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16首哲理诗,一首一个道理,读懂受益一生


哲理诗,就是说理诗。

哲理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留传了许多哲理这些哲理随着诗流传下来,至今读来,依然发人深省、让人受教。

每一首诗都包含一个道理读懂会让你一生受益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成功所陶醉。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只有摆脱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保持不断进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从书本上得到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有所成。

山西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人们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像迷路一般,出路难寻。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又会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世间事物就是此消彼长。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哲理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寄兴
宋·戴复古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世间没有纯而又纯的黄金,即使是白色的璧玉也会有瑕疵。引申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唐·元稹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小小的蚂蚁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这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哲理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事物假象迷惑。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哲理愈是危险的地方人们就会愈加小心,也就较少发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稳的地方人们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问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没有人赏识你,只有当你真正出类拔萃的时候人们才会投来赞扬的目光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哲理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这些诗中的哲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当我们读懂了一首诗,明白了一个哲理人生只有益处。你能读懂多少首呢?



| 诗词 | 美文 | 文史 | 经典 | 杂谈|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