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根据古代传说进行改编,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创作者的思考,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天地形成了灵珠和魔珠,祸乱世间之时被元始天尊收复后,魔珠被确定在三年后被天雷毁灭,也就是说魔珠三年后被天雷毁灭命运已经被注定了。太乙真人奉命守护灵珠转世投胎到哪吒体内,但由于其疏忽和他的师兄弟申公豹的作梗而导致魔珠投胎到哪吒体内,因此哪吒天性叛逆、恶性十足,让人恐惧,而后被太乙真人的乾坤圈控制。李靖夫妇也给了哪吒很多的爱,为了保护哪吒,李靖夫妇试图让哪吒相信自己是灵珠转世,也隐瞒了三年的天雷大限,也就是说哪吒一开始就不知道这样的悲惨宿命更不要说相信,甚至李靖也愿意用自己来代替哪吒受死。而其成长最大痛苦则来源于村民们从小就相信哪吒是恶魔,这样的期望塑造了哪吒的怨念和失落,使得哪吒在痛苦中挣扎和反抗。而灵珠则投胎到龙王太子体内,龙王和申公豹同属于妖族转世,因此都想要通过灵珠投胎的龙太子敖丙消灭魔珠投胎的哪吒正大光明证明自己而使得作为妖族的龙族得以从地牢中得到解救。可是偏偏哪吒和敖丙却偶然相遇并由于类似的孤独经历而成为了好友。在“天雷宿命”三年快到之时,申公豹打破了李靖夫妇善意的谎言,使得哪吒魔性大发差点杀死自己的父亲,而此时敖丙用善意把哪吒从魔性从解救出来。但敖丙和申公豹一样始终无法超越自己是妖族出生的事实,还是走向了屠杀为恶的路,在被哪吒击败后,哪吒念在朋友之情放了敖丙,而敖丙却最终在天雷降临之时舍命拯救哪吒,最终和太乙真人的金莲一起保住了两人的魂魄。
好的艺术和创作都是真实世界的投射,观众虽然戴着3D眼镜,坐在大屏幕之前看到的是电影,而真正击中人心的却是主创者的心路历程。导演饺子从小是个乖学生,考上了有名的华西医科大学,似乎注定要从医,但却喜欢上了动画。为了追寻自己喜欢的动画放弃所学专业,坚持多年,由于不会相关技术就自己学,没有从医就业,生活没有经济着落可以多年忍受贫穷。由于太穷制作动画缺乏资金就自己同时承担了多项工作,条件再艰难依然对影片制作提出极高标准,没有一点妥协而最终拍出了震惊国内市场的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与其说是写的哪吒改命还不如说自己主创者自己在诉说自己的故事,在饺子身上我看到了从小熟悉在家乡四川父辈们那种勤劳吃苦的精神,爱动脑筋不惧困难的精神,环境的艰难并没有影响父辈改变、创造生活的决心,依然创出一条条路,想出各种办法,使得那时自己儿时的生活依然丰富而充满欢笑,留下了温暖的童年记忆,这一切都让我有内心深处的感动。影片的生命力是主创者自己的心性闪现,这才是影片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心灵创造和超越的结果。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哪吒之魔童降世》身兼数职的主创者饺子
关于“命运”
关于“命运”,人们从几千年前就在不断追寻,毕竟人生于世,杳然一人,孤独来去,面对未知的时空,谁不关心自己的未来?谁不想避免灾祸?谁不想一直幸福愉快?人们发明了各种办法,从中国的八字、西方的占星塔罗,各种办法层出不穷,一直经久不衰,毕竟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刚需”。除了算命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也对这个问题思考颇多,人文集大成的莎士比亚在其子女亡故后,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生或死(to be or not tobe),是一个问题:是应默默忍受坎坷命运的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入大海之无涯苦难愤然为敌,并将其克服,哪一种更加高贵(Nobler)?”,音乐集大成者“乐圣”贝多芬也在意识到其作为一个音乐家却即将面临耳聋之厄运时创作出了《第五交响曲》,对哈姆雷特的问题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在第一乐章中极度痛苦和挣扎诉说了命运的残酷和自己决心与命运做斗争的决心,并坚信会获得对命运的胜利。
1 命运存在吗?虽然我不是宿命论者,但事实上我能够明确意识到命运的一定程度的真实存在,我自己也偶尔占卜,在思考和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在大量的因果链条里,许多事情从一开始的动机、场景、时空就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其结果,所以古人说一个人的出生地点和八字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这确实有一定道理,我们确实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的综合素质,我们什么时候出生,在哪出生,是男是女,这些方面我们一筹莫展。更比如出生在非洲战乱地区和美国的人的生活发展显然有都是不得不承区别,一个出生在书香门第和饭都吃不饱的贫苦农村的孩子,哪个成才概率更大?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哈姆雷特》对命运的感叹:生或死,是一个问题。
2 命运是决定性的吗?如同《周易》中的吉凶悔吝,命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主观的体验,一个亿万富文卡里剩下一百万和一个流浪汉卡里有一百万一定是不同的感受,所以要谈命运的决定性要理解命运体验的主观性;同时命运是一种变化性的存在,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降低到100公里每小时和50公里每小时增加到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两个过程一定也是不同的体验,所以命运也是一种趋势变化的过程体验;有的人我们看到他站在人生巅峰,但很有可能他面临巨大危机和压力;所以当我们提到诸如“你以后会生5个小孩”,这样的语句的时候,我们实在不太可能猜到当事人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感受,也许他一个都不想生或许想生10个,或许生了后苦不堪言。当我们说一个人身在有钱富裕之家是福是祸也很难清楚,因为金钱能让人富足发展也可能毁掉一个人,一个山里的孩子或许小时候读书不多,但是仍然有可能通过勤劳和改善生活愿望过上比之前好得多的生活,活得很满足。贫富不同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无法比较的。以此观之,命运里的不确定性似乎又非常大。
3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命运?这便是自己的选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选择也是需要能力的。有些人显得很脆弱,在命运的河流中随波漂流,他们生活在别人为其创造的世界中,为自己的树立了无数比钢铁更加坚固的牢笼,原因非常简单:他们不勤于思考,对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和知识不经任何独立加工,久而久之就成了他人思想的奴隶,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这个世界没有自己的认识,那么唯一找到安全感的办法就是尽全力和“权威”们传递的信息(多为表面信息)靠拢,那么其必然成为思想的追随者,当然也必然无从选择,缺乏安全感,思想尚且如此,行动上的被动也更显而易见。而另外那些思想独立的人,似乎更容易看到生活中机会,有更多的选择的自由,他们很清楚这个世界是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而前人创造的世界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从另外的维度看着这个世界,过着更加积极而具有生命力的生活。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史记》明确记载了韩信自信命中封侯而为其母选坟地。
关键:我们能做些什么?
这个世界十分有趣,甚至奇幻的现实世界。命运是什么?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的集大成的绝圣智者(甚至连可以占卜的《易经》也由孔子解读)都无法完全回答,孔子70的时候回首人生时说“50而知天命”而后其周游列国,推行其思想,坚信自己会成功,但却算不到是否能在有生之年成功,算不到其其思想要过几百年才在天下推行,但孔子终究完成了其人生使命,我想即使孔子知道其思想到死也不可被推行,50之后也会周游列国,孔子已经从主观上选择了自己最应该走的路,是一条无悔之路,无论成败之路,孔子已经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一个比语言更加有力的答案:我们无法确定地知道自己是否会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们必须要去做那些自己内心深处该做的事,遵循内心的声音,这是一个无悔的过程,是理性的高度发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获得。就像饼子导演所做的,他肯定希望成功,但他弃医从影时不可能知道自己拍的电影能否成功,但他知道自己心中的追寻是什么。
当乔布斯说其要改变世界的时候,并不是一句狂言,因为乔布斯在苹果iPhone系列出现之前就已经说过:“生活的创造者并不自己更聪明。”;马云在那个小屋里开创阿里巴巴的时候居然就让每次会议的时候都拍下开会的视频,似乎已经在为多年后成功时的回忆做了准备;韩信在其受胯下之辱的时候,就已经为母亲选择了一个开阔的地方来埋葬他的母亲,准备好了以后功成名就之后为其母亲扩建坟墓。我不想只说支撑自己论点的信息,我相信他们都不是神仙,他们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具体会不会成功?怎么成功?什么时候成功?但是这样的人这样做显然是有极大自信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常人,甚至几乎无人可以看到和理解的东西,他们的成功无人可知,包括他们自己,而不行动则必然不会成功,他们不但具有智慧,同时拥有勇气,这就是人和人心智上巨大的差异,即使没有成功也获得了过程上的意义,这就是很大的意义。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孔子欲将“道”推行天下而周游列国
孔子知道自己的“天命”周游列国而“道不行”,更增加了世人对其明知不不为而为之的道德敬仰,成为“万世师表”;乔布斯知道自己命不于人世,但却成了其创新能力爆发的契机;韩信预测到了自己的王侯之命,却没有料到最后被吕后所害;何谓福?何谓祸?恐细细想来,一时是福,而它时候想来是祸而已,其福祸不全在于人之所想,人之所为乎?人若仅止步于福祸,有何意义?
占卜和科学的目的都是为了预测。我相信算命先生们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除了人们的心理刚需外,仍有其一定道理,毕竟人性有一定相似性,一定人生经验观察总结多少能够得到一些规律,但事实上并不是很充分的规律,词句不够清晰,他们的解答也往往模糊,解读也是各有各的说法,听者也是常常云里雾里,理解不一,对于那些疑惑之处更是不太方便反驳,更重要的不具有意义,即便知道未来艰难,该做的事还做不做?占卜未来顺利,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认真做?占卜绝对不可以作为人行为思考的主要依据,只有在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不高,作为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展出了各种思想、方法和原理,成为了更加高效、可靠、可控的预测手段。占卜也仅仅存在于民间的一些小团体中,满足着一些人的好奇心。占卜有一样最核心因素无法考虑在内,就是人的自由意志,这也是几千年来哲学家们思考的焦点,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一切的本源和归宿,对于心智一般的人,心智因素确实差异不大,成为随波逐流者,而对于那些心智非凡的人,那些独特的灵魂,却无法让人探知和理解,所以很多占卜先生总爱在占卜后加上一句话:“命再好你不努力也没用,命不好你够努力也可以有好结果”,而这个努力背后就是一种极大的心智能力。也就是说这成了一种现代占卜行业的“业界共识”。为什么算命先生中总爱拿出那些已经应验的东西来一次次验证自己正确,而对于那些不灵验的则被忽略了?有些是出于故意,而不少也是出于先入为主偏见,也就是说,他们十分相信占卜,因此看到同一个乐观事物,看到的的和想到的几乎都是占卜按照他们的主观解读方式认为应验的维度,他们不喜欢侧面的都一次次被忽略了。
人一旦放弃了主观能动性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尊严,一旦把自己全部交给所谓的“命运”摆布,便无异于思想投降,结果可想而知;常人很难理解:一个人的思想宽度受限于勇气,一旦拥有了勇气,人们总能找到出路,甚至是比坦途更好的出路,而那些怯懦者即使没有“命运”一样可以找到其它借口,“命运”反倒成了其蓄谋已久的放弃能借用的最佳借口;卓越的人和常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是非常强大的超越者,在常人被所谓命运所困的时候,他们早已突破了环境的限制,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主宰,甚至改变了生活的时势。
要义
几千年前先贤早就告诉了人们命运的秘密,正如研究人生的《周易》中的每一个卦并没有绝对好坏,其结果全在于人们的选择,而《周易》虽然有占卜的功能,但却从来不是主要目的,其要义在于领悟生命来引导人们心灵的觉醒,如乾坤两卦所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的要义就在于此。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成分,但这些成分同时给人们提供了困难和机遇,客观上的定数并不完全决定人的生命体验,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确定的命运,而在于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体会生命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