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好多网友加微信,上来就说要拜师,有的说厌倦了红尘俗世,有的说喜欢道教等云云,首先告诉大家,修道不是可以规避一些灾祸,而是能够让你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人世间的坎坎坷坷,道教更不是避难所,不是你逃避红尘俗事的地方,修道不是出世,而是修出世间法,正所谓得其法在哪都一样,不得其法在哪也一样。
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
反而会离道更远。
这句话其实非常的片面,不严谨,但是符合了某些心理,很多好的理念没流传,这个反而流传开来。实在有些误人子弟,时至今日,还有修行之人在这句话下受影响。
师父找徒弟,这种现象绝对是个例。虽然神话传说中确有这么一说,但是细考历代有名的修行大家,徒弟找师父的绝对是大多数,尤其大成就者。无论各家各派,对向道之心都是首要第一位,一个真诚向道的人,却不肯求师访友,绝无是处。
没有向道之心,如何能成载道之器?如何能接续法脉?祖师们为学道求法,哪个不是一心向道,宁可舍身也要访师求道?不信可以读一读三教的各位祖师传记。实在例子太多,读高道大德,诸位仙真圣贤的传记,比对我们自身其实也是一种内省的功夫。
当然好像历史传说和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中,似乎有极个别的情况似乎是师父找上门来的,这种用传统的话说,是有宿因。佛法讲因果,道法讲承负,自有其道理,但这种绝对不是大多数。即使修行有成的人中,这样的案例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想人在家中坐,师父天上来,这种好事比中彩票概率还小,也绝不是修行该有的态度。真向道,那就认真的寻访老师,
所以师父找徒弟,只可当轶事,不可做修行的指向,更不能做畏难逃避访师求道的借口。真正一心向道,虽经磨难而心不改,必能寻到真正契合自己的老师。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
??????????
《道教仪范》百度云下载链接地址
经曰:习悦经典,须于寂静处,沐浴洁手,端正衣冠,壁贴“弟子习经,诸神回避”。方可诵读。
许多经典中有诵经禁忌,如《黄庭经》:“不得荤腥血食,入靖室中身冠法服叩齿念诵”这说明修持黄庭的亦非普通道民,而是法师级人物,另其他如《三官经》虽要求净口净身,然而对食用荤腥只要求漱口清洁, 请各位善信 选择有缘分的师父 ,在获得师承后,师遍逐步开始传授次第经典,包括每部经的修炼方法,忏法的回遮,诵经的诸多禁忌,这一套便是经法,而传授哪一部的判断标准即‘师’,传统师徒关系中,弟子虽然可以请法,然而判断是否传授的关键还在于师的抉择(师以弟子平日反馈程度判定),所以面对浩瀚经法,我们绝不是盲目选择,而是系统梳理。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中言:忏悔诸善男子女人,或不信圣道经诫,怀疑两心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至道圣文,评论经典之罪。忏悔弟子或窃取道像经书,或将毁抹,或有受持不敬师宗之罪。忏悔弟子或无师自授三洞经法,而传弟子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师主,违背誓言之罪。忏悔弟子或毁谤师父不崇天义之罪。忏悔弟子或隐闭三洞经法,使不通流之罪。忏悔弟子或得仙经妙法,妄将传授非人之罪。忏悔弟子或受经法不依科诫,受持轻泄灵文之罪。忏悔弟子或传经之后,不尊师约之罪。忏悔弟子受经之后,无有开度一切众生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