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为泰山神名。其主要信息如下:来历传说: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诸多说法,较为流行的是她为东岳大帝的女儿。
此外还有黄帝的仙女、汉朝宫廷中的玉女雕像、汉明帝时的女神童石玉叶、道教中应九炁以生受玉帝之命的神仙等说法。历史发展:宋以前:被称为泰山玉女(泰山神女),玉女一词在汉末就已出现,当时文献记载其青春貌美,身姿轻盈。 宋代:泰山玉女开始形成信仰崇拜,宋真宗在泰山发现玉女石像后,为其立像奉祀,并确定其在泰山的地位,宋元祐年间已有祭祀玉女的玉女祠。
元明时期:元代(一说明初)道教吸纳了泰山玉女信仰,将其塑造成碧霞元君,明确了道教属性,其形象也逐渐转变为中老年,神格日渐威严神圣。明代,碧霞元君信仰受皇室贵族认可,开启遣使致祭制度,朝廷多次对其祠宇重修、致祭、赐额,其地位逐渐上升。
清代:碧霞元君信仰已发展为国家祭祀,顺治、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都对其有相关祭祀举动。民国时期:碧霞元君信仰受到巨大冲击,但民间信众仍保持热情和信心,同时受到知识分子阶层关注。神格职能:据文献记载,碧霞元君有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职能,还职司“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
因泰山位于东方主生,她也被认为有主宰生儿育女的能力,被视为送子娘娘。明清时期,其职司逐渐扩大,被尊为“万能之神”,人们认为不论男女,欲祈年、免病、求嗣、保寿等,都可祈求碧霞元君保佑。形象与配祀:形象:碧霞元君的标准形象为头戴三凤冠,脑后有光圈,身着明代服饰,手拿玉圭,正襟危坐,身下为云纹宝座,身体各处也辅以象征吉祥如意的佩饰。
配祀:旧时碧霞观内供奉的元君像名称多样,随着信仰发展,配祀逐渐简化成碧霞元君与子孙娘娘、眼光娘娘的组合。民间或说其皆为元君化身,或说三者为姐妹,或说眼光、子孙两神为元君下属。眼光娘娘主治眼疾,后来延伸为无病不治,也有说其主光明,能主宰人的前程;子孙娘娘为赐子之神,能保佑儿童健康成长。
信仰传播:明清时期,碧霞元君信仰十分繁盛,波及区域广泛,从山东发展至周边省份乃至全国。信众群体包含皇室贵族、普通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兴建元君庙,数量众多。其圣诞日期传说有农历三月三、三月十五、三月二十五、四月初、四月十八日、四月二十等多种说法,其中以三月十五与四月十八影响最大,四月十八被世俗公认,起源于明代中期的《玉女卷》,后被《万历续道藏》等经籍收录。
经曰:习悦经典,须于寂静处,沐浴洁手,端正衣冠,壁贴“弟子习经,诸神回避”。方可诵读。
许多经典中有诵经禁忌,如《黄庭经》:“不得荤腥血食,入靖室中身冠法服叩齿念诵”这说明修持黄庭的亦非普通道民,而是法师级人物,另其他如《三官经》虽要求净口净身,然而对食用荤腥只要求漱口清洁, 请各位善信 选择有缘分的师父 ,在获得师承后,师遍逐步开始传授次第经典,包括每部经的修炼方法,忏法的回遮,诵经的诸多禁忌,这一套便是经法,而传授哪一部的判断标准即‘师’,传统师徒关系中,弟子虽然可以请法,然而判断是否传授的关键还在于师的抉择(师以弟子平日反馈程度判定),所以面对浩瀚经法,我们绝不是盲目选择,而是系统梳理。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中言:忏悔诸善男子女人,或不信圣道经诫,怀疑两心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至道圣文,评论经典之罪。忏悔弟子或窃取道像经书,或将毁抹,或有受持不敬师宗之罪。忏悔弟子或无师自授三洞经法,而传弟子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师主,违背誓言之罪。忏悔弟子或毁谤师父不崇天义之罪。忏悔弟子或隐闭三洞经法,使不通流之罪。忏悔弟子或得仙经妙法,妄将传授非人之罪。忏悔弟子或受经法不依科诫,受持轻泄灵文之罪。忏悔弟子或传经之后,不尊师约之罪。忏悔弟子受经之后,无有开度一切众生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