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没有一件事不渡人





突破了自己一直在做的某一件事,其实是突破了内在的自己;突破了内在的自己,又可以用来突破自己想去做的很多事。





做自己喜欢的事,确实可以用来喘好大的一口气。做不喜欢做的事,却能让人快速成长。


越是不喜欢做的事,越能在做的过程中让大脑神经元产生新的的连接。所谓逆天改命,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想要突破自己,既需要顺着自己,也需要逆着自己,看似矛盾,事实上却是天道的一种平衡。


喜欢做的事,要一直深入下去,才能带给人新的感受和体验。否则,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成长,就越来越有限,“喜欢”就变成了对自己的一种限制。


不喜欢做的事,即使还做得比较肤浅,往往也能带给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成为促进人获得成长的一种变量。


一直在做的某一件喜欢做的事,想要做得更好就会不断地遇见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时候主动去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大脑里一旦生长出了新的神经连接,反而可以用来突破那些难以突破的瓶颈。


其实,这正是人需要终身学习的原理,看似自己学的东西与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毫无关联,但是,没有任何的行动不产生因果,没有任何的因果不彼此相连,互相作用。


自己练习了一个月的瑜伽之后,又写出了很多过去写不出来的文章,又有了新的突破。瑜伽与写作,看似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件事,谁也不知道在生命的深处,一件熟悉的事与一件陌生的事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因缘巧合与际会,这也正是生命的奇妙之处,也是因果的无常之处。


突破了自己一直在做的某一件事,其实是突破了内在的自己;突破了内在的自己,又可以用来突破自己想去做的很多事。


主动去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其实是在不断地突破和收拾那些不喜欢的自己。等到自己喜欢做什么都不再择选了,什么事都喜欢做了,也就不再有什么不喜欢的自己了。


不过,此法也仅仅适合于那种心力已经很高的人,行动力已经很强的人。既缺乏心力又缺乏行动力的人,还是先通过去做喜欢做的事,把自己的心力提升起来,再言其它。


话说:没有一件事不是在修行,没有一件事不渡人。


这样的表达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只是概念,于我,这早已经是自己身上正在不断涌现的丰富的体验。


如果一个人连一件真正在用来修行的事都还没有做好做到,嘴上却说“每一件事都是修行”,这恐怕就是自欺欺人。


总是要先有一种非常喜欢的自己,才会在接下来发生更多种喜欢的自己。


自己连一种喜欢的自己都还没有,自己连一种喜欢做的事情都还没有做好,就说要无条件接纳自己;无条件喜欢所有的自己;全身心去投入所有的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步想要登天”。


要具备了某种前提条件,再契合相应的机缘,事物才得以发生。


现实世界是如此,人的精神的世界,同样是如此。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