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易学上古智慧、修行修心、人文历史、民间奇谈、灵异与科学。
“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当自己得到的时候,要学会让自己的心回到最初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就算失去了,也不会因此而痛苦,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无常变化所伤害。
在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此的认识终于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
形对自己的影子说:天地山川都能永恒,草木虽然总会死,但春风吹又生,也是另一种生生不息。而人号称万物灵长,却难逃一死,亲朋零落。我只是一具肉体,也不会成仙的法术,既然无能为力,干脆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影子回答形:何止是无法长生,即使是在有限的生命力保持健康活力,也是很难办到的。我真想去仙山访求长生不老之道,但因为仙山太遥远而没法到达到,自从我和你相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一起,然而这种相伴也很难长久,毕竟你死去了我也会跟着消失。
一想到身体消亡之后名声也留不下来,我就内心焦虑。既然做善事贻惠后人,就能被后人敬爱,你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对比贻惠后人,实在是有些拙劣。
影子的思想境界,看来比身体更高一些,但还不如神。神说:天道无私,万物自生,人能和天地并列为三才,都是因为我的缘故。
我们三人虽然不一样,但从诞生起就一直依附在一起,不论老少贤愚,虽然都希望长生不老,但人总有一死。像形所说的那样,每天灌醉自己以期忘记烦恼,但饮酒伤身,反而会缩短寿命,像影说的那样做善事贻惠后人,真的能受到赞誉吗?思虑伤生,不如顺应天道,不喜不惧,到了生命应该消逝的时候,就随它去吧。
这一段对话,出自晋人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三首》,陶渊明是现代人都熟悉的,通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人们熟知他的思想。
而《形影神三首》这首诗中则少见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为形影神三方面分别赋予人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所要推崇的正是神所代表的清静自然。
对生的喜悦与对死的恐惧,是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之后,最早意识到的一个问题。秦汉时期,人们往往停留在“形”的阶段,如东汉的诗歌《生年不满百》就是这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时至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在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此的认识终于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苟辞。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优,方此讵不劣。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易中猎奇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易中爱好者编写或投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易中猎奇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491490688@qq.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借呼老能量师天天风来雨来人来财来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