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年轻时尽情畅饮,回忆起在吴江边醒来的情景。皎洁的明月映照在高高的树影上,桂花香气弥漫十里,带着丝丝寒意。
这朵小小的桂花啊,却能在人间如此浓烈芬芳。恐怕是秋天的清风和露水,将这香气洒满了整个天地,熏染出世间的美丽芬芳。
辛弃疾的《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是一首借花喻人的佳作,通过描写木犀花的幽香高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怀念,同时也映射了他高雅的品格与淡泊的胸襟。
词的上片写词人年少时的狂放之姿:“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少年时的他与友人畅饮吴江,豪情万丈。词人通过醉酒的情景,将青年时光的豪放、热情尽数表达出来。这种“痛饮”与“醉醒”背后,流露出一种无拘无束的青春活力。接着,词人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高树影下的皎洁明月、笼罩在烟雾中的十里吴江,这番场景寂寥、清幽,与上句的豪饮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处意境悠远而含蓄,通过朦胧月色和冷冽水烟,将词人内心的空寂与怅惘映衬得更为深沉。
下片的情感逐渐深入,过渡到对木犀花的赞美。“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木犀花虽不如春花那般艳丽多彩,却以“一点宫黄”默默地幽香沁人。这种低调清雅的气质正好契合了词人自喻的情怀:不追逐名利,亦不沉沦俗世,而是坚持本心、默然盛开于世。接下来的“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木犀花的赞赏,仿佛秋风秋露都助它将香气弥漫世间。这里不仅赋予了木犀一种仙逸脱俗的气质,还将其品质与秋天的肃穆清凉融为一体,使得秋日的意境充满了芳香而清雅的韵味。
整首词通过感伤的怀旧氛围和隐隐的惆怅,将年少的豪情与晚年的清雅结合起来。词人通过对木犀的品味,表露出他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过往的回味,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追求。这种以花喻人、物我合一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词作中推崇的境界之美。辛弃疾用淡雅的语调,写出一份宁静悠远的怀念,同时也将自己的品性寓于花香中,展现了他不愿随波逐流的风骨与自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少年时便胸怀报国之志,曾加入抗金义军,后因战乱南下投奔南宋,屡次献策收复中原,然而在南宋官场的沉浮和压抑中,始终未能如愿。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的词作雄健豪放、充满爱国情怀,与苏轼并称“苏辛”,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高峰。辛弃疾的作品既有边塞的苍凉豪壮,也有对故国山河的深情眷恋,风格多样,情感深邃,既展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又抒发了对世事和人生的哲思。他的词以《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是宋词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为后世推崇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