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摘要:叶法善真人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唐朝高道,掌握包括正一盟威、洞真上清、洞玄灵宝、洞神三皇及净明等派道法,但并没有留下许多著述。此外,他身兼道教世家的家教源流,并周游名山圣地寻访道法。史料对他的记载称“以其术高,终莫之测”,历经唐朝五代帝王而圣眷不衰。如此众多的道法传承脉络,符合隋唐时期道教整合的时代背景。他曾为唐玄宗和玉真公主授箓,广传道法,为世所崇,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法善真人是隋唐时期著名高道,主要活动于唐高宗至玄宗时期。唐朝奉老子为祖,皇室崇道。至唐高宗时,又追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愈加尊道。时高宗得闻叶法善真人之名,召真人诣京师,授以官爵,叶真人辞爵不受,留在皇室的内道场中出家修道,历高宗、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敕封金紫光禄大夫,元真护国天师,赠越国公。宋徽宗时,敕封致虚见素法师,后又加封灵虚见素真人。叶法善真人所留著述不多,确证的有《正统道藏》所收《唐叶真人传》内的《真人乞归乡上表》、《真人乞归乡修祖茔表》、《真人乞回授先父表》、《报弟子仲容书》等,同时收录于《全唐文》。其事迹则见于《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碑文,多以“术高莫测”著称,唐玄宗《御制真人碑》说他“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濯肠,勿药自复,或剖睛抉膜,投符有嘉,或聚合毒药,服之自若,或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旱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因此,有必要对叶真人的道法源流进行探究。
叶法善真人的道法首先来源于其家庭。据《旧唐书 卷一百四十一·叶法善传》言其“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新唐书 卷一百二十九·叶法善传》载“世为道士,传阴阳、占繇、符架之术,能厌劾怪鬼”,可证其家学渊源。其中,“摄养”即摄养之术,炼形炁而保其生,是道教传统的修行养生方法;“占繇”即“占卜”,繇是占卦得到的占辞;“阴阳”即历象侯气之术,其中同时又包含历法相关的天文星算等知识;“符架”即是禁架之术,也就是禁术,《书叙指南 卷二·医工药务》曰“行禁术曰行禁架,又曰符架”,《抱朴子内篇·至理》中对禁术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现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炁禁之,皆即绝,此是炁可以禁鬼神也。
“厌劾怪鬼”内包含两种道法:“厌”即厌胜之术,《说文注》曰“镇也,压也”,故又称压胜,是一种通过启、咒、祈、祭等手段配合特定物品,实现对鬼神的抑制;“劾”即召劾,《说文注》曰“以法施之、推穷罪人”,也就是道教传统的召神劾鬼之法,同样用于对鬼怪邪精的驱治。
此外,叶真人还自幼博览,又跟从其父学习了各种家传知识。按《唐叶真人传》记载:
性纯洁,自小不茹荤,独处幽室。好古学文,十一诵诗书,十二学礼乐。研穷周易,耽味老庄。河洛图纬,悉皆详览。志愿修道,栖运林泉。与父俱遁乎卯山,樵苏自给,寻形选胜,占星候气,登高临深,穷源逝险。
显然,在叶真人学道初期,其道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族三代道术传统的影响,主要是对其的继承。
二、正一盟威法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中的《上清隐书骨髓灵文》序言有载:“骨髓灵文,唐叶法善天师所传,出自汉正一天师之遗法也”。
又按《唐叶真人传》载,叶真人曾遇三神人下降,其中一位神人称其“今汝行三五盟威,正一之法,诛斩魑魅妖魔,救护旱品,惠施贫乏,代天行理”,显然当时他已经得传了所谓“三五盟威正一之法”,并为后世道教徒追认为祖师之一。三五,即是三元五行。正一者,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正一盟威法始于汉天师道。据《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三天内解经》等道经记载,祖天师张道陵于汉安元年感太上老君下降,受正一盟威祕籙、三洞众经,盟誓外邪,内正一炁,正一盟威法自此传世。而此法的标志与载体,则是正一盟威籙。《正一修真略仪》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籙二十四阶”,谓“各依本师传授,其阶数应气,止于二十四阶”,即是。受者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可称“正一盟威弟子”之法位。
据《太上妙始经》载,老君曰:“吾当演出正一盟威之道,统领八极四海之内三万六千神、群仙兵马、将吏军士、六丁八吏等,威伏群邪,降魔伏鬼,一朝罢熄。”可见,正一盟威之道以驱役鬼神、降魔驱邪为主要特点。
《唐叶真人传》还记载:“是时已有役使之卫,其门巨石当路,投符起之,须臾飞去”,这与上文所提到的厌劾怪鬼之法应有不同,而与《御制真人碑》“奔走众神”的说法相一致。这是叶真人幼年从父入山时所使用的道术,所谓“役使之卫”,按《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在正一盟威道的授箓次第中,七岁男性童子可受“一将军箓”,十岁以上可受“三将军箓”、“十将军箓”,受者称“正一箓生弟子”。“将军箓”中有功曹、将军、使者、吏兵等,可由受箓者驱使。此事发生在叶真人云游访道之前,应亦属其家族传承的内容,说明叶真人家传道法传承中,应包含正一盟威之道的一些道法。
三、三洞经法
叶真人所遇第二位神人则称其“宜广建功德”,授予“五岳符图、天皇大字、及三一真经、黄庭紫书、八景素书、步蹑呈纪秘密微妙”。
其中,“五岳符图”应是五岳真形图与五岳神符,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所载经目,或许还包含五岳供养图,据《陶公传授仪》称五岳真形图“是山世中佩奉要法,而无所修存,止年常醮祭,祈福攘祸而已”,按《正一修真略仪》属洞玄中法。
“天皇大字”疑是“三皇大字”之误,而三皇大字全称则是“三皇内文天文大字”,据《洞神八帝妙精经》称其“是三天八会之文也,随其所用,按而集之”,属洞神三皇经之一传,能命召万灵,制御群邪,其中包含劾召之要,能究洞神鬼之幽,《抱朴子内篇》称“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常与五岳真形图合用。
法善又尝于东都凌空观设坛醮祭,城中士女竞往观之。俄顷数十人自投火中,观者大惊,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魅病,为吾法所摄耳。”问之果然。法善悉为禁劾,其病乃愈。
“三一真经”即是三一之道,又称《三元真一经》,据《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及《紫阳真人内传》所载,此法由金阙帝君授仙人涓子,涓子授紫阳真人周义山,是守三元真一的内修道法,属洞真部上清法诀。
“黄庭紫书”应是《黄庭内景玉经》与《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两本经文,前者是上清派著名道书,流传甚广,《登真隐诀》称其能令人“调和五藏,制练魂魄”,后者在《无上秘要》及自身经文中亦简称《紫书》,据《紫书》记载,修行者应在“披咏黄庭玉景万遍”之后“乃得修行紫书玉诀”;也可能指紫字书写的《黄庭内景玉经》,属洞真部上清经。
“八景素书”或许是《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又称《八素上经》,是南岳夫人魏华存从小有天王王君处得传的上清经之一,称修之者能“位登至上,洞游玉清,金仙辅翼,五帝卫灵”,属洞真部上清经。
“步蹑呈纪”应指《步天纲飞地纪玉经》,又名《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是步纲蹑纪之法,经中称能“出入生门,呼吸虚无”,属洞真部上清经。
叶真人所遇第三位神人教其“鸣钟击鼓,调理三关,导引吐纳,服内外丹。常抱存日月,开闭门户,朝修太上,则当朱光潜照,无英白元自来守护,黄老奏书,功成行满,必当升举”。
其中,“鸣钟击鼓”指叩齿法,在道教传统的养生、内修及科仪活动中应用极为广泛。《云笈七签》引《高上宝神明科经》将叩齿法分为三种:
叩齿之法,左左相叩,名曰扣天钟;右右相叩,名曰搥天磬;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若卒遇凶恶不祥,当扣天钟三十过。若经山辟邪,威神大祝,当搥天磬。若存思念道,致眞招灵,当鸣天鼓。叩齿虽一,其实有左右上下也。故凶恶而畏天钟之响,山神而慑天磬之动,招神而肃天鼓之震矣。
“抱存日月”、“开闭门户”是道教传统内修道法中的常用方法,存思日月法多见于《明堂玄真上经》、《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受食日月皇华诀》等上清派道书,而开闭门户则一般多指九孔门户与精神之合布。
“无英”、“白元”、“黄老”均为上清经中的身内之神,分别为“无英公子”,是结精固神之主,三元上炁之神,常摄精神之符命;“白元洞阳君”,主摄魂魄之气,是检御灵液之神,摄持魂魄之符命;二神与元五晖之炁的“中央黄老君”共处脑部洞玄宫中,分别是身中木、金、土三气之宗根。此三神常见于《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等上清经中。
又《唐叶真人传》中说他“年十五中毒殆死,又见青童曰:句曲仙人,天台茅君,飞印相救”云云,天台茅君即是东岳上卿司命太元真人大茅君,治天台赤城洞,为上清系仙人;后又“入天台寻司马练师,访不死之福庭”,司马练师即是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受《金根上经》,即《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可见其确有上清经法传承。
四、炼养法与医术
除了家传的炼养之法,叶法善真人还周游名山圣地,寻访道法。据《唐叶真人传》记载:
(叶法善)寻诣豫章万法师求炼丹、辟谷、导引、胎息之法。但熊经鸟申,吐故纳新,食松茹木,无荣於世。
炼丹是指烧炼金丹,是早期道教徒求取仙道的方术。按《抱朴子内篇·金丹》:“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可见,在道教早期观念里这是最主要求仙的方法。
辟谷是指不食用五谷而以其他药物、果实替代,或者断绝食物以服气维持生命的修行方法。据《养性延命录》载: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在《黄帝内传》、《孔子家语》中都有类似记载,属于中国传统养生手段之一。
导引是一种配合呼吸、拉伸身体的养生方法。《南华真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引由来已久,被后世的道教所继承,如《太清导引养生经》、《太上老君养生诀》等,都是道经中关于导引的专著。
上文所载的“豫章万法师”,即是万振。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及《逍遥山万寿宫志》记载,万振是净明派高道胡慧超的弟子,得长生久视之道,其“有符咒,济物治人疾苦立效”,于显庆二年受到唐高宗召见。丁煌先生认为叶法善真人是由万振引荐,方得入谒高宗。
此外,他还“及会稽理病,屡曾起死。复于杨州,以剑开长史夫人之腹,取病以示人,夫人当时病差如故。凡开肠易胃,破腹剪形,一无损坏,亦无痛楚。抉目洗睛,出安纸上,除去膜翳,复纳于中,全不惊动,目明如故”,“高宗欲登封告成,驾幸中岳。忽疫疾流行,扈从者多病死。奉敕命令治,真人一诵呪诀,疫疠消殄,垂死者并皆得苏”等等,与《御制真人碑》内容相应,且与他的道法传承相符。
五、总结
可见,叶法善真人的道法传承脉络众多,涉猎较广,且弟子众多,据周伟华考证,达千余人之多。他曾为唐玄宗和玉真公主授箓,广传道法,为世所崇。这样的特征也符合隋唐时期道教整合的时代背景,如叶法善、吴筠、司马承祯等人,均是博采各家之长的高道。是时道经众多,道教内部为了整合不同的道派及修行流派,梳理出了包容的、全面的法位体系,如《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正一修真略仪》等道典,对不同的道法授受顺序、准则和要求进行了规定,有助于道士突破流派约束,建立起从基础到精深的学修路径。
参考文献
1. [唐]《叶真人传》,《正统道藏》,第18册。
2. [五代]《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
3. [宋]《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九。
4. [宋]《书叙指南》,卷二。
5. [晋]《抱朴子内篇》,《中华道藏》,第24册。
6. [唐]《唐故有道先生神道碑》,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7. [宋]《太上混元老子史略》,《正统道藏》,第18册。
8. [南北朝]《三天内解经》,《正统道藏》,第25册。
9. [唐]《正一修真略仪》,《正统道藏》,第25册。
10. [唐]《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正统道藏》,第23册。
11. [南北朝]《陶公传授仪》,《中华道藏》,第4册。
12. [南北朝]《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正统道藏》,第18册。
13. [晋]《紫阳真人内传》,《正统道藏》,第8册。
14. [南北朝]《登真隐诀》,《正统道藏》,第10册。
15. [南北朝]《无上秘要》,《正统道藏》,第23册。
16. [晋]《洞神八帝妙精经》,《正统道藏》,第15册。
17. [宋]《云笈七签》,《正统道藏》,第22册。
18. [宋]《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中华道藏》,第30册。
19. [南北朝]《太上妙始经》,《中华道藏》,第8册。
20. [南北朝]《养性延命录》,《中华道藏》,第23册。
21. [战国]《南华真经》,《中华道藏》,第13册。
22. 丁煌.汉唐道教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3. 周伟华.叶法善师承传道弟子略考.嘉兴学院学报.第27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