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常常深陷于人性的迷宫之中,却难以看清其真实的模样。
先来说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吧。其实啊,这本质上就是一场实力与底线的试探。就像在古代的宫廷斗争中,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互相揣摩对方的实力和弱点。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几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都想成为太子,他们不断试探对方的势力范围和父皇的底线,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而人类那种欺软怕硬、慕强欺弱的天性,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亲情、爱情、友情在金钱、利益和权力面前,有时也会变得脆弱不堪。
比如在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例子屡见不鲜。说到出卖好友,这可是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出卖好友的好处一来是方便,二来是熟悉,所以我们得格外小心。
陌生人或许难以摸清我们的底细,而好友却可能因为利益的诱惑轻易地背叛我们。就像吕布,他先后背叛了丁原和董卓,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出卖对他信任有加的义父。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可能没有伤害别人的想法,但你怎么能确定别人不会对你不利呢?对于和自己有矛盾的人,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比如在三国时期,曹操对刘备一直心存戒备,而刘备也时刻警惕着曹操,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到处都有小人与伪君子,要想应对他们,没点手段怎么行?小时候学到的那些东西,大多是教我们如何与好人相处,可生活中并非都是好人。就像明朝的严嵩,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正直善良的人如果没有手段,只能被他欺压。
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原则的老好人。如果想做一个有用且正直的人,就得比奸人更有智慧和策略。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明白这个道理,最后只能碌碌无为。人性是复杂的,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它并非取决于人本身,而是与利益息息相关。
好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也可能会心生恶念。比如清朝的和珅,原本也是一个有才华的官员,但在权力和财富的诱惑下,逐渐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善良是需要手段的,没有手段的善良,只会被人利用。比如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的善良没有原则和手段,最终差点害了自己。
判断人性的善恶,利益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在没有利益冲突时,人性往往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当涉及到利益,人性就可能变得自私;而当利益足够巨大时,人性的丑恶就可能暴露无遗。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与人之间本质上大多是利益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关系疏远的人也能紧密合作;一旦利益受损,亲人之间也可能反目成仇。
就像在《红楼梦》中,贾府兴盛时,众人围绕;一旦衰败,树倒猢狲散。别轻易指责别人的缺点,比如有人骂男人好色,有人骂女人物质,有人骂官员特权。这些指责往往是片面的,因为人性的诉求归根结底是利益和欲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多数人口中的道德和原则,在利益面前常常不堪一击。一切关系的破裂,往往是因为利益的失衡。就像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合作关系很容易破裂。
你自身的价值至关重要。没有价值时,对别人再好也只是讨好;有了价值,对别人好才是施恩。人性是很奇怪的。你每天给乞丐 10 块钱,突然给 1 块他会骂你;每天给 1 毛钱,突然给 1 块他会感激。这说明人性往往记仇多于感恩。
有钱时亲戚是亲人,没钱时亲戚可能只是有血缘的路人。这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人性的复杂无法用简单的词汇定义,但利益和欲望是其核心。长久的感情都建立在价值互换的基础上。“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人首先考虑的总是自己的利益。遇到事情要先分析利弊,然后再做决定。人的行为受物质依赖感、精神依赖感和自我依赖感驱使。精通人性的人善于利用这些,让别人为自己服务。掌握人心的规律,调节对方的满足感,才能让人长期为自己所用。
总之,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我们要读懂它、顺应它、驾驭它,而不是抵触、指责和抱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从容,更加智慧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