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一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半边江水碧绿清澈,半边江水映照着红霞。
多么美好的九月初三夜晚,露珠晶莹如珍珠,弯弯的月亮如弓一样挂在天空。
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诗作,描绘了傍晚江边的迷人景色,蕴含着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以“残阳”开篇,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象。“残阳”指的是落日的余晖,虽已接近黄昏,但仍然散发出绚丽的光芒。“铺”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的情景,仿佛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接着,诗人描写了江水的奇妙变化:“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里的“瑟瑟”是碧绿色的意思,表示江水清澈碧绿的一面;“半江红”则指被夕阳染红的那一半江水。由于夕阳斜照,江面呈现出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奇特景象。这种色彩的对比与融合,营造出一种瑰丽而富有动态的画面感,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在古诗中常作“可爱”解,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夜晚的喜爱之情。农历九月初三,正值深秋,夜晚清凉宜人。“露似真珠”描绘了秋夜露珠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点缀在草叶上,闪烁着微光,增添了夜色的清丽。
“月似弓”则指新月初升,弯弯的月牙如同一把弯弓挂在天边。新月的出现,使得夜空更加宁静幽美。诗人通过对露珠和新月的描写,表现了秋夜特有的清新与恬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通过这首诗,诗人向我们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景,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欣赏一下夕阳西下的壮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河南新郑一个官宦家庭,幼年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刑部侍郎等职务。晚年时期,白居易隐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过着隐逸的生活,继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在诗坛上影响深远。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