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道教知识】闾山道都有哪些派系和闾山字辈法名有什么


 

导读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修仙了道者常自然吉利,自然清静无为心灵美!

道教天尊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最早源于魏晋南北朝许逊信仰属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后来不断吸收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的宗教形式,逐渐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一个派系,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
早期的许逊信仰实际上是江南巫系中之闽越巫法,供奉闾山九郎、临水三夫人(即: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张觅娘等诸神。闾山派教法形态至今仍保留了许多闽越故地原始巫术的特征。闾山派和净明忠孝道所信仰神灵相同,两个道派都尊奉许真君(许逊)为祖师,所唯一不一样的是:忠孝道是以道德伦理为主,而闾山派,则是以符咒法术为主。
闾山派的道士多为散居,每位道士拥有自己的法坛。这些法坛的名称来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世袭制的法坛,如“天威法坛”、“威灵法坛”和“通应法坛”,它们承载家族传承的深厚历史文化;另一种则是道士自立门户,经过拜师学艺和传度仪式的庄重封坛仪式后,设立属于自己的法坛。
在闾山派中,道士被分为红头法师和黑头法师两大类别。红头法师以临水夫人等三位女神祖师,他们佩戴红头巾作为身份标志,也被称为“三奶派”。红头法师主要擅长驱邪收妖、消灾解厄和押煞纳福等吉祥法事,深受民众信赖。而黑头法师则主要负责超度亡灵法事,他们供奉法主公,以黑头巾为标记,擅长丧礼法事和超渡驱邪,因此也被称作“法主公派”。
此外,闾山派中还有一支专职小法的支系,他们供奉佛教临济宗高僧普庵法师,因此也被称为“普庵派”。
闾山派的法术特色鲜明,以强硬霸道著称。其法术思想秉持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原则,无论是针对鬼魂还是对手,都展现出强大的杀伤力。与茅山派相比,闾山派的霸道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行法方式来看,闾山派所使用的决和咒几乎都是攻击性的,所踏的罡步也体现了其霸道之法。独特的霸道之法如“上刀山”、“下火海”和“登云楼”等,都是闾山派道士所独有的技艺

闾山派,源自于闽江之底的奇幻世界闾山。它的影响力遍布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江苏、湖南等地,甚至在海外的台湾南亚也能找到它的踪迹。作为南方最为重要的教派之一,闾山派供奉的主神包括闾山九郎、临水三奶(三夫人)、张圣真君、蒙山七郎、赵侯三郎、张赵二郎等,这些法神共同构成了闾山派独特的信仰体系
除了深厚的信仰背景,闾山派在科仪和法器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传统。其科仪广泛而多样,体现道教仪式的庄重与神秘。在法器方面,闾山派所使用的道具种类繁多,相较于其他派系更为丰富。其中常用的法器包括龙角、帝钟、灵刀(师刀)、金鞭、宝剑、朝板、马鞭、雷牌、戒尺、天蓬尺、手炉、水孟、木鱼、磬、拷鬼杖、奉旨、天皇令等。这些法器在闾山派的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在仪式中发挥着实际的作用帮助道士神灵沟通实现祈福、驱邪、超度等法事目的
闾山派的教主是许逊,这位晋代著名道士被尊称为道教净明派和闾山派的祖师
许逊,字敬之,出生于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
除了净明派和闾山派,他在道教内部还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尊称为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
许逊在江南地区留下斩蛟龙治水的传奇故事,这一事迹使他受到历代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深深爱戴。因此,他被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被称为天师、许真君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许逊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列为四大天师
据道书记载: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九岁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
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今新建西山乡)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直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太熙元年(290),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元康元年(291)爆发八王之乱,许逊以晋室纷乱,乃弃官东归,与吴猛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教团骨干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即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 其中五人为许逊的家族姻亲。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
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 许仙 ”。

神秘的闾山派
闾山,那是一片隐藏在闽江之底的神秘世界凡人的肉眼难以窥探其真容,唯有修行至一定程度的人方能得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闾山派应运而生,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年间。
福建作为闾山派发展核心地带,不仅尊奉许真君教主,还衍生出了以三奶夫人(陈、林、李)为法神的三奶派。这些派系多数以驱邪收妖、押煞纳福为己任,深受民间信仰与尊崇。
追溯闾山派的起源其实际上源于江南巫系中的闽越巫法。据现有资料,闾山派在宋朝之前便已初具形态,它起源于闽、浙、赣一带的古越国故土,是古代巫术、巫法、巫教受道教影响而逐渐演变形成的一支教派。至今,闾山派的教法仍保留着许多闽越古地原始巫术的特征,与净明忠孝道在信仰神灵上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修行侧重点上却大相径庭:忠孝道更注重道德伦理的修炼,而闾山派则更侧重于符咒法术的实践。

闾山派两大法师 :
头法师主要奉临水夫人等三位女神祖师,以红头巾作为标记,称作“三奶派”,又称“红头法师”,红头法师主要以驱邪收妖,消灾解厄,押煞纳福等吉祥法事
黑头法师则以超度亡灵法事为主,主要供奉法主公,并以黑头巾作为派系之标记,以丧礼法事、超度驱邪等见长。

一、闽西南地区闾山教(龙岩闾山派)
这一派系是以闽西南地区为主,以:太上老君教主,以:许真君、张天师、陈、林、李三夫人为法主,其派系内容分为:以正一科仪为主的五灵教;以巫法为主的王母教;以佛门佛法为主的斋科派。

二、夫人教(三奶派)
此派系以:许真君、陈、林、李为主的巫法教系,也是闾山各派系中分布最广的,福建台湾、两广、江西、浙江、南亚地区皆有分布,另因为地区不同其教派内法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所以名称上可能也有一些不同,比如:闽西叫王母教;客家叫客家阴阳;闽东叫尪师派等,其内容以祈福、禳灾、纳福、驱邪、旺运等与活人有关的法科为主,并且有包括上刀山、过火海、上幡竹等一些武法在内,是古代一些南方巫法与闽越巫法的一种延续,虽然各地法科上存在一些不同,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

三、法主公派
此派系以信仰法主公为主的一个派系,流行于闽中、闽南、台湾地区,他们主要是以信仰太上老君及秽迹金刚教主,以张圣君为法主,是闾山法结合瑜伽(qie)法所形成的一个法系,其科仪中被称为:瑜闾双轮,是巫法与佛法的结,巫法中主要是以武法为主,其内容包括祈福、禳灾、驱邪等,而佛法以度亡为主,有巫法的红头师和佛法的乌头师一说,也有死归法主公,活发三奶娘一说。

四、徐甲教(海清派)
主要是以闽北建阳为主的一个派系,以太上老君教主,以许九郎(许真君)、徐甲、张青阳、张五郎、三夫人(陈、林、李)、龙树、观音哪吒、秽迹金等为法主,主要以:祈福、禳灾、度亡、驱邪、荡秽等一些科法为主。

五、净明闾山派
此派系主要是以福州地区为主,是道法与巫法所结合的派系。

六、梨园
此派系主要是流行于闽东地区,是闾山文科与傀儡结合的一个体系。

七、闾山释教
此派系是佛教结合道教文法所形成的一个法系,流传不是很广。

八、普庵派
此派系是以道教、清微派、佛教、瑜伽教、巫法等结合形成的一个法系,对于此派争议也是比较大的,有的说是闾山的分支,有的说是这是个独立的法教,有的说是这是巫教,有的说是这是个偏门佛教也有的因为其祖师普庵大和尚曾经到龙虎山受过传度和授箓,所以列为正一一系,总之关于这个派系的说法比较多,不过目前普庵派已成为众法教中的一员。

九、其他的一些派系
青竹教、闾茅、闽东玉皇派、五郎派、九郎派、三一教、闽侯派、闽王派、天后派、城隍派、阴司派、万应公派等一些派系。

闾山三奶派-民间道派
净明派或正一派的分支,为民间道派。该派源于陈靖姑(奇仕妈)的民俗信仰,相传福建古田县东地名临水,于五代时有陈姓世代为巫,陈靖姑亦一女巫,父陈昌,母葛氏,教以巫鬼道之术,陈靖姑与其结谊姐妹,巫相兼,习武修道,由巫师而神,乡人祀之。
三奶娘娘又称临水李奶夫人,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女神道教闾山道三奶派祖师陈靖姑的结拜姐妹李三娘,她与陈靖姑、林纱娘二人结拜,同修闾山道术,斩妖助人,最后功德圆满,受封元君,三姐妹合称“三奶夫人”(李奶夫人、陈奶夫人、林奶夫人),为保护妇女儿童的女仙。 也称三奶娘娘(李奶娘娘、陈奶娘娘、林奶娘娘)。 临水夫人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二十四岁时,因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牺牲中国民间传说临水夫人在保护妇幼上颇有奇效,因而被称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这是道教中救助妇女难产之神,又被称为顺天圣母,一直受到许多人的信仰,尤其是妇女。

闾山派与福建的深厚渊源。自唐代以来,福州民间女神陈靖姑的信仰在这片土地上逐渐扩大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闾山派巧妙地利用陈靖姑救产扶婴、驱妖除煞的传说,进一步宣扬法术威力,逐渐形成了奉祀许真君教主,同时以陈靖姑(以及林、李二夫人)为法主的闾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奶夫人派。这一派别在民间又被称为“三奶派”、“夫人教”或“王姥教”,并逐渐成为闾山派的主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闾山派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覆盖了浙南、赣南、粤东北等地,还深入到了湘西等边远地区。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移民的迁移,闾山派更是传到了台湾地区南亚的多个国家


闾山派的法事活动大多围绕趋煞收妖、除邪纳福展开。道师们在执行法事时,身穿神裙,头戴神额红巾,因此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头师”。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闾山派受到佛教瑜伽派的影响部分地区的道坛开始吸收瑜伽法(或称灵山法),形成了“灵山法”与“闾山法”并存的独特现象。这种教派在奉祀许真君的同时,还突出了宋代永福巫法僧张圣君的地位,称之为“张法主公”。与“三奶派”只做驱凶纳吉的红事科法不同,这种教派还兼做红白法事仪式。在进行丧事功德道场时,道师们会换上海青衣、戴上青巾,因此又有“乌头师”之称。


闾山派的道师职位,一是根据道坛世袭师承,一是根据传度(考法)仪式之传度师确定。经特定「考法」的授职仪式之后方能主持社区道坛的重大醮仪活动。闽西地区(客家地区)之高功还有「进郎位」之举,经道门高功或官府、道会司举行仪式测试认可后,方能进「郎位」而称「郎」。闾山派道坛为世袭传承制度,在无子嗣情况方可传婿、传外甥。但其坛号数代相沿不变,道派师承有着深厚的传统


闾山派科仪范围很广,除比较统一的正月十五日前的陈靖姑神诞庆醮及部分地区七月二十三日的张圣君神诞庆典外,其道坛仪式主要分幡科、斋科、法科三大类。幡科是社区祠庙中举行的公众性的祈禳仪式,斋科是以家庭度亡及佛寺庆典、开光或普渡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仪式;法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出煞驱邪、禳灾纳吉的法事仪式。闾山派道坛主要法器有龙角、师铃、铃刀、麻蛇、宝剑、朝板、马鞭、雷牌、戒尺、天篷尺、法器、神图、手炉、水盂等,「法主公教」的道坛多有木鱼、磐等法器。



闾山字辈


法教的法名比较简单,基本上就分为:

法号、郎号这二种,法号的称为 “法某”而郎号的称为“某某郎”,它们都是通过法师教派的传承仪式过法过教得到的,

不同的是法号是只要接了法脉就有了法名,而郎号则是高级太多得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获得,法名可以是由师父亲口赐下一个名字,也可以弟子自已想一个名字,但基本上在姓和名之间都是要带一个法字。








闾山派道法大全百度网盘下载地址

公众号:元炁万灵

精品推荐:结缘闾山派道法大全--法术最霸道最强门派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