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世人皆说杭州好,2019年国庆探望浙江的姑姑,便游览了一趟向往已久的杭州。杭州虽在“盛名之下”不但没有让我失望,甚至还感到有些惊喜。十分幸运的是正冯“良渚文化”遗址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这些年也因为阿里巴巴等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准一线城市。有幸从远古时代一路看到现代。旅游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是一次收获十分丰富的美好旅行。
良渚遗影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长短是文化积淀程度的重要一环。作为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拥有5000年历史,但是却缺乏实证,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华文化的5000年历史,近年来还有“中华文化从良渚升起的说法”。这次有幸参观了良渚文化博物馆和良渚文化遗址公园。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拍于良渚文化博物馆
良渚文化主要位于太湖和钱塘江流域。早先当地地势低洼,有发达的河流体系,适合人类居住,各地的人不断迁移至此。但是这里雨季多洪水,旱季缺水,适合人类居住但需要经过改造,地理环境奠定了良渚文化水运和交流的基调。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工具看,良渚文化已经具备了比较系统的生产体系;各种玉器也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统一的神兽人图案也显示了统一信仰的形成。我看过一些地方的遗迹和出土物,有很多共性,但每个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良渚文化的器物比较精致细腻,气质上和现在的江浙人可谓一脉相承。随着冰河期的结束,太湖地区水面上升,良渚文化由此衰落,但是良渚先民带着良渚文化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大家园。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良渚出土“玉琮”江南水乡
“鱼米之乡”和“富庶江南”是杭州自古以来给天下人的印象。此次我在杭州附近的湖州和嘉兴一带也确实感受了水乡的味道。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自拍水乡古镇“南浔”
杭州这样的名声同样源自于其自然环境。江浙一带土壤并不太适合种植农作物,但是水系发达,在那个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水系十分适合漕运。因此当地人选择了贸易作为其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们基于自然水系再进行人工改造,建立了发达的水运环境,再加上南北自然条件的变化和战乱等原因,使得原本北方的资源和人口逐步南移,结合江浙原有的商贸文化就使得江浙一带十分发达,一直是天下赋税重地,明清甚至有“江浙熟,天下足”。资源的集中和贸易交流文化的融汇不但使得财富聚集,同时政治、文化也十分发达。
西湖才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诗人苏轼甚爱西湖,西湖在苏轼笔下犹如一位看不厌的婉约美女。除了苏轼,历代名人也在西湖留下了许多印迹。“西湖”是杭州市的一面金卡。本次旅行为了好好看看西湖,避开人流,我早早起床来到西湖边,一日走20多公里环绕整个西湖,长期长跑和早起使得我在国庆假期仍可以拥有比较高的旅行效率。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许仙接白娘子西湖像一本史书,记录了杭州两千年的历史:从南北朝呼唤爱情的才女“苏小小”之墓;宋初的心系百姓归顺宋朝的钱王;纪念岳飞的“岳王庙”; 压着白娘子的雷峰塔;英勇就义的“秋瑾”;近代艺术大家吴昌硕。名士之多,文化积淀之深不可尽数。
走在西湖边,历史一暮暮在脑中闪现,让人回味无穷,两千年的意蕴和西湖的烟雨、杨柳、倩影构成了一副让人迷醉的画圈。说西湖处处是景,步步有意毫不为过。西湖的意蕴恐不是短短数日能够深入领会的。好的文化遗迹都有独特深远的韵味,西湖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让人品味许久。
arial="" sans-serif="" class="item item-image-desc">西湖落日人是自然的产物,发达的水运和特殊土壤条件形成了浙江独特的文化。在贸易交流中经济、文化逐渐发达,逐步形成了浙江崇尚经济和勤劳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土壤也培养和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浙商文化,造就富庶而文化内涵深厚的浙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非虚言矣。良渚的历史依然漫溢在杭州的空气中,西湖的故事仍然存在于杭州人的举手投足间。他日定会再寻佳期,再遇“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