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古诗词文赏析之中秋《折桂令·中秋》张养浩


#张养浩#中秋节

  首句“一轮飞镜谁磨”即是写月。天空中这一轮飞镜般的明月,是谁将它打磨得这般圆滑清亮?比喻语言虽简单,但不失优雅。这一句反问好像作者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与月相望后,发出轻声探问。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仿佛照彻了乾坤大地,印透了大好河山。这句紧承上句反问而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张养浩没有直视月亮光芒而是描绘它遍洒在大地、河川、山林上之后的效果月光与日光不同,不会给人强烈、充满穿透力的印象月光是阴柔、幽媚之美的代表,“照彻”“印透”是月光无孔不人的渗透、无声无息的轻抚。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四句,写秋夜里清澈透亮的白露,被此时特有的中秋明月映衬得更加洁白、优美。透明的清白色遍洒在整个秋夜的天空里,洗净了平日银河波浪般的星光。中秋之夜的月,较平常更盛,所以说“比常夜清光更多”。月光通透、明达,照在了庭院中的桂树上。澹澹清夜,树影婆娑,明月清光,相与无碍,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空灵的图画。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最后四句又是反问。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想问问那月中的嫦娥,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这四句表现作者月夜赏景中澎湃的情感嫦娥明月代表也是美丽和孤独的象征

  张养浩自叹不如嫦娥一样,可以长生长在,看尽世间浮华。但他可以身体人间苦辣酸甜,因此又比嫦娥幸福。这种现世世界情感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又一次激起了作者无限悲伤的情绪,所以说“不醉如何”。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