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古诗词文赏析之唐诗《望夫石》刘禹锡


望夫石

【唐】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Audio class="js_editor_Audio res_iframe js_uneditable custom_select_card" src="/cgi-bin/readtemplate?t=tmpl/Audio_tmpl&name=%E5%8F%A4%E8%AF%97%E8%AF%8D%E6%96%87%E8%B5%8F%E6%9E%90%E4%B9%8B%E3%80%8A%E6%9C%9B%E5%A4%AB%E7%9F%B3%E3%80%8B%E6%9C%97%E8%AF%BB&Play_length=21%E7%A7%92" isaac2="1" low_size="43.48" source_size="43.5" high_size="171.47" name="古诗词赏析之《望夫石》朗读" Play_length="21000" author="古诗词赏析" data-topic_id="" data-topic_name="" data-pluginname="insertAudio" data-trans_state="1" data-verify_state="3" voice_encode_fileid="MzI1MjM1MDQ0Ml8yMjQ3NjQ2NTg0">Audio>


注  释



望夫石:古迹名。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此指安徽当涂望夫石。

载:一作“岁”。

时:一作“年”。



译  文



天地盼望丈夫丈夫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

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形象



赏  析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女子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朴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手法形象再现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有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创作背景



  传说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周新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经典引路诗词为伴。在诗词海洋里,你会欣喜地发现,那些遥远的面孔,从未如此地鲜活而有趣,那些经典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玑,拨动着心弦。
?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