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教导
《智者的教导》
——拉马纳·马哈希语录选读
翻译:纯然的空
摘录:无有
(连载34)
瓦希斯塔说:“请听,罗摩,没有什么可以说是心。正如以太没形式而存在,心也是如此,它作为空白的无知觉而存在。它的存在只是名义上的;它没有形式。它既不在外界,也不在心中。然而,就像以太一样,尽管心是无形的,却充满了一切。”
无论在何处,只要念头作为这和那出现,就有心的存在。
念头是心的索引。当念头出现时,就可以推断出心的存在。在没有念头时,就不可能有心。因此,心不过是念头。念头本身就是心。
“念头”是想像。无念状态就是极乐的至上。有两种念头:对已经体验事物的回忆和未体验事物的想像。圣人说,它不过是对一切外部事物的思考,如:这或那,是或非,这个聪明人或那个聪明人,等等。
关于感官对象,如声音,已经体验过的称作:“我看过,我听过,我触摸过”等,将它们视作已经看过、听过、触摸过的事物,就是对已经体验过的事物的回忆。在心中想到未体验过的感官对象,就是关于未体验事物的念头。
想到没有体验过的事物也是念头。没有体验过的事物,只会在思考之后出现。
通过正面和负面的归纳(或推理)进程,所有心理意像必定都可以说具有念头的形式,无论体验过与否。
无论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已经体验过还是没有体验过,无论想到了什么东西,它都会被理解。仅仅想到它就相当于理解它。这就是正面的归纳。
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假,体验过还是没有体验过,无论它可能是什么,只要没有想到,就不会理解。这就是负面的归纳。从这个进程也可以推断出,念头是可以被理解的。
你怎么能说,没有直接被感官感知的事物,就不会被理解?尽管没有享受过天堂的诸多快乐,但它们生动地呈现在我们心中。这是由于我们对圣典的认知描绘了它们。尽管没有体验过,但它们对我们呈现为尚未体验过的快乐。
无论是体验过的还是没有体验过的事物,都可以被认知。正如在遥远的地方体验过的事物可以被想到和认知,没有体验过的事物,一旦从他人那里听闻,也可以被想到和认知,如:亮金色的须弥山。尽管闭目塞听,但景象和声音仍然可以被想到和认知。尽管处于黑暗中,但人仍然可以想到一个客体并认知它。尽管盲人没有眼睛,聋哑人没有耳朵,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想像来认知形态和声音。因此,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事物,所想到的一切都可以被理解。这是一个肯定命题。
在心缺失时,如昏厥、深度睡眠或恍惚时,没有思考,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不仅在这些状态中,在清醒状态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不思考,就没有现象。
当一个人强烈专注于某件事时,如果有人叫他,他不会回应。稍后,他会说:“我当时专注于别的事情;我没能听到;我没能看到;我没能觉察到,”等等。因此,这一点很清楚:没有注意力,直接感知的客体无法被理解。
尽管直接与感官接触,但如果没有对它们的注意力,客体就无法被认知。尽管项链与身体接触,但由于佩戴者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就不被知晓;由于没有注意到它,她甚至会忽略这件首饰并寻找它。尽管与佩戴者的身体接触,但项链被忽略了,因为缺乏注意力。此外,因痛苦而翻滚的病人,可以通过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别的东西而忘记痛苦;类似地,通过将注意力导向别的感兴趣的事,丧亲之痛可以被遗忘。显然,如果没有注意力,即使直接感知的客体都无法被认知。
对任何事物的认知——无论是体验过的还是没有体验过的事物,无论它可能是什么——都只能是念头的形式。因此,在吠檀多中,用了各种各样的术语表示对事物的感知,如:这和那的认知、意志、念头、心的模式、心智、潜在倾向、被映照的意识、心结、所见、幻相、个人、世界、万物、上帝,等等。
幻相就是这认知所提及的。只有这种客体化的认知才会陷入不同的名称、幻相、无明、束缚、不纯、黑暗、心、不断的生死循环,等等。
你必须理解,所有这些术语所指的知识(或认知)都只是心。
瓦希斯塔对罗摩说过:“一切显现为这和那、非这和非那的认知,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显现的认知,都只是心。心不过是这显化的认知罢了。”
忘记一切是最终的方法。如果没有念头,世界不会出现。不思考,它就不会出现。当心中什么都不升起的时候,心本身就失去了。因此,不要思考任何事物,忘记一切。这就是杀死心的最佳方法。
瓦希斯塔对罗摩如是说:“抹去各种各样的念头,关于喜欢的事物,不喜欢的事物,或其他的。像木头或石头一样,保持远离念头。完全忘记一切,保持像木头或石头一样。这一切都只是幻相,忘记幻相,你将从中获得自由。尽管看起来迟钝,但你将是极乐本身。你的心智将变得完全澄澈且敏锐。不陷入世俗生活,而是对他人表现得活跃,但仍然作为梵的极乐而保持快乐。与天空的蓝色不同,不要让世界的幻相在纯粹的意识以太——大我——中复活。忘记这幻相,是杀死心并保持极乐的唯一方法。尽管湿婆、毗湿奴或梵天本身来指导你,但没有这个方法,了悟是不可能的。不遗忘一切,作为大我而安住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全忘记一切吧。”
除了牢不可破、独一无二的梵,永远不要思考任何事物。经过长期这样的修行,你将很容易忘记非我。保持不思考任何事物,不可能很困难。不要让念头在心中升起;要总是想着梵。如此,一切世俗的念头都会消失,只有关于梵的念头会保留。一旦这变得稳定,甚至连这也要忘记,不再思考“我是梵”,正是梵本身。这不可能很难修行。
遵循这个建议,除了梵,停止思考任何事物。通过这种修行,你的心将会终结;你将忘记一切,并始终作为纯粹的梵而存在。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