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
管理(management)一词在中国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带有一种无条件服从的味道,这导致很多人一开始就对西方来的“管理”发生误解。现代管理学是现代化过程中产物,是美国对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管理是美国现代竞争力的精髓所在,由此美国企业才能源源不断发展新科技、新模式和新方法。管理一个更合适的理解应该是“通过创造某种条件完成某种任务,达到某个目标”的一套系统,如此一来才能建立一个合适的初始理解出发点。德鲁克先生天赋非凡、博学多识且独立思考能力异常出色,本著作是穿越时空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永恒性”。在现实中的任何成功企业都能看到德鲁克思想的影子,虽然现实中的企业千变万化,但现代企业管理达到一定高度后实际是趋近同一种模式。德鲁克管理思想异常精妙,浑然一体,而表现形式又千变万化,为了对这种思想进行描述,德鲁克先生从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三个维度对管理思想进行了刻画。
管理企业:企业是社会中的组织,其存在意义就是满足一种社会需求,因此企业的定义具体而言就是“创造客户”(满足某种社会价值使得人成为客户),通过发挥想象力(极端罕见的资源)调整自己,也就是“创新”,把自己创造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价值,这个过程也就是“营销”,然后得到来自社会的反馈(利润是其中一个维度,也是抵御风险的保证)来检验企业的价值。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始终对满足社会中人的价值保持敏感,其内涵解构后就是“我们的事业是是什么”,扩展到时间维度就是“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具体到客户便是“我们的客户是谁?在哪里怎么找到我们的客户?对客户而言具体的价值什么?”,这些问题的不断清晰回答便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兴衰存亡,这就是企业的存在意义。可以这样说,企业的价值观和愿景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福特公司历史上曾由于对管理者的不信任而衰退
管理管理者:管理者就是企业中那些需要对变化和复杂环境下的问题进行判断决策的人。对于管理者而言首先就必须定义“企业的目标”,这是一切管理的出发点。而目标又必须要落地为几个维度的可考察绩效指标:1、市场地位。决定企业在市场生态链中的存活能力,太小便失去了主动性,太大则会容易封闭自满导致失去调整能力。2、创新能力。决定企业面对变化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全局各领域的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罕见而丰富的想象力。3、经济指标。企业面对风险所必须具有的弹性能力,企业必须有大于最低利润的经济利润。4、生产能力。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力,从单品、大规模生产到流程化几种生产方式中,企业需要具备相关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壁垒,选择合适,最好相对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越先进,企业的在市场中的主动地位越高,否则就更加倾向于依赖产品的客户培养。5、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对社会土壤的长期适应所必须的工作,影响企业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实现。6、培养管理者: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存续,公平长期的培养管理者是未来企业存续的根本保证和员工成长的要求。7员工绩效和态度,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实现效率。当企业目标制定后,便需要对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是什么活动和流程,重点在哪些地方),从而具体构建组织(尽可能分权、自主和简单),落实决策结构(尽可能根据决策时间、空间和性质特点,把决策放到合理的最低层,保证具体环境中的决策效益)。要满足这些管理者的要求,事实上要求管理者必须有诚信、正直和善良的品行,关心企业的社会意义,关心企业中人的成长,愿意看到他人变得更好,是一个管理者的重要素质。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员工管理创新者IBM公司
管理员工:企业中最重要、成本最高、价值最大的就是企业的员工,要发挥员工的价值首先需要了解人的特点。人是一种具有工作的天性、渴望成长、在适度安全感中寻求变化的动物。人不同于机器,机器可以高效率完成那些重复性工作,而人不同,人需要看到自己工作价值而不是死板地工作(如此反而容易出错),人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有适当选择空间并能学到新的东西,这才是人的特性或者说优势。机器可以通过一个按钮,一个程序去控制,而人不行,尤其是现代物质逐渐丰富,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的时代,人越来越靠自己驱动自己。在经济社会,经济收入毫无疑问是驱动员工工作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这不足以解释员工所有工作动机,因此驱动人自己去积极工作的便需要企业去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因此企业必须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效果和价值、创造公平正义的环境,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员工站在管理者角度看到企业的愿景。因此企业在雇佣员工时候,必须为员工积极负责,怀有善意,关注员工的成长。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让员工积极感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之处,降低企业和员工的矛盾,创造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员工和企业站在一起为“自己”工作。
对于管理者而言面对复杂和变化环境作决策是其特点,而决策的高度和深度又是管理者价值衡量标准,一个好的决策首先是问题的准确界定,也是决策最为重要的一点: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事实上问题的答案和实施效果在问题提出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任何现象上的不协调都潜藏在这系统中,定义造成这种不协调的范围,以及深层次具体因素的调查发现,需要理性的信息收集,丰富的想象力、洞察力。如此才有可能找到答案、实施方式,同时配置实施资源和可能的风险。问题的答案需要具体归纳且考虑到不确定性,甚至需要考虑哪些习以为常规矩原则需要被打破,实施者需要参与决策的分析过程以理解问题的,具有相关的能力(否则则需要进行培养),而最终是否被广为接受则实际上反映了问题是否被正确分析和解决。
作为现代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代表,企业具有强大的力量,现实中的企业更是五花八门,通过我个人的阅历和对德鲁克思想的一些反思,对成功企业有大致如下理解:
1、企业对社会的使命感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企业是社会的组织,虽然“赚钱”是企业老板们脑中时刻漂浮着的问题,但这事实上无法完全解释企业(而不是简单买卖)的存在,而是企业价值的多个考量维度之一。“赚钱”也绝不是一个暴发后然后破产的存在,而是一个合理、连续、健康和相对稳定的经济流通概念,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真正意义的社会价值,而经济利润是对于企业必然的一个维度,而这似乎是大部分人难以理解的。任何企业家一旦进入唯利是图的模式,只寻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便脱离社会生存土壤,必然导致企业的衰落,甚至崩溃。“社会使命”的领悟是任何组织在社会中价值长期存在先决条件,真正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个有社会使命感的人,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对社会的“善意”。
2、企业的组织精神决定了企业的活力。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是一个健康的有机体,犹如一个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才可能具有活力,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道德性,必须公平正义,给企业内部所有人回报(社会生活需要的经济回报、公平成长、发展的机会和安全感),企业必须有整体一致的目标感,同时在执行层面必须尊重基层,企业的有形结构和无形思想方式必须适应其企业目标所需要的活动。理性的企业组织精神必然创造高效、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具有强大的生产、创新能力,好的企业家必须学会如何“相信”管理者,对管理者抱有“善意”。
3、企业对人性的理解决定了企业的效率。企业的价值实现最终是靠人,谁对人性把握最深刻谁就拥有最高的价值实现效率。虽然人性表现出来的形式千差万别,但是大体特征都是一致的:人的存在必须依赖环境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需要”工作;人需要安全感同时又渴求变化,所以人避免剧变,但也喜欢合理的挑战和持续自我成长。人是个体但同时人也是群体动物,所以人考虑问题从自己出发,但同时又利他的天性存在。最重要的是,人必然具有道德、理性并欣赏美好的事物。好的企业家必须要理解人性,对员工有关爱之心,让员工感到“善意”。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德鲁克管理学院
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十分让人钦佩“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好中国”(并预测只有中国才能制衡美国保持世界平衡并全力支持创建中国德鲁克管理学院)。虽然德鲁克先生是西方人,但在那个西方高度发达,中国远远落后的年代,并没有把单独把西方的一切当做普适真理,而是敏锐的意识到了中国的独特之处。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许多潜藏在背后的不变理性原则:社会价值、公平正义精神、“以人为本”,也就是对社会、对管理者和员工的善意,如此管理才有从谈起,但同时又必须基于现实环境文化特点对这些原则进行具体解读和落实。中华文化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历程。虽然中国进入了由西方发起的现代化之路,但却是基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相比西方文化,中国人更强调“合”的因素,关心人的主观感受,强调事在人为。因此对西方的管理学必须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绝不可以简单照搬一些企业的表面形式。
现代企业源自于早期的社会贸易活动,而社会贸易活动本就是服务于人的真实生活,人的生活基于人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复杂,让人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越来越看不清企业的本心。德鲁克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德鲁克先生理性考察了企业的各个维度,深刻洞察了人性中那些共同之处,在眼花缭乱的现象中回归企业的初心,找回人性中的善,管理则是这种善的回归。用德鲁克先生自己的话就是“管理的精髓在于启发人的善意”,从人性出发并回归人性,他的思想无时无处不闪现着爱的光辉,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称其为“跨越时空的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