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包括我们人体。五行既相生又相克,相互依存,不可或缺。身体的健康,是因为五行平衡;身体的不健康,是因为五行失衡。中医养生讲究五行、五脏平衡;中医治病在于消强补弱,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五行既相生:木燃烧产生火;火焚烧后成土;土煅烧后提炼出金;金高温煅烧后成液态的物质,即水;水能温润树木,使植物生长。
五行又相克:金属刀具可砍伐树木,金克木;树木吸收土中的营养,土质被削弱,木克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土克水;火遇到水便被浇灭,水克火;金在烈火煅烧,把金融化,火克克。
人体就是一部机器,五脏对应五行。根据中医的五行属性,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春天万木复苏,春天重在养肝。而青菜等绿色食品入肝经,补肝。“心”属火,夏天是养心的好季节,多红色食品,入心经,补心。“脾”属土,脾为后天之本,合理的饮食可滋养身体,一年四季皆可滋养脾胃。“肺”属金,秋天渐寒凉,树叶凋谢,是养肺的好季节,多吃白色的果子。“肾”属水。冬季大雪纷飞,万木凋零,动物进入冬眠,人体也须静养,多吃根茎类食物可入肾经。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五脏应平衡,辩证养生,太偏太过都是不健康的。
如果一个人的肺功能好,那他的肾脏也好,因为肺属金,金能生水,肾属水;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好,那他的脾胃也好,因为心属火,火能生土,脾属土。但如果一个人的肾脏太强,纵欲过度,那这人心脏功偏弱,因为肾脏属水,水克火,心火受抑制,心脏很容易出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脾胃太强,食欲太好,但他的肾脏肯定偏弱,因为脾属土,土能克水,这人多半性功能较弱,智力一般。
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以,土为金母,金为水母,水为木母,木为火母,火为土母;水为金之子,木为水之子,火为木之子,土为火之子,金为土之子。
1、虚则补其母
中医讲:“虚则补其母”,意思是一脏之虚证,不仅可以补其本脏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依据五行相生的规律,补其“母脏”,促进其恢复。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的药物外,还可以用补益肾精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的恢复。
2、实则泻其子
中医讲:“实则泻其子”,意思是一脏之实症,不仅可以泻除本脏亢盛之气,还可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泻其子脏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外,还可以清泻心火的方法,以消除亢盛的肝火。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火为木之子;肝为母脏,心为子脏,泻心火即“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