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自古便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的说法。它毗邻江浙,南接广东。自隋唐时期起就是我国的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期,江西更是人才辈出,繁荣无比。大明270余年间,江西籍进士人数高达2700多名,约占全国的12%,而同期湖南籍进士占比只有2%。明朝有记载的89名状元里,江西籍17人,而湖南仅有1人。
古代江西之所以繁荣,得益于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北交通的枢纽地带,连接了广州和江浙,并以此连接南北,通往京城,在这条交通路线的功劳下,江西得以繁荣起来,经济和文化得以快速发展。
可见,在清朝前期以前,江西是远胜湖南的。为什么近现代以来,江西经济发展止步不前,被湖南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呢?
在火车未成为交通工具的时代,顺畅水路和开阔的陆路,是古人出行的首选。江西是连接广州和江浙的枢纽位置,东起广州,经江西到浙江然后通过京杭大运河直抵京城。虽然湖南也有类似的古道通往广州,但是从繁华程度上来看,远不及江西的路线。
然而清朝中晚期,铁路兴起后,江西的经济格局却因为一条铁路而改变,至今未恢复元气。
这条铁路名叫粤汉铁路,大致相当于今京广铁路汉口-广州段。
1896年,清政府决定修筑粤汉铁路。
在勘探期间,铁路途经湖南还是江西,清政府官员们产生了分歧。论地势江西“道里较湖南迂远”,难易程度则“江易湘难”。反复权衡之后,清政府还是选择绕道江西的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的崛起,导致晚清政坛和舆论上,湖南籍官员名流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因此铁路之争的天平也是一直向湖南一边倾斜的。
他们反复强调,铁路道经湖南,“路较直捷”,而且“湘中民气刚健,他日练兵可供征调,矿产尤丰富,地利亦可蔚兴”。
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支持、上奏朝廷,光绪二十四年,粤汉铁路取道湖南的建议终获朝廷认可。江西由此错失了一次拉开与湖南差距的大好时机。
当然较之湖南,江西发展滞后格局可能还存在其它因素,但交通环节的制约无疑是影响至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