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活动】答题赠书活动/年度测试答案 · 其三



精彩推荐
活动】答题赠书
道教的“经教”“科教”与“法教”
经典语释】《太上洞玄灵宝智慧观身经》语释

參考答案


崇寧靖室乙字二號試題

一、名词解释


1. 经

《吕氏春秋》:宿离不忒,无失经纪。
经者,纪也。纪者,乾坤之纲也。经纪不失,则冬日下雪,伏天刮风,天行有常,四时合序。
道德真经广圣义》:
经者,迹也。众妙之道备于神,神道之迹者经也。祖师云不可以迹为履,然后学愚钝,唯凭迹寻履。先圣传以六经,所为者后学可以六经求道也。
经者,则也。“雄则过亢,雌则卑弱,俱未适中於善行,必当缘笃以为经。”学道之人常以经为则,则是凭迹寻履,道不远也。
三命通会》:经。即常也。亦云由也。亦云法也。
道德真经广圣义》:一由二径三法四常。
经者,常也。五常之事,由经而明。《周易正义》“权反经而合道。”事可从权之义,事可反常者也。反常而合道之事可为。
经者,由也。高真由经教化下民,故曰由也。
经者,径也。先圣言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先圣持经而升仙,故经者,登真之径也。
经者,法也。法者,纪也,则也。
《淮南子》: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
经者,理也。理定天地,后生天地之纲。

2. 玄

玄者,浑也。和光同尘,万物玄同。言道者混同万物,在光亦在尘也。
《文子》:此明物我玄同。

玄者,通也。玄达者,明鉴也。明鉴则不耽溺于声色,不耽溺于声色则无所为诱慕,无所为诱慕则得清静,常清静则近道。
《文子》:精神洞明玄鉴。
《淮南子》: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

玄者,道也,天也。
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而不有者,道也。长而不宰者,天也。玄德者,天道之德也。珠者,华也。玄珠者,道之精也。源者,本也。玄源者,道之本也。
道德真经广圣义》:夫以玄源澄寂,妙本杳冥,非言象可求。
《亢仓子》:由是玄德茂盛,为天下君。
庄子》:还归,遗其玄珠。

玄者,精微奥妙之理也。趣者,旨也。得玄趣,即得精微奥妙大道之旨。
庄子》:殷汤请益。深有玄趣。

玄者,黑也。黑,即水。
庄子注疏》:玄冬肃杀。
庄子》:颛顼得之,以处玄宫。

玄者,静也。玄默,静默无为王者能垂拱而无背道之行,则天下太平矣。
庄子注疏》:一人垂拱而玄默,百姓则比屋而可封。

玄者,深远也。冥者,幽寂者也。玄冥者,无知无觉,而玄之未玄者也。其已无知,然未无“已无知”之知,故谓之玄之未玄。文中之“玄冥”,既为杜撰人名,亦为以上之隐喻。
庄子》:於枢闻之玄冥 | 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庄子注疏》: 夜半合冥。以譬真理玄邃也。

玄者,无也。无有曰玄,无无曰重玄。不执于有,亦不执于无,是名玄之又玄。
道德真经广圣义》:斯则无有无无,执病都尽,乃契重玄。

3. 名

名者,他物之指代也。知实之为实,遂命之以名。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无名者,不能命之以名也。盖以道德精妙深微,本非字能字之。道祖开立玄教,强字之以道,道乃得名曰道。可道可名、无名有名,无欲有欲,俱禀妙本,然随用立名,故无常名。
道德真经广圣义》:释名第一,道德玄绝,自应无名 | 一者释名无名,方了玄教。| 名可名,非常名。

名者,指定他物之代指也。知彼之为彼,知此之在此,而名之以名也。道本无名,玄之又玄者也,祖师知道之为道,名之曰道,以启后学。
道德真经广圣义》:故经云虚无常自然,强名字大道

名者,有也。人恃其智,感念外物,则远于道矣。
庄子注疏》:亦宜晦迹消声,不可以名智感物。

名者,言也。言者,述之也。大道运动无穷而生物无息,故不可述。季叶者,末世也。末世之时,大道流行不通,囿于名相。
道德真经广圣义》: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 夫道不可以名得。| 季叶之化,曰名曰器。

名者,誉也。誉者,称美也。为人臣而忠,为人子而孝,由是而得称于人。但纵非得道之人,寻常贤士亦知他人之称美不当劳挂于心。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其亦尚未得道。得道之人,自然名利不可关其心。
道德真经广圣义》: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虽营营朝市。名利不关其心。| 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4. 三命

三命者,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禀生之时所得之命也。不假操行而得此命,故曰正命。正命者,戳力操行而获此命,恣情纵欲则有灾祸殃身,故曰随命。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其时而得此命,故曰遭命。
《论衡》:正命者,至百而死;随命者,五十而死。遭命者,初禀气时遭凶恶也,谓妊娠之时遭得恶也,或遭雷雨之变,长大夭死。此谓三命。
?
5. 太岁


太岁者,咸池也。咸池者,斗勺也。与小岁,斗杓,斗柄相对

《淮南子》: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咸池为太岁,二月建卯。


太岁者,年也。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五:太岁丁卯下为周师。

《天原发微》卷之八:太岁在子午卯酉四仲则岁行三宿。

(补充):太岁者,神名也。又分主掌人所生之年的当生太岁与每年轮换的游行太岁


三命通会·论太岁》: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领袖。其说有二:如四柱中生年曰当生太岁,如逐年轮转曰游行太岁


二、论述题

1. 请使用五行理论对体内五藏的特征功能关系信息进行可能全面的论述。
答: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居大阳之位。寒胜热。火以明热为体。炎上为性。在脏为心: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藏神。神以照了为义,阳中之大阳,象火。是身之君。通于舌,故舌为心之官。心色赤,其时夏,为牡藏。木生火,故酸生心。火在味为苦,故苦入心。咸胜苦。食无极苦,则火剋金,使心气盛。肺气衰。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
心主血液,故病在血液不可食苦。血生脾。在色为赤,故怒色则赤,在甲子丙丁巳午。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居少阴之位。以强冷为体。从革为性。在脏为肺: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藏魄。魄以相著为名。阳中之少阴,象水。阴性恬静。通于鼻,故鼻为肺之官。肺色白,其时秋,为牝藏。土生金,故甘生肺。金在味为辛,故辛入肺。苦胜辛。食无极辛。则金剋木,使肺气盛。肝气衰。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
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不可食辛。皮毛生肾。在色为白,故丧色则白,在甲子庚辛亥子。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居位之中。以含散持实为体。稼穑为性。脏为脾:仓廪之本,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藏志。志以趣向为目。出入至阴之类,象土。主总四行。通于口,故口为脾之官。脾色黄,其时季夏,为牝藏。火生土,故苦生脾。土在味为甘,故甘入脾。酸胜甘。食无极甘,土剋水,使脾气盛。肾气衰。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
脾主腠理,故病在腠理不可食甘。肉生肺。在色为黄,故喜色则黄,在甲子戊己辰戌丑未。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居少阳之位。燥胜风。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在脏为肝: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藏魂。魂以运动为名。阴中之小阳,象木。木性仁善。通于目,故目为肝之官。肝色青,其时春,为牡藏。水生木,故醎生肝。木在味为酸,故酸入肝,辛胜酸。食无极酸,则木剋土,使肝气盛。脾气衰。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
肝主筋类,故病在筋类不可食酸,筋生心。在色为青,故忧色为青,在甲子甲乙寅卯。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居大阴之位,燥胜寒。以寒虚为体。润下为性。在脏为肾: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藏精。精以灵睿为称,阴中之太阴,象水。肾水智巧。通于耳,故耳为肾之官。肾色黑,其时冬,为牝藏。金生水,故辛生肾。水在味道为醎,故醎入肾。甘胜咸。食无极咸,则水剋火,使肾气盛。心气衰。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肾主骨头,故病在骨髓不可食醎。髓生肝。在色为黑,故哀色则黑。在甲子为壬癸亥子。

2. 请论述日蚀与月蚀的成因,并论述日、月之行及其交会情况
答:

Ⅰ.

(1)认为是德政不修之故。日蚀为阴侵阳为臣凌君,月蚀为阳侵阴为君侵臣。

(2)认为水火相克之故。日蚀为月掩日,月蚀为日望月。相食为数之交。

(3) 认为是日光被地体遮蔽而生黑暗的暗虚,月亮正过之时为暗虚所射而食。

(4)认为日蚀月蚀是由于阳气阴气轻薄,寒暑失序,阴阳错谬所导致

(5) 如果太阳地球月亮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为日蚀;月蚀同理,为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亮的光。

Ⅱ.日月之行

日随天而转,月随日而行,星随月而见。日月皆右行于天,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1)日有晦朔。太阳夏天日行在北,冬则日行在南,日最北去极最近,影短而日长,日最南去极最远,影长而日短。日行一度,天日一周而过一度,一度者星之一度。冬至日在牵牛初度,春分日在娄四度,夏至日在东井二十一度,春分日在角十度。

(2)月有弦望。月一日至四日最疾,日夜行一十四度馀。自二十四日至于晦又最疾行度亦然。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度馀。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小疾行度亦然。自九日至十九日行迟,日行十二度馀。以一月均之,则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也。

Ⅲ.日月之会

月行速而日行舒,当以二十九日过半而相及。所以一年有十二会。又以当时日月相望,月去日最远,故将相会间隔的一半设为望。会而为晦,晦而复苏,明于是乎生焉。


3. 请论述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与北斗的星象内涵,并结合星象知识分析其间的关系
答:

中宫天极五星,勾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在天为辰,在地象土,为最尊者,北斗为其帝车。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Ⅰ.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北极并非北极星,而是“天之中,阳气北极”的总称,此时亦可与“北辰”、“天极星”等意义混淆统称。《春秋合诚图》云“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北极者为天之枢。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天极五星,属土,天五居十干中为戊己以应之。

黄帝中坐者,东帝威灵仰,南帝赤嫖怒,西帝自招矩,北帝吁光纪。即木火金水,并中央土为五是也。以有五行之气,故天一而地五。

Ⅱ.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勾陈六星,属土,地六居十二支中为辰戌丑未以应之。

六星土象,坤数六也。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抱北极四星曰四辅,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

Ⅲ.北斗

(1)北斗七星。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魁四星为旋玑,杓三星为玉衡。

又曰,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

又为帝车,取乎运动之义也。《淮南子》:轩辕者,帝妃之舍也。

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璇,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

(2)二十八宿中的“斗”,为与南箕相对,添一“北”字,北斗南箕者,统言周天星宿也。


4. 道家诸子对仁义礼智有哪些不同看法
答:

关尹子:唯有圣人做到真正的以仁义通达大道,教化百姓,在圣人的治下天下仁义礼智而不能将之分名立相。而天下无有圣人之时,常人所求得之仁义只是名义上的仁义,而不能求得真正的仁义

文子:有道之士秉朴真淳,内修道德,通常不会强调仁义。而如若谈及或追求仁义,则仁义应当大道部分化身。不骄不忧(此则外其身也)辅弱守节(此则损有余而补不足也)立于不敢(是为不敢天下先者也)。故文子之所认为仁义只是有道之士的道德能量损耗以后传导到百姓的“小道”,也是异名以后的“道德”,故言,上有道德,则下有仁义,下有仁义,则无淫乱之世矣。

庄子批判态度庄子所言之“仁义”即为儒家之“仁义”。儒家仁义必辩尊卑之位,而强一万物仁义不知世事繁杂,是非之涂,樊然般乱。令人行仁履义亦是有益有害,反仁而合道之时,事当从权。儒家强行仁义,则多不能大道无人能行大道,则道隐矣。故其言许由仁义是非以鲸劓之刑,盖以世间本无是非,本应随道而动而已,而儒家强辨是非不知是非于道为非也。

先圣亦有用仁义之时,但不过暂时假名行道而已。今日之人长言仁义,则是以迹为履,必陷泥沼也。
    老君:言仁义信者,平世之士也。为道之士可无仁义而修,故称仁义者必不为道也。且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仁义者,儒家之美德也。人求仁义,则天下必长有不仁之人不义之事,非有道之士之所当求也。若有至人圣者,当拒还仁义,节用兼爱,减损礼智,挫斥暴行,抑绝谲诈,使世人复于淳朴,行无为之事,求无为之理。


5. 请论述“道-物”关系,道于物有何意义?物于道有何意义
答:

物者,有形之物也。“夫其包运天地,发育万物。”“道者,通物以无为义。”言大道孕于万物之中,而道亦为母所育也。道寓于物。大道无为体,无形无名,而能以其深妙虚牝,为万物母,化育天地,玄同光尘。但道不自矜自长,以此千秋万寿大道周行不息,其大无外,其微无内,而物由道所生,最终复归于道。是故物是道的载体,道为物的根本。物生于道,道彰于物。

物者,身外之物,亦称他人。万物归宗,而天地长久。人君理国,当法天行化,任物无为。天者,道也。无为者,不背道而为也。是故外身外身外之物,则近道而内心恬然自在;不为欲所牵,则身体灵动康健,天长地久。为人君者,任百姓春种秋收,无背道之行,无牵累之欲,则近道而国民福寿康宁,国祚万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者,道也。其以物为物,于物无仁爱也,故令其自生自处,任玄化以生成,大道以为功。

道者,谷神也,言其如谷虚而应声。物有感于道,则道立明而应之。其立应也,如为谷神,曾不休停。物若有修于道,则道闻而赴感。大道无相,物若修则长存;其亦如谷也,物不感则无声,不修则不成

6. 请论述辐毂埏埴有无利用,并分析本末、体用之间的关系
答:
先有辐毂辕厢,而后才能有车;有车的基础上,车中需要空无,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车;先有陶土粘土,而后才能有器,但若器中仍然“有”陶土粘土,则此器非有用之器。说明需要“有”,也需要“无”。先“有”了大道,而后大道才能如谷之“无”。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作用为提供基础,“无”之作用为使其有所用。若无“有”,则“无”不能发挥作用,“无”要有用需先用“有”。有者为体,无者为用。所以有无并非所有时候都相互对立,此之谓有无相生,于器如此,于道也如此。夫道之无也,资有以彰其功,无此有则道功不彰。物之有也,资道以禀其质,无此道则物不生。物非无则不能生成,道非有则不显功用。形而上者清虚无为谓之道,形而下者禀质流形谓之器。虽言形由道而立,先道而后形,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但于细处看其实道器相通,体用相同。道与器应用根本目的都是要使车能跑陶能用,世人修道,外固其形,以宝其有,内存其神,以宗其无,渐契妙无,然合於道,可以长生。其根本目的在于长生久视,至若形神固存谁为体谁为用,不再重要。道在器中,器凭道生。道为名之本,名为道之末,道无名而不为人知,名无道则徒有虚名,故曰本末相生

7. 什么是圣人之治?何以达成圣人之治?请从理身与理国两方面论述。
答:

Ⅰ. 圣人至治:至德之世,贾便其市,农乐其野,大夫安其职处,士修其道,人民乐其业。圣人有至德之化,是以风雨不毁折,草木不夭死,河出图,洛出书。图谓龟负八卦,书即洪范九畴。惟德动天,泽沾庶物。

Ⅱ.何以达成:虚心实腹,绝欲忘知於为。

理国即是理身。君臣民者,神血气也。是故:

理国:消未起之患。患未起时占据正位若不能销患,则患起之后身份地位国家实力有所削弱,此时再销患就会更加困难。虚其心,使民无欲也。人之欲望无有穷止,生产力的发展永远可能跟上人欲望的爆炸性增长,那么已知生产力是一定的,或缓慢增加的,而人的欲望永远大于这个数,那么必定有相当一部分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得不到满足就会领导者与夺得更多资源有所怨怼,如此便永远有民不能乐其业,无法达成圣人之治。实其腹者,教民以道德也。民尊道贵德,则知欲之有尽而道无尽,于是不生贪求矣。民怀忠信,抱质朴,圣人之治可期矣。

弱其志者,弱其欲也。欲消则抱道守德,志无则皆守柔弱。强其骨者,使其有备于内。圣人之治尚未到来,风雨摧折草木夭亡疫病流行仍然会发生,须强其骨,不使疫病侵其身。故销其欲,强其身,使民淳和普洽,则皆返无为。返无为,则达乎圣人之治也。

理身:治未生之病。病未生时尚且脏腑功能正常,若此时不能依靠药力与自身的调理功能将病治好则生病以后必下重药而损伤脏腑。虚其心,使己静虑全真情欲不作,纯白自生。白者,虚无通达也。虚无通达者,道也。虚其心即修其心也。故言修心即修道也。心既虚矣,便可集道于怀,神与化游。实其腹,弱其志者,同理国部分。强其骨者,勤勉修道也。修道然后筋骨坚强,和气充也。

“”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