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电波
09
28
大多数人生来就有一种收藏的癖好。或者说得再日常一点,有一种收集的习惯。从糖纸和瓶盖开始,到烟盒、明信片、唱片、硬币、玩偶、邮票、冰箱贴、汽水瓶、电影票,甚至一些见不得人东西,比如某位国王钟爱收集情妇的毛发。从某种意义层面上来说,每一天与我们保持联系的人也算是一种收藏品。他们罗列在我们的电话本和好友列表里,每次翻过的时候就像是在审视自己的陈列架,并把其中一些并不怎么喜欢的,已经过时或者没有用处了的删掉,以便于腾出新的空间来接纳新的收藏。
可称为一个系列的收藏品则更受人欢迎和追捧。在创造事物的过程中,系列也是一种很好的扶持框架。以我自己来说,对系列感也有一种着迷。整齐、有秩序、可持续,无论是海报、zinebook、文章或是随手拍的照片,开启一个系列就像是许下一个对未来的承诺,有了一点期待,想要赋予它一些确定性。这就像是拿着一块随意变形的拼图,但确定最后一定会拼进去。总之,系列感是对持续碎片化的生活的一种反抗,因而会被人加以更加长久的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风靡的一种收藏品也许是核酸贴纸。形态各异,简单的设计,只要赋予其收集的属性,就催生出一些为了得到它们而付出更多努力的人。不过这种买椟还珠无关消费主义,最多只能算得上一种形式主义的消费。它没有意义,粗制滥造,却很好地满足了人一种收藏的欲望,而且这种收藏关乎时间、时代甚至历史。它存在于此,无需别人赋予它什么故事,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在我们还没有被打上电子烙印之前,这是我们最后的通行证。
但核酸贴纸与普通收藏品的不一样之处在于,首先,它并没有创造的属性。其次,它的出现伴随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事件。再次,它的可爱完全是人造的,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各种各样看似可爱、搞怪的核酸贴纸,究竟算是这个时代的人为了麻痹自己而不得已的的苦中作乐,还是为了掩盖真实困境的一种娱乐至死的行为?如果是后者,那么又是否是因为我们早已身处巨嘤国,每一个人都被弱智化、低龄化地对待,才会出现这种用一点可爱的巧妙伎俩把人祸和灾难美化,就可以对此会心一笑甚至乐在其中的情况?
可爱绝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恐怖,在这种可爱的势力面前人自愿把自己的心智放低,甘愿被哄,而甚少有人表达对于这种美化灾难的鄙夷。那是因为人有的时候也会收集痛苦。把不幸也纳入自己的收藏,用时间不停地擦拭,直到它们变成另一种可以炫耀的经历。一枚小的核酸贴纸背后是浓缩的丑陋,不堪言说。但可以确定的是,有人在恶意地把一些东西可爱化,拟人化,以便操控人的心智。比如台风,比如吊车,比如灾难。很遗憾的是,可以被操控的大有人在。这样的原因也是后果就是,人人都是木偶,人人都是巨嘤,等着被新的,可爱的东西安抚,然后笑起来,无论是苦笑还是其他,在你和我真正哭出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