二日丙戌,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镇压湖湘地区农民起义军杨幺(太)。四月甲辰朔,自池州移军潭州。……杨幺部将黄佐来降,飞表授武义大夫阁门宣赞舍人。黄佐袭周伦寨,败之。……五月初五日戊寅,任士安击杨幺部于永安寨,败之。……六月初二日甲辰,黄佐招杨钦来降,表授钦武义大夫。十一日癸丑,“大破杨幺于洞庭湖。杨幺穷蹙举钟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牛皋投水擒幺,斩首函送都督行府,余酋相继皆降。”(《鄂王行实编年》卷三)

六年丙辰(公元 1136 年),三十四岁。初五日癸酉太行忠义社梁兴(一作青)率众来归,飞申其状于三省,诏飞接纳。十八日丙戌,尚书右仆射张浚往荆襄视师,赐飞御札,有“所翼二圣还归,故疆恢复”之语。二月初二日庚子,兼本路营田使。初九日丁未入觐,次日引见。面奏襄阳唐邓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旧隶京西南路,乞改正如旧制,帝纳之。十三日辛亥,……命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襄阳以窥中原……二十日戊午,内殿辞讫,赐金酒器遣还鄂州。三月初二日己巳,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南路招讨使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徙镇武胜定国,襄阳府置司。……十二日己卯都督府令岳飞将带精兵,疾速去襄阳。二十六日癸巳,母魏国夫人姚氏卒于鄂州军中。飞不俟报,解官而去,扶梓至庐山,奏乞终制,诏不允。四月初九日丙午,诏飞起复,遣使抚问。葬母姚氏于江州德化县西南五十里庐山之株岭山麓。二十九日丙寅,诏岳飞仍旧兼节制蕲黄州。五月,营第于九江,为守冢计。……二十八日,再赐御札趣起复,不得已乃就军。六月十八日甲寅岳飞自九江进屯襄阳。……七月初二日戊辰,命岳飞移文伪境,于宣抚职位中增“河东”二字及“节制河北路”五字。飞申都督府辞免。八月,遣王贵,郝政,董先深入伪地,收复虢州卢氏县。又遣偏将收复商州。十七日壬午,飞以孤军无援,复还鄂州。……二十八日癸巳,以目疾申省乞致仕。十月,诏飞提兵东下。遣医官皇甫知常及僧中印至军疗治目疾,并赐御札劳问,且趣飞军。十六日庚戌,飞奉诏,力疾启行,仍以目疾乞解军务。十一月初九日癸酉岳飞奏依奉处分往江州屯驻。伪齐败走,淮西无事,赐御札止飞军。飞奉诏还军鄂州。二十一日甲寅,诏赴行在奏事。

从年谱上来看,岳飞只是绍兴二年进驻茶陵,任务是追剿曹成,大致时间是二月三十日至五月,进军路线是从江西南昌出发,经湘赣边界江西进入茶陵境内。结合《茶陵州志》及其它方志的记载岳飞进入茶陵以后的行军路线是自秩堂经高陇、火田南下到今县城所在地,最后南下到今湖口、江口等乡镇。结合民间传说来看岳飞在秩堂、高陇、火田境内是且行且住,而不是急行军、匆匆路过的,但不排除零时起行、趁夜行军的情形,这从平梅花、扎营 “铁营盘”、与彭可安友好交往接受尹彦德三日劳军、题写“一经堂”的传说记载可以体会得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岳飞以“墨庄”二字题赠合户陈姓家族是有可能事情。从这意义上来说,《茶陵州志》及其它方志关于墨庄题字碑缘由记载应该是言之不详的,因为在旧时题字是文人的雅事之一,一般都要“从容行之”。

在这里,我得特别提到两点,作为对上述推论的补充:其一,在军情紧急之际,岳飞接受民间劳军有多种原因,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行军路线过长,岳家军粮草补给并不充足,藉此可以适当的进行后勤补给。其二,岳飞接受民间劳军,事前一定有过双方的接洽、协商、准备工作。据火田《尹氏族谱》记载,尹彦德此番劳军的“详单”是:每人每天一斤牛肉,一壶酒、两斤大米,另给每人一双鞋。除此而外,尹彦德还入军营宣讲,对岳家军将士作了一番“战前动员”或“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民间传说来看岳家军从合户出发夤夜行军,恰好在吃早饭的时候赶到火田,这的确是经过了事前的一番精心准备结果。因为至少尹家要临时准备供给一支部队的物资、岳家军到达火田的时间点的巧合,并不是一件可以匆匆而就、偶然巧合事情

由此又讲到合户墨庄题字碑上的跋文。“忠穆王……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闻书声琅( ),心仪久之。至新(),驸马刘景晖饷帅三日。”接受刘景晖劳军与接受尹彦德劳军一样,都含有适时补充粮草意思。但是,这个跋文所叙述的岳飞行军路线似乎与上述推测不相符:自茶陵经湘赣边界进入江西作者特意注明此行是“讨杨幺”。从年谱来看岳飞讨杨幺,时间在二月十二日至六月十一日,正式成行时间是四月初一(即四月甲辰朔),进军路线是“自池州移军潭州”,即从安徽池州到湖南。这个路线有两个方向:自安徽江西至湖南,自安徽经湖北至湖南。从史料记载来看绍兴五年,杨幺的农民起义军主要集中在洞庭湖一带,主力乃是洞庭湖上的水军不是亦农亦军时期陆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岳飞舍近就远,绕道江西进入湖南,然后北上洞庭湖这样的行军路线应该不合算的,更何况当时的岳飞还是由“神武后军统制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改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呢,他管辖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省南部的部分地区就是在自己的辖区内行动吗。跋文上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从上面的推论来看,如果合户、龙田两块题字碑题写的时间都是绍兴二年的话,龙田墨庄题字碑应该略早于合户墨庄题字碑,因为绍兴二年岳飞的行军路线是自赣入湘,而不是自湘入赣。但是,问题来了:两地题字碑的文字为什么是一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还要说这么一句话:“岳飞了解刘氏墨庄之说吗?是岳飞胸中缺少文墨,专以拾人牙慧糊弄人吗?能写出《满江红》、《小重山》这样脍炙人口的词作的岳飞为什么偏偏要以‘墨庄’二字题赠陈、刘二姓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理解问题。”

那么,墨庄题字碑是否像跋文所说的那样题于绍兴六年呢?从年谱来看,这一年岳飞的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丁母忧与墨绖从军的艰难选择,屯兵襄阳,直取中原的第二次北伐,目疾养病与受命受理军务的选择活动区域主要在江西、湖北两地的江州、鄂州、襄阳等地。可以这样说:这一年,岳飞与湖南及茶陵无缘。要说这一年岳飞途径合户,这是不可能事情

那么,合户、龙田两块题字碑会不会不是同一年题写的呢?这实在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姑且做一个推测吧:如果有这个可能的话,最有可能时间绍兴三年。从年谱上看,这一年岳飞的重大军事活动平定虔吉地区农民起义军,虔州相当于现在的赣州地区,吉州相当于现在的吉安地区,永新就在吉安地区。据《金佗稡编》卷19等文献资料介绍吉州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有彭友、李满、尹花八、宁十二等人,他们都自封为王,所以号称“十大王”,共有几万人马。绍兴三年四月初夏,岳飞率军先至吉州。彭友和李满匪军在武陵、烈源、陈田三处扎寨,并联合永新县(今江西永新县)尹花八等两支三干多人的队伍,共同抵抗官军。民间传说的平梅花或许就与虔吉地区农民起义有关。在平定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岳家军途径龙田,以及作为农民的对立阶层,刘景晖犒劳以岳家军代表的官军都是极有可能事情。由此,似乎可以解释两块题字碑字迹上的差异

说到这里,还剩下三个问题:其一,合户有两块墨庄题字碑一说是否可靠?从《美丽茶陵我的家》一书所配的图片来看,似乎有这种可能。其原因,现在还无法考证。其二,合户、龙田、岳庙三地墨庄题字碑上的题款为什么一样?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是后人补写的,在补写的时候发生记忆上的“误差”,跋文对此做了不是说明说明。顺便提一下:龙田墨庄题字碑上应该也有岳飞的印章;龙田墨庄题字碑后面也应该有一篇同样的跋文。至于岳庙墨庄题字碑上为什么不见印章,这是一个谜。我没有亲眼见过岳庙墨庄题字碑,碑上是否也有跋文,我无法确知。其三,龙田墨庄题字碑与岳庙墨庄题字碑,其中有一块应该是拓印作品原因很简单:两块碑上的字迹太相像了。一个人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题写内容相同文字,但不可能写出笔迹相同的汉字。至于哪一块是原作,则是无从考证的问题

我们还经常说一句话:这个人怎么都不上道?意思就是个人一直还没找到感觉没有真正的进入状态


易经》里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上显现出来就是“道”,圣人都在努力地模仿“道”;河图洛书这些是工具,也就是术,圣人都在努力地运用各种术。


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意思是:技巧方法(术)越学越多,但是本质原理(道)却越学越少。因为当我们精通原理(道),会发现世界越来越简单。


读书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越读越厚,指的是知识越学越多。第二个阶段是越读越薄,指的是当我们把知识浓缩智慧时候,就越学越精炼。


现在人的核心问题是太浮躁了,都只想学习各种技巧,却不探求背后的原理,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结果,而渔是过程掌握过程自然就能得到结果,否则看起来是走了一条捷径和近道,实际上舍本逐末,离结果却越来越远。


因此,我们要先悟“道”,再去钻研“术”。当你精通本质原理自然就能悟出方法技巧。你学的方法再多,只要没有掌握原理,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越来越多。


另外,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术),你直接拿来用,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因为世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也没有适用于个人方法。每个人条件/资源/环境不一样,方法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你只能悟道开始,然后去寻找使用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企图从别人那里得到方法(术)。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意思是:上等人听到道了,马上去践行;中等人听到了,思考一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下等人听到了,哈哈大笑。不能让下等人哈哈大笑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


为什么呢?因为下等人只对“术”感兴趣,在他们眼里“道”是不实用的东西,又不能直接帮他们赚到钱,所以他们认为“道”是很无聊、每有什么用。这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


道德经》里还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真正懂道的人,看起来是呆呆的,甚至是迟钝的,而真正使用“道”的人,好像是在退让,看起来是消极的,实际上他们是故意以退为进,不知不觉中就达到目标了。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就是在具象事物上的总结和升华,它是抽象的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就是道。


形而下,就是被具象事物操控的各种东西,它是客观的,是完全可以描述的,甚至有客观尺寸数据,这就是器。


我们可以把形看成是术,术的上面是道,术的下面是器。因此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做事分为三个层次:器、术、道。


第一个层次是器,你的器具是什么?

第二个层次术,你的方法是什么?

第三个层次是道,你掌握规律原理了吗?


韩国日本这种国家不动就把某事用“道”来命名,比如剑道、跆拳道、茶道、花道等等,而在传统中国习惯里,剑道最多能称作剑法,跆拳道最多能称作腿法,茶道和花道最多能称作茶艺和花艺。


因为中国人从不随便乱用“道”这个字,那是对“道”的侮辱。只有某项技艺到了顶尖水平中国人才说这是“道”,比如“庖丁解牛,几近于”。


做人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道术兼修。有道无术是纸上谈兵,有术无道盲人摸象。有道无术乃魂不附体,有术无道乃体不附魂,道术结合乃魂体统一驾驭人和事。



商业上如何应用”道“和”术“呢?


我们必须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化繁为简”,就是能一眼看透某一种产品(服务)本质,并能抓住其中的原理规律


第二种能力是“化简为繁”,找到本质规律之后,还需要再包装成大家能接纳的产品或服务,这也就是包装和营销的能力


化繁为简是“道”,化简为繁是“术”。“化繁为简”是智慧,“化简为繁”是商业也是套路。


当我们把事物“化繁为简”(看清真相)之后,如果想商业化,还必须把它再“化简为繁”(制造幻象)。


很多高人拥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却为什么不去这样干?原因只有一个:这样干就赚不到钱。


因为大众只愿意为复杂的东西买单,他们更容易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越是花里胡俏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



切记大众从不想要真相价值,它们只是渴望理解需要情绪安慰,所以千万不要把你认为价值真相强加于人,你只需要理解它们目光的狭隘,然后制造故事传奇让它们沉迷,你就能大获成功了。这也是每一个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必备本领


看清真相(化繁为简),再制造幻象(化简为繁),让大众沉迷其中,玩得不亦乐乎,你就成功了。


纵横捭阖、抽丝剥茧、设点控局;洞察人性冷暖解析大众行为,这一路走来,如果做到游刃有余、可收可发,便抵达了“道”的境界。此时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生来病死,一切在你心里来去自如。


最终我们会发现人生最强的对手就是自己。一旦你战胜了自己,如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卷云舒。


此时的你: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大我无我,众生之所求,正是你所舍。


易中猎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易中爱好者编写或投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易中猎奇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491490688@qq.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您若喜欢,点个“在看”,分享身边朋友吧!

借呼老能量师天天风来雨来人来财来急急如律令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