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一词,来自于东晋时期的郭璞老前辈的《葬经》。自此环境学有了一个专有的比较形象化的名词就叫做“风水”。距今将近1800年了。而环境的问题,却不止1800年。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了人类的诞生,就有了环境的问题。只不过最初的时候,谁也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没有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
因为对于人类来说,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其中吃住更是重中之重,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抛开吃不谈,先说一下住。不管是最初的山洞还是后来的茅草屋,人类对于“住”的要求,最起码是能够好好睡觉。具体点说,就是要能遮风挡雨,不受大型动物的侵扰,其次可能会进一步考虑要温暖舒适。概括的说,不管是最初的山洞还是后来的房屋,基本要符合两点:1、避风挡雨;2、温暖舒适。其实,不仅是我们的先人,即使现在,这仍然是对于房屋的基本要求。
说到这,大概不懂环境的人也能够想到一个词:藏风聚气。是的,这就是关于居住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或者说,这也是关于风水的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同时,这也是一代代先辈建村选址的最基本的原则。
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不管是山村还是平原,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避垴就凹,是几乎所有村庄选址的基本特点。而从环境学的角度说,就是要藏风聚气,避开“北风扫堂”,尽可能面向阳光、水源,而水也有止气的作用。在外出采风交流的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说什么“背玄武、面朱雀、左青龙、右白虎”、“狮象把门”、“九龙进水,一龙出水”等等,其实都是体现了这么一个意思。
不过,虽然藏风聚气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关于环境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但要说明的是,这种认识,对于真正的环境学(风水)来说,也仅仅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因为很多藏风聚气的村庄,虽然能达到先人对于居住的两点要求:避风挡雨、温暖舒适,但对于其他的方面,却给不了人们太多。也就是说,虽然藏风聚气,但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风水、好环境!就比如,现在很多小山村就是这种状况。虽然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但却不能给与人们获得更多财富、让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更多吉利的能量。顺着这个思路看,山村人口的流失,很多空心村、荒村的出现,以及个别小山村的红红火火,也许可以从环境学(风水)的角度找到原因。如果这个推理成立的话,那么,很多主观性的想法(全面的乡村振兴)就真的未必能够实现了。因为客观的影响,不会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而风水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
确实,在不能保证温饱的前提下,能有个遮风挡雨、温暖舒适的地方住,也就满足了。对于财富和健康等等,也不会去过多追求。所以,藏风聚气的原则可以满足我们先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反过来,如果仅仅考虑藏风聚气,也只能实现遮风挡雨、温暖舒适的基本居住要求。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由于社会科技的发展,先辈的考虑我们基本不用考虑。我们所考虑的是想获得更多,比如:财富、升职、健康等。
所以,就当前社会看,藏风聚气的选择居住环境的原则,已不能满足当前关于选择居住环境的需要。其实,藏风聚气也只是关于环境的一种粗浅认识。或者说,很多先辈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层面。
从环境学的专业角度讲,古人所讲的藏风聚气更多注重的是环境的峦头形式、环境的表面,而没有关注环境的本质,没有关注气脉和能量。或者说,先辈们对于脉气和能量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并不能从本质上有准确的认识。而这些关于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跟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就对居住环境的选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居住环境选址的基本原则,就必须在原来藏风聚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必须注重气脉和吉利能量的运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才能生活的更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