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适当的距离,反而让双方相处的更融洽——边界感


上一篇公众号写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条件的好了吗?”这个问题收到了许多反馈,有分享,有思考,有观点也有无奈.....但总归一条——如今对于不熟悉的人的突然的好,确实会不自主的不适应或者带上防备了。

?这几天我也有感悟


  ?北苑幸运咖隔壁有一家小卖店,听说开了十多年了,我曾去过一次,但不记得名字。店主是个中青年女性性格开朗,对人热情,无论是谁好像都会搭两句话,若是对方回应了便开始侃侃而谈,从不感觉生分。

  日常生活中对她关注不多,但偶尔经过几次也有注意。她的店铺店面虽小,确也是整整齐齐,不时还在店铺门口摆上鲜花进行售卖,跟着不同的节日也有不同的时令物件,再加上不同商品的分区,里里外外都能看得出阿姨的小设计和对自己店面的用心和喜爱。从这丰富但不拘束的小店中,也能看出阿姨是个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人。

?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受到喜爱和善待,尤其是当用文字描绘出来时候,我大概也会对阿姨产生改观,认为她是一个可爱的人,甚至会萌发出些许兴趣和冲动前去照顾生意,见识一下如此能量之人。

? 但事实是,当我真实与她接触时,她的过于热情让我感到不适。当我独自面对那不带恶意期待再次关顾的期望,与滔滔不绝的碎碎念时,不由得感到了些许反感。虽然当时嘴上不时应和着阿姨的话语,脚却不停地在向店外移动,全身上下扭曲的姿势(头朝店内,其他朝外)都表现着一个简单的想法阿姨,我该走了,再不走这瓶水我就该还你了,让我走吧谢谢你。

当这种暗示不到回应时,脑子里就只剩下一句话:快逃,再不走今天走不了了! 

于是我鼓起勇气,终止了阿姨的print循环大喊了一声“谢谢!”,然后拔腿就跑,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光顾过那家便利店。


? 我前两天路过时候起来那次经历就在想,为什么呢?明明阿姨起来是个认真和热心的人,但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同时也意识到这可能是我上篇公众号的答案——边界感(在写这篇到一半的时候想到了)。

  阿姨带给我的不适总归在于,我认为失去边界感,影响了我的预期行动,越界对我产生过高期望和要求,并且在我们并不熟的时候倾诉过多。或者换句话说叫,她无意间“冒犯”了我。

? 然后我开始反思我的“冒犯行为。比如下意识地对对方行为进行过度解读提前预知对方行为告知她/他,过度干涉他人的人生选择,甚至提出了一些可能只有认为建议


  回看这一切冒犯行为,我大概能感受到一个共同点去解释什么是边界感,那便是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保护、自我判断、自我认定的区域范围,若你跳出你的范围对他人范围内的事物进行“指点解读”和“干涉”,那就请做好认为冒犯准备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明明只是一个选择在某一个商店购得我所需商品的顾客,并不具有帮你宣传和再次光临的义务,是否选择再次来到此店购买是我的个人决定判断,如果你对我进行干涉,那就是越界了,即使你是好心。


? 这么说突然又会让我感到恐慌,那好像陌生的善意突然好像就不再“善”了,任何过于热情的举动都可能造成冒犯行为,那怎么办呢?


? 据我个人经验,我又认为很简单——施善就像做客就像老式小区单元门口的呼叫铃一样,先询问一下便可,若对方为你打开了门,允许进入他的个人权利之内,我们再提上礼品拜访也不迟。不过同样记得一点,做客的时候不要随意摆弄他人的东西就好。


? 明白了这一点,好像上一篇的问题不是什么问题了。做好可以不要抢劫式施善就好。所以这个世界其实需要的,是有边界感的善意,而不是陌生的善意


边界感。适当的距离,反而让双方相处的更融洽。虽然听起来比较矛盾,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物理中的一些基本粒子不就是如此吗?


确实。


作者说:也借助这个机会也向我之前无意冒犯过的朋友道歉??非常抱歉,下次我会先按铃的!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