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道家的三种快乐境界



生而为人免不了会有一些不快乐的时候,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探讨如何寻找解决办法,使自己快乐。

庄子》也说:“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人”必须先修养自我,身体健康之后才有可能面对各种局面,复杂的状态才能够有一个英明的决策,最终获得成功。那么,“真人”又是什么呢?“形神俱美”,不仅脸上有光泽,形体外表漂亮健康,还有高尚的情操,道德高尚,境界崇高,与自然融合的修真达到快乐的境界

道家文化中,快乐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初级快乐、中级快乐和高级快乐。有病治病,无病调养,去郁通中,宁心静气就是初级快乐。
易经》中讲道:“君子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黄中通理”,实际上是说祛除杂念。没有杂念,气血顺畅,获得以往从未有过的力气,事业就兴旺。这就是中级快乐状态,即使是繁忙的上班族也应该每天抽一段时间调整自我。譬如每天进入办公室,先用5分钟闭目养神,把眼睛起来,把什么事情忘记,5分钟以后睁开眼睛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清洗灰尘,心灵的灰尘清洗掉了,人就会干劲十足,足够面对一天各种复杂的局面
庄子·逍遥游》有鲲鹏“扶摇直上三千里”,与自然完全融合,进而获得高级快乐。因此高级快乐就是“至乐无乐”,即不想快乐,忘记快乐,才能真正达到快乐。融于自然,连自我也存在,跟大自然完全一体。

幸福感有赖于身心和谐】
道教认为,人的身心是相即不离的,那么,幸福也有赖于身心和谐。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既有身体上的病痛,也有人过度的欲望——嗜欲。
嗜欲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若嗜欲缠身,在生活工作必然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久而久之,积劳成疾,就会损害身心健康。道教幸福也是围绕着人对“欲望”应采取什么样态度才能使身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而展开的。

凡夫身为物累,心为物役】
凡夫身为物累,心为物役:“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于奢玩,情浊乱于波荡,于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抱朴子?道意》)
人的欲望随着感官享受而膨胀起来导致名利心生,好恶心生,是非心生,色欲心生,若得不到一一满足时,轻者会让人感到不快乐,甚至痛苦;重者则会使人五脏六腑不安,神智昏乱,疾病丛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教老子提倡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人生幸福原则要人保持言行淳朴,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声色犬马、功名利禄的追求,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适度持中,既不纵欲,也不禁欲,以求获得“恬愉澹泊”的幸福感。
道教强调通过修道获得幸福道教所说幸福既包括肉体快乐,也包括精神快乐,是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和德行至善的融合

幸福是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努力感受人生理想实现获得的一种满足感,幸福没有标准,每个人幸福理解也不一样。
幸福是一种心态
幸福是一种感受
幸福是一种责任
幸福是一种信念
幸福无限,只存心间。只要我们自爱、自尊、自强、自信,我们就会常常体验到幸福。让别人得到拥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长久的幸福

人海茫茫,愿每个人都紧握幸福密码开启人生幸福之门。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