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教导
《智者的教导》
——拉马纳·马哈希语录选读
翻译:纯然的空
摘录:无有
(连载28)
尽管像不孕妇人之子一样不存在,但在真知以太中,家庭等显现为感知的客体,因为心的潜在倾向会将它们如此呈现。同样地,尽管是虚假且不被感知的,须弥山等,被心幻想出来,出现在真知以太中。
在梦中,在见证意识出现之前,心理现象将它们自身呈现为感知对象,如:家庭等,其他超越感官的事物,如:天堂等,也是如此。同样地,它们在清醒状态中也是如此。否则,一个人不可能说:“我不知道天堂、须弥山等。”尽管一个人说:“我不知道天堂、须弥山等。”但这意味着,天堂、须弥山等,呈现为感官所感知不到的客体。因此,知晓一切无知觉的非我,如:须弥山等的自我,只是这个大我。
如果不在万物(处处)之中被找到,而只是在内在被看见,作为见证五大身鞘的内在大我,祂如何能知晓万物?当然,祂不可能这样做。在祂本身之中,心幻想出远近的事物,可被感知的事物和不可被感知的事物,可知的事物和不可知的事物。作为它们的基底,大我贯穿它们,并知晓它们全部。
大我不仅像以太一样,不会被污染,而且超越了它,大我作为意识以太始终如一。
没有任何事物与祂不同或相似;在祂之中没有部分。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祂始终是一体的。祂就是完美本身。尽管充满着万物,然而,祂仍然像以太一样毫无关联。
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但无处不在,祂在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既不在现在,也不在未来,而是永恒存在,祂在时间上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任何事物在大我之外,祂就是万物-大我,或祂正是万物本身;因此,祂不被任何事物所分割。如此,祂始终不被任何事物或三种状态所分割,祂充满了一切,是完美的。
由于大我是一切被造元素,以太等的见证者,大我本身不可能是多变的;经历变化的是以太等,这些变化包括:生存、出生、成长、转变、腐朽与死亡。否则,如果像其他事物那样,祂将会是多变的;那么,祂必定会出生、成长和死去。如此,祂必定会跌入无知觉事物的类别。如果没有知觉,祂就完全不可能是有意识的。相反,我们知道,祂始终是整个宇宙出生、成长和腐朽的见证者。祂也是完美无瑕的。因此,祂必定是不变的。
没有什么存在于大我之外。祂是“无二元性”的。如果非我并没有不同于大我,就不可能有二元性。
大我是万物的起源。“果”不可能不同于其“因”。我们看不到它们彼此间的全然不同。由于大我是万物的“因”,所以,祂是等同于万物的。不可能有什么与祂不同。
作为万物的观者,祂是万物的起源。
在所有的幻觉案例中,只有观者才是所有幻觉的起因。当珍珠层被认为是银子时,材质的起因不是别的,正是观者;梦境也是同样的情况,因为它们的源头仅仅在于做梦者。清醒状态下的世界幻相也是同样的,观者必定是起源。
首先,《天启书》中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在消解时,只有不二大我存在,在创造时,名称与形式被玛雅叠加在祂之上,就像蛇的名称与形态被叠加在隐约可见的绳子上。”
其次,推理表明了这个宇宙的虚幻本质,因为我们看到它像梦中的虚幻景象一样出现又消失。
再次,圣人们宣布了他们的了悟,即:一切都不过是幻相,只有梵是真实的。
因此,这整个宇宙是全然虚假的。现在,可以正当地这么说,作为见证者,大我是这整个宇宙的唯一起源,宇宙不过是大我之上的虚幻表相。虚幻的结果不可能独立于其基础。正如泡沫、水泡和波浪并没有不同于它们的源头——海洋,宇宙现象也是如此,不过是大我的虚幻呈现。因此,大我是不二的,也不可能有二元性。
大师在场时,总是专注于学习吠檀多圣典,典籍所探讨的是不二存在,其中所保留的含义形成了聆听的“本质”。必须时刻注意这一点。
这种聆听的“影响”摧毁了无知遮蔽的那一部分,无知让人这样想:“这个不二大我在哪里?不存在。”摧毁这个无知的结论——不二大我是不存在的,就是它的“影响”。
直到“不二存在是不存在的”这种疑惑不再抬头为止。这种疑惑的不再出现,据说是聆听进程的极限。
在《天启书》的许多段落中,探讨了二元性,很容易被误认为证明了它的存在。例如:一个人学习了讲述毗湿奴的圣典,于是开始奉献于祂;后来发现,圣典中也讲述了其他类似的神明,于是,他对毗湿奴的忠诚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样地,对不二论圣典的学习消除了关于不二存在的疑惑,然而,不二论圣典也可能会导向一个不同的结论,于是,学生也许会失去对不二存在的信仰。因此,一个人必须持续聆听,直到不同的经典不会动摇人对不二存在的理性信念。
一旦对不二存在的不相信被永久摧毁,任何神圣经典或狡猾的论点,都不可能让求道者偏离自己的信仰。如此,通往其信仰的全部障碍就被消除了,他始终安住于对不二存在的间接认知中。这就是聆听的“果实”。
认识到内在最深处大我的真实本质,不是经由直接的体验,而是经由对圣典的学习,这就被称为间接认知。尽管一个人并没有面对面地看见毗湿奴,但通过圣典中的证据,一个人相信了祂的存在;这形成了唯一的共通认知。同样地,通过不二论圣典所得的、关于不二之梵的共通认知,是间接的认知。
神圣经典确实揭晓了真理:“你就是那”。然而,直接知识并不来源于仅仅聆听真理。缺乏对大我的探究,知识不可能变成直接的。为了让这种间接的知识被直接体验,有必要对它进行反复沉思。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