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始建于唐代,据文献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禅泰山时,凿龛供奉玉女像,次年敕建玉女祠,初名曰昭真祠,金代时改称昭真观。明朝嘉靖年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并改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并沿用至今。
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建筑面积4000余平米。分前后两院,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布局严谨,殿堂错落有致,风格独特,是我国高山古建筑的杰作。主体建筑碧霞元君宝殿是祠内最高大雄伟的建筑,殿堂五楹,飞檐画栋,宏伟壮丽,殿顶由360垄铜瓦组成,象征“周天之数”。东西配殿以及山门均为铁瓦覆顶,蔚为壮观,充分体现了其建筑规制之高。明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在《东岳碧霞宫碑》中描绘说:“琼宫银阙,连岭背麓,丹青金碧,掩映层霄。香烟烛焰,若云霞蒸吐碧落间。”
碧霞元君宝殿内供奉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眼光娘娘、泰山送子娘娘三尊鎏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端庄。殿内正中悬挂清雍正皇帝御书“福绥海宇”匾,殿外为乾隆皇帝御书“赞化东皇”匾。
在正殿前院的香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形制雄伟。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院东南、西南是御碑亭,分别保存有乾隆登泰山时所立御碑,碑身刻有其登岱诗作。
泰山碧霞祠道观,是道教女神碧霞元君之祖庭,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发源地。碧霞元君圣号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亲切的尊为泰山圣母、泰山老奶奶、泰山娘娘等。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记载,早在唐代,泰山女神就有玉女和元君的称号。自宋代宋真宗立祠崇奉之后,元君信仰更加兴盛。明清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崇祀碧霞元君。清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记载,“通古今天上神祇,首东岳。东岳祀事之盛,数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下。”
明清时期,供奉碧霞元君的泰山行宫,遍及全国,有成千上万座之多,仅北京的娘娘庙就有“三山五顶”之说,可见碧霞元君信仰的普遍。查《岱史》可知,凡遇事,如猛虎为害、飞蝗为灾、旱涝、皇储未建等,帝王或官员都会遣使或亲自致祀元君,求元君赐佑。乾隆帝母亲八十大寿时,乾隆仍登岱顶礼拜元君。
时至今日,前来登山朝拜的信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达数百万之众。年复一年的鼎盛香火,为这座天上宫阙赢得了“千年碧霞祠、万代祈福地”的美誉。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