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说最早出自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作品《人间词话》中讲人生划分为三个境界,并分别用一句诗词来表示不同境界的心态,分别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1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3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4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5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6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7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0aria-describedby="tooltip470281">8
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