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白玉蟾《道情》
释义: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白云深处,红砖绿瓦,仙鹤飞舞,山花烂漫中,于清晨中采露做茶。
闲时抚琴,每日练剑,琴,剑,茶。
【2】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
白玉蟾《卧云》
释义:身上常常被武夷山中靓丽的烟霞之色所映照,哪里还会去招惹那俗世的桃红柳绿呢。
初心难求,碰到花有人会第一时间欣喜,惊艳她们的美丽,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发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慨。
万丈红尘中,花太多了,有人置身花丛之中还向往着外面的花花草草。
白玉蟾羽衣上的烟霞色,不仅仅是一片花丛烟霞,更是一种内心的坚守。外面千好万好不如身边的烟霞好,守得住,莫去惹,就是守住本心。
【3】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白玉蟾《早春》
烟雾轻轻萦绕,月色溶溶笼罩,水波深深,沙岸浅浅,烟雾缭绕,就像人生如梦。
【4】
世外不知千百世,身中还更两三身。
一从契得虚无妙,明月清风是我邻。
白玉蟾《契妙》
“契得虚无妙”,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的纷扰与变迁,与明月清风为伴,活出真实的自己。
【5】
曲折穿花去,深行忘却回。
白玉蟾《闲吟三首》
人生之路,亦如这条穿花的曲径,需要不断探索、前行,时常会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和方向。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沉醉不知归路,深行忘却回。是不想回,还是忘了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张伯端《绝句六十四首》
释义:一粒金丹修炼有成,吞入腹中,才知道道华万千,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你不再怨天尤人,开始正视内心,接纳自我,便是踏上了真正的修行之路。
面对困境,你可以选择屈服,也可以选择突破;面对挑战,你可以畏缩不前,也可以勇往直前。生命的主导权始终在自己手中。
真正的智者,既明白自身的力量,也懂得敬畏自然。所谓的"不由天",是对自我负责的觉悟,而非与天地争锋的狂妄。
每一个当下,都是改变命运的契机;每一次选择,都是铸就未来的基石。
纵然千难万险,我自掌握;任凭风吹雨打,我心如磐。
【2】
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吕岩《绝句》
释义:飞剑拔地而起,携带星光,不远万里诛杀恶徒,风雷交加,大雨滂沱中管尽天下不平事。
剑光初现,便有星芒万里,说是侠客的豪情壮志,更多是心中不平的灵魂呐喊。
剑者,非为杀伐,而为正义。代表一种精神,不畏强权、不惧艰险的坚毅品格。
真正的侠义只在刀光剑影中吗?
不,它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抉择里,存在于我们坚持公平、维护正义的点滴行动中。
或许你不能像古代侠客那般快意恩仇,但你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光明。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息尚存,仍需努力。人生短暂,但正义永恒。风雨如晦,我自前行;不平则鸣,吾辈当行。
【3】
祈志诚《遗世二首》
释义:人啊,一旦放下尘世的束缚,便能腾空而起,乘风而去。待那时,再回首,人间已经过客,已是超脱。
回首人间,恍如隔世。曾经纠结的得失,此刻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
"不再来",并非心如止水、无情无义,而是以更高的视角俯瞰人生,以更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
保持内心的宁静,在喧嚣中聆听本真的声音。生活的智慧,在于既能全身心投入,又能适时抽离。即便万般留恋,亦能坦然而去。
【4】
王哲《无调名·赠丹阳》
人生如酒,醉后方知醒之真谛,世事如梦,惊觉始悟幻之本质。心境似月,初明之际最为澄澈。本性如水,平静之时方显其深。
当一个人从迷醉中苏醒,从幻梦中惊醒,内心的澄明如新月初升,本性的沉静如止水微澜。这一刻,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分水岭上,回首过往,尽是曲折;展望前路,前方光明。
仔细思量,所谓觉悟,不过是认清了自己,看清了世界。它不在远方,就在当下;不在他处,就在心中。
经曰:习悦经典,须于寂静处,沐浴洁手,端正衣冠,壁贴“弟子习经,诸神回避”。方可诵读。
许多经典中有诵经禁忌,如《黄庭经》:“不得荤腥血食,入靖室中身冠法服叩齿念诵”这说明修持黄庭的亦非普通道民,而是法师级人物,另其他如《三官经》虽要求净口净身,然而对食用荤腥只要求漱口清洁, 请各位善信 选择有缘分的师父 ,在获得师承后,师遍逐步开始传授次第经典,包括每部经的修炼方法,忏法的回遮,诵经的诸多禁忌,这一套便是经法,而传授哪一部的判断标准即‘师’,传统师徒关系中,弟子虽然可以请法,然而判断是否传授的关键还在于师的抉择(师以弟子平日反馈程度判定),所以面对浩瀚经法,我们绝不是盲目选择,而是系统梳理。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中言:忏悔诸善男子女人,或不信圣道经诫,怀疑两心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至道圣文,评论经典之罪。忏悔弟子或窃取道像经书,或将毁抹,或有受持不敬师宗之罪。忏悔弟子或无师自授三洞经法,而传弟子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师主,违背誓言之罪。忏悔弟子或毁谤师父不崇天义之罪。忏悔弟子或隐闭三洞经法,使不通流之罪。忏悔弟子或得仙经妙法,妄将传授非人之罪。忏悔弟子或受经法不依科诫,受持轻泄灵文之罪。忏悔弟子或传经之后,不尊师约之罪。忏悔弟子受经之后,无有开度一切众生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