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什么内容都没有的平静呢?哪来的什么内容都没有的喜悦呢?哪来的没有产生任何新感受、新体验的开悟呢
平静,为什么这么好?
是因为平静下来的生命状态能带给人更加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没有从平静中得到这样的体验,那么自己到手的所谓的“平静”,就仅仅只是知道了“平静”这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平静”并不能让人真正平静下来,并持续下去。
一切不能转化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的“方法论”,都是自欺欺人的概念。
学习,如果没有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学了个寂寞。
修行,如果没有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修的就是虚妄。
信仰,如果没有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信的只是概念。
生活、生命,如果自己没有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那么自己就把“生活”、“生命”都活成了概念。
自由,如果自己没有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自由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灵魂,如果灵魂没有带给自己丰富的感受和体验,那这样的生命根本就没有灵魂。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追求,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理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每个人利用这些工具,来让自己获得丰盛的生命体验。
人绝不是为了物质而活的,也不是为了某种文化而活的,也不是为了怎样的追求而活的,更不是为了某种思想和理论而活的,这些仅仅只是产生生命感受的生产资料和工具,并不是生命感受和体验的本身。
离开了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一切都是在空谈人生。
真正的平静,就是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平静之中去,得到的是充满了丰富的感受和体验的平静,有滋有味的平静,有具体内容、有所创造的平静。
哪来的什么内容都没有的平静呢?哪来的什么内容都没有的喜悦呢?哪来的没有产生任何新感受、新体验的开悟呢?
即使是抵达了空性的人,“空”的里面恰恰是丰富、丰盛,智者把这种感受称之为:空生妙有,这里面蕴含着极致丰富的体验内容,仅仅只是因为“妙有”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而已,就像是人在极美的风景面前,纵然内心涌动着千言万语,但最终能被表达出来的内容,往往只有三个字:“太美了”……
所以,平静之中,必有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喜悦之中,同样有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开悟,意味着更多、更美好的,颠覆性的感受和体验。
其实,如果能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某种热闹之中去,表面上得到的是“丰富的热闹”,本质上到手的仍然是另一种“丰富的平静感”。
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人,才能领悟到:
原来,并不是在平静的形式之中去求平静,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每一件事之中去”,人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平静,人在感受和体验极致丰盛的时候,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感,这样的满足感才能带给人真实存在的平静。
所以,平静=全身心地投入=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天人合一=空生妙有。
以上这些都体验到了,这才体会到了真正的平静。
真实的平静既无形,也无相无式,任何时候,任何的事情之中,都有平静,都产生平静。
这个世界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两个字,就是“丰富”。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感受,就是“丰富感”。
无论是财产的丰富,思想和文化的丰富,还是生活方式的丰富,最终都需要被转化为人内在的丰富,转化为生命感受和体验的丰富,转化为对丰盛的存在感的体验。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爱”这个字,最终指向的仍然是“丰富”。爱,若是没有转化为丰富,则根本没有爱,根本不懂爱。
无论一个人追求什么,若是没有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最终到手的,就是“这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世界很奇妙,人生感受和体验越是很匮乏的人,越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切的匮乏,皆源自于人的感受和体验的匮乏。
其实,任何思想、理论和概念都无法用来深入自己的生命,也无法用来深入这个世界。
能够用来深入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的东西,惟有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感受和体验抵达了怎样的程度,对自己的认识,就在怎样的程度。
一个人拥有一个丰富的灵魂,这已经是来这个人世间走一趟的最高奖励,是对践行智慧的人的最高奖励。
最后:
概念,只能用来理解概念。体验,既可以用来理解某种概念,也可以用来打通自己所有的亲身体验。
一个人连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正是因为自己的认知系统里持有过多的概念,缺乏亲身的体验,概念与体验严重背离。
概念,善于制造问题;体验,善于解决问题,提供答案。
“悟”这个词要落到实处,就是通过对自己内心语言的重组,从而实现对自己思维方式的重组,对自己感受生活的方式进行重组,并最终实现对自己所获得的生命感受和体验,进行重组。
凡领悟到的东西,都必须要被自己感受到并体验到。每一次自我的成长和更新,必然会带给人感受和体验的更新,人要让自己在“知——行——感受”这三个方面,抵达一致性。
人生,得到和拥有很多物质,不如有所作为;有所作为,不如获得丰富的感受。一切追求,都要回到如何获得丰富的人生感受和体验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