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毛泽东思想里面有很多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方法。
在革命运动中,地理分析发挥了作用,它是革命战略制定的基本依据之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写道:"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从地域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经验多的军人"会"摸熟了一切和战争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
在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中,地理分析起到关键作用。首先,他强调中国地理上是个大国。“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一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我们是一个小国,游击战争只是在正规军的战役作战上起些近距离的直接的配合作用,那就当然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
他指出,红色政权选择在哪里?不是大城市,而是农村。在中国“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我们的政权是分散而又孤立的山地或僻地的政权,没有任何的外间援助……革命根据地只有乡村和小城市。其区域开始是非常之小,后来也并不很大。"
毛主席领导的土地革命,不仅是阶级选择一一贫苦的农民,也有地理选择一一反动力量薄弱的"边区"。他很清楚,"三座大山"各有自己的区域:帝国主义在沿海,封建主义在乡村,官僚资本主义在城市,城市是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勾结之所,革命最为不易。只有农村,可以"星火燎原"。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大体不外三种: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汉地。"对敌我形势,也进行了地理分析:敌人"除东三省等地外,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说是一等的,依面积和人口来说可能只是敌占区中之小半,而普遍地发展的游击区,反居其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