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云薄雾的空中,一弯淡淡的月亮悬挂在长空。每年秋天的七夕,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这份相约的誓言千古不变。多少欢情与离愁,都在这个夜晚交织,年复一年,情感依旧如初。
白居易的《七夕》是一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牛郎织女这一美丽传说中的永恒主题:相聚与别离。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空景象。薄雾笼罩的天空中,一弯淡淡的月亮映衬在寂静的长空,仿佛在为牛郎织女的相会增添几分神秘和浪漫。诗人用“微月”、“澹长空”这样柔和的词语,渲染出夜晚的清冷与幽静。而“银汉秋期万古同”一句,则将时间与空间拉开,点明了牛郎织女的相会早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传说。秋天的银河,正是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所在,这份相约之情亘古不变,跨越时空的限制,依然感人至深。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人间的情感体验。牛郎织女的欢聚与离别,不仅仅是神话传说中的情感故事,更是人间无数离合悲欢的象征。诗人感叹,每年的七夕夜,都是欢情与离恨交织的时刻,古往今来,这样的情感从未改变。这里的“几许”与“年年”不仅强调了情感的深沉,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共鸣与体悟。
整首诗以淡雅的意境,表达了深厚的情感。白居易用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七夕夜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思考,寄托了对人世间相聚与离别的深刻感慨。诗句清丽而隽永,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承接与弘扬,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悲悯,使这首诗成为七夕题材中的经典之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其诗风清新流畅,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当时及后世读者的喜爱。
白居易一生创作丰富,题材广泛,既有描写民生疾苦的《新乐府》系列,如《卖炭翁》、《长恨歌》等,也有表达个人情感和闲适生活的《闲适诗》系列。他的诗歌注重现实,富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当反映社会问题,表达人民的心声。
白居易官至太子少傅,但他厌倦仕途,在晚年归隐洛阳香山寺,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在文学史上,白居易不仅以诗歌闻名,还以散文、辞赋、乐府诗等多种文体闻名。他的作品影响深远,流传甚广,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白居易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成为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