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杂谈】初学答疑(五)



精彩推荐
杂谈】“符”简论
杂谈】什么是道士?兼论“民间
杂谈】关于上清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初学答疑


问:道教民间法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何称道教为正统?还有一个关于道教内炼的问题。我觉得三花五炁真人都是行法的基础,但是现在很多道士都不练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东西,那他行法能否灵验呢?您知道有哪些门派或者道长还有修炼这些的嘛?

答曰:这个问题在旧文《【杂谈】什么是道士?兼论“民间”》里已有论述,但有未尽之处,此次再做补充。

现在人们所称的“民间法教”,通常包含三种类型:一是在家道士,二是各种民间宗教,三是各种地域性民间信仰。在这之中,在家道士当然归属于道教,而另外两种,虽然我个人不认同“民间法教”这个称呼,但在本问题的语境下,则归属于民间法教。那么,如何区分道教民间法教?进一步地,如何区分家道士与民间法教?后者看上去更加令人感到疑惑,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这些“不住宫观但是行使道法”的人群内,没有一个明晰的群体界限。

出现这样的疑惑,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了解道教内核,或者说道教终极追求,即“与道合真”。说这样一个追求,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有些空泛。但是没有关系,我们还有更加具体的准则,那就是道教面向内部的教法,也就是「经戒法箓科」体系

道教之所以称“正统”,是与“道教”之名相映的。所谓道教”,即是大道之教化。凭什么说道教这个组织群体,奉的是大道之教化?因为它所奉行的三洞教法,来源于三清天尊,而三清正是道体所化,是天地万物之根,是道性之具,也是道化的执掌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教是“正统”。这个“正统”,其实本质上和民间法教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民间法教本身其实缺乏“奉行大道”的自我叙述,也不树立“与道合真”的个人追求,而更关注各位传法祖师法术本身。

民间法教对「经戒法箓科」体系借鉴和吸纳,重点也放在了后三者,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法教的宗教生活中,也有箓,也有科,也有法,有的直接使用道教内容。但同时,因其扎根于世俗社会,因此也并不去吸收道教对世俗的超越内容,而这样的超越性,对于在家道士而言,恰恰是要奉行的修行纲领。

那么对一个关注仪式和组织的人来说,从法、箓、科的角度切入,自然会对道教民间法教产生混淆。但是如果从经和戒的角度观察,那么就会很明显的分判。如果一个人不修奉三洞经教,不持斋戒,不修性命神气,但是会开坛做法事行善积德做好事,我们会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好的法师,好的弟马,好的端公,但不能说他是个道士。那么这样的一个组织,我们也很难把它判为道教。同样的,这样的角度可以对“祖上曾经是道士”的世俗化民间传承进行分判。

当然,这样的分判标准的确颇为严苛,所以观察对象不能局限个人,而要着眼于这个组织整体特征,它的典籍,它的观念,它的教义,以及它对信徒的要求


至于第二个问题,关于“行法灵验”,必须要说明的是,“灵验不是道教的专利,并不能说“因为灵验所以这是道教的”。此外,灵验不能证明符合教法,宗师讲“以邪召邪,以鬼召鬼”同样能灵验,但不是道士所求的。不灵验不能证明符合教法,人的禀赋毕竟不同,学道也有速有迟。

具体的,对于道教或者道士来说,行法的灵验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师授传承;二是传承内容;三是自身修持。

三方面都很重要,如果道士想要修行成就登上仙阶,那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如果只是想要灵验,那么只要满足任意两者,就能或多或少的偶尔有所反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行法灵验因素很复杂,在《道法会元》中有很多相关论述,它和行法人的德行宿缘、天时等等都有关,同时也和行法对象的信力、德行等等有关。但依靠这些得来的灵验,都不是长久之计,日后还有生身受报,都是代价的。而如果想要稳妥一点,让这个“偶然灵验”长久一点,受报轻一点、晚一点,那么就要依靠第三条,也就是自身修持了,这里重点偏向道德修持。而至于问题所提的内炼修持,则是灵验能够保持长久稳定根基也是通往“与道合真”目标道路

当然了,要判断一个道士行法能不能灵验,仅仅通过对他微信朋友圈的观察,是不够的。很少有人会宣传自己行法不灵验,或者灵验的概率低,因为大部分承接法务的道士,都要依靠法金生活,而做法事的信众当然不会去管道士是刚开始学道还是中士学的慢,在乎法事是否灵验的信众,只会选择灵验道士。而在乎仪式感心理安慰或者风俗习惯的信众,大概也不会很认真地计较法事灵不灵验

此外,“行法是否灵验”,很多时候也是信众本人比较主观的判断涉及社会学和心理内容,是个比较复杂的课题。所以为什么古代宗师出名多由祈雨,因为这是客观的天象,更显修为

最后,所有道教道派都有内炼传承,但是,现在还有哪些道长在行内炼,这个不好点名。

“”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