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道教学道求法:师找徒如何能接续法脉?如何能成载道之器?


 

导读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修仙了道者常自然吉利,自然清静无为心灵美!

道教天尊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近日,好多网友微信上来就说要拜师,有的说厌倦了红尘俗世,有的说喜欢道教等云云,首先告诉大家,修道不是可以规避一些灾祸而是能够让你用最好的心态面对世间的坎坎坷坷,道教不是避难所,不是你逃避红尘俗事的地方修道不是出世而是修出世间法,正所谓得其法在哪都一样,不得其法在哪也一样。

引用禅宗祖师的偈(话):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菩提,犹如觅兔角。


修行现实生活结合,法法是心,

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

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

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

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

反而会离道更远。

如果你单纯去找,大概率只会遇到装神弄鬼、只想挣你钱的假道士
道家文化突然兴起很多人都想学道,但多半不是想学道之“道”,而是奔着“术”来的。
需求自然也多了很多只想挣钱的假道士

师父不是找到的,而是遇到的。



不知何时师父找徒弟这种说法流行起来

这句话其实非常的片面,不严谨,但是符合了某些心理,很多好的理念没流传,这个反而流传开来。实在有些误人子弟,时至今日,还有修行之人在这句话下受影响


师父找徒弟,这种现象绝对是个例。虽然神话传说中确有这么一说,但是细考历代有名的修行大家,徒弟找师父的绝对是大多数,尤其大成就者。无论各家各派,对向道之心都是首要第一位,一个真诚向道的人,却不肯求师访友,绝无是处。


没有向道之心,如何能成载道之器?如何能接续法脉?祖师们为学道求法,哪个不是一心向道,宁可舍身也要访师求道?不信可以读一读三教的各位祖师传记。实在例子太多,读高道大德,诸位仙真圣贤的传记,比对我们自身其实也是一种内省的功夫


当然好像历史传说和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中,似乎有极个别的情况似乎是师父找上门来的,这种用传统话说,是有宿因。佛法因果道法讲承负,自有道理,但这种绝对不是大多数。即使修行有成人中,这样的案例也是凤毛麟角。

所以想人在家中坐,师父上来,这种好事比中彩票概率还小,也绝不是修行该有的态度。真向道,那就认真的寻访老师

所以师父找徒弟,只可当轶事,不可做修行的指向,更不能做畏难逃避访师求道的借口。真正一心向道,虽经磨难而心不改,必能寻到真正契合自己的老师

先让自己成为师父愿意收为弟子的人


如何进入道门

答:道教的信徒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大范围。(也有分为: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五类的,法师可归类到道士里。)

信士是指信奉道教,但还没经过宗教认定仪式的人。
居士是指经过道教皈依仪式,拜过度师,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九戒(正一) 五戒(全真)的正式道教信徒,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后,再经受传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仪式,发放度牒(道士证)的道教神职人员
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正一是高箓位,全真是高戒位)习学科仪奥秘,在法事担当要领角色道士
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

如何拜师 
拜师是双向的,徒选师,师择徒,没有什么绝对的“师父找徒弟”,或者绝对的“徒弟找师父”。古时候拜师师父观察弟子的根性,弟子观察师父德行师徒相处磨合三年到五年,两不相妨,方可正式登堂入室,拜师入道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

师父怎么找?
1、皈依道教师父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当家道长,或高道大德,多数看与师父缘分
2、自己先多积善行德,有机缘的自会相遇师父也要考虑个人人品德行才会收的。
3、道家讲究正统传承法脉,千万不要学那些邪法,最终没什么好结果。正统法脉需经师开坛上祈上界并上表入道疏文,有了这个你才会得到师父祖师爷的承认
4、道门中人也要学到一定的层次后,经他本人所属的道观或师父允许后,才能弟子的,也不是一般的道门中人随意可以收的。

为了你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道教文化等,推荐读这部书《道教仪范》

道法自然大道无形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


                      ??????????

道教仪范》百度云下载链接地址






经曰:习悦经典,须于寂静处,沐浴洁手,端正衣冠,壁贴“弟子习经,诸神回避”。方可诵读。

许多经典中有诵经禁忌,如《黄庭经》:“不得荤腥血食,入靖室中身冠法服叩齿念诵”这说明修持黄庭的亦非普通道民,而是法师级人物,另其他如《三官经》虽要求净口净身,然而对食用荤腥只要求漱口清洁, 请各位善信 选择缘分师父 ,在获得师承后,师遍逐步开始传授次第经典,包括每部经的修炼方法,忏法的回遮,诵经的诸多禁忌,这一套便是经法,而传授哪一部的判断标准即‘师’,传统师徒关系中,弟子虽然可以请法,然而判断是否传授关键在于师的抉择(师以弟子平日反馈程度判定),所以面对浩瀚经法,我们绝不是盲目选择而是系统梳理。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中言:忏悔诸善男子女人,或不信圣道经诫,怀疑两心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至道圣文,评论经典之罪。忏悔弟子或窃取道像经书,或将毁抹,或有受持不敬师宗之罪。忏悔弟子或无师自授三洞经法,而传弟子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师主,违背誓言之罪。忏悔弟子或毁谤师父不崇天义之罪。忏悔弟子或隐闭三洞经法,使不通流之罪。忏悔弟子或得仙经妙法,妄将传授非人之罪。忏悔弟子或受经法不依科诫,受持轻泄灵文之罪。忏悔弟子或传经之后,不尊师约之罪。忏悔弟子受经之后,无有开度一切众生之罪。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