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人性爱听好话,要把“忠言”说得不“逆耳”!


人,都是爱听好听的话、恭维的话,而不爱听“真”话、“难听”的话。我们常常自作多情,主动去帮助别人,防患未然,结果别人并不领情,而且吃力不讨好,自讨没趣,正所谓:“忠言多逆耳,良药多苦口”。

一、“讳疾忌医”的故事
战国时,神医扁鹊见到蔡桓公,发现他身上有病兆,现在只是皮肤上,劝他早点医治。蔡桓公听后很不高兴,以为扁鹊在骗他。十天后,扁鹊又劝蔡桓公趁病在还在肌肉里,要赶快医治,以免病情加重。但蔡桓公还是不听,他说我好好的,哪里来的病。再过了半个月,蔡桓公全身疼痛,吃不下饭,这时急了,忙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隐瞒病情,害怕就医,等到病入膏肓之时,已回天乏术了。生活中不乏此类人,平时固执己见,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建议最终酿成大祸

二、“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故事
时候,有一个人去做客,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有很多柴火,便对主人说:“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将柴火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灾”。主人听了不予理会。不久,果然失火了,邻居们奋力抢救,将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猪摆酒,感谢邻里。救火被烧伤的,请坐上座,其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唯独没有请那位最先给他提建议的人。有人便对主人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听从这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有火灾了,今天也就不用摆酒了。论功劳,那位建议改烟囱、移走柴薪的人,应该是头等功。主人终于醒悟,将那位客人请到贵宾席上。

三、忠言不逆耳
有一次,魏征和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太宗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宫里,见到长孙皇后生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这么大的火,忙问怎么啦?太宗说:“那个魏征,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皇后听后一声不吭,直接走进内室,换了一套礼服,出来太宗下拜。太宗惊奇地问:“你这是干什么?”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像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像一盆凉水把太宗的一腔怒火浇灭了。

嘴巴,是身上最大的风水,既能给人招来祸害,也能给人招来福分关键看你怎么说话。放眼社会,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很会说话的人,他们从来不说难听的话,即使实在忍不住,也不会出口伤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交往就是一种爱的传递。生活中,对长辈领导,要多说感恩的话;对同事朋友,要多说祝福的话;对晚辈和下属,要多说鼓励的话。不带功利之心,心怀善意,嘴上常说一些对别人有益的善言,你的福报自然来。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