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有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城市中轴线。立中轴让两侧平衡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最佳布阵与布局方式。
广州的山脉来龙是中国三大干龙之一的"南干龙"。南龙始于喜马拉雅山脉,经贵州横断山再到广西桂林和贺州,进入广东后,分成"九大支龙"汇聚于广州城。其中,九连山余脉白云山伸展段越秀山是条高等级的"帝龙脉",其结穴之处就是广州老城区。
白云山龙应该是史上最憋屈的"帝王龙",没有之一。
野史有载,一次为秦始皇派人南下白云山"寻龙",并且将其毁掉。一次是明朝朱元璋命人镇压,在山上修建了镇海楼。
清末八国联军之后,广州这条"帝王龙",终于起到了历史性的意义。孙中山推翻两千年帝制建立民国,固然仅是就任临时大总统(帝王)。
两千多年来,不管是战乱还是天灾,广州城都未曾"伤筋动骨"。原因在于 "广州传统中轴线"一直都是坐山面水,四象齐全。而且靠的"山",就是上述那个牛逼的越秀山"帝龙脉"。
当年修建的镇海楼是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中轴线背靠越秀山,面朝珠江海,两侧高层建筑对称而立。目的就是让"山龙之气"贯穿整座城池。
而这条长达两千多年的中轴线,就是今日广州人气最旺的步行街——北京路。北京路步行街可以说是"旺到流油",不管是不是节假日,从来都是人气爆满。从秦汉时期起,北京路的位置就是人口最密集的商业中心。
公元前,最古老的南越王宫就设在这条中轴线上面。附近香火最旺的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北京路上,千年古迹到处可见。
时至今日,越秀山前,仍为整个广东省府的政脉所在。
广州的城市中轴线到了清末民初,移动到今日的起义路上。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造完成于1931年,这里原来就是孙中山的临时总统府。位置处于"越秀山龙"的正前方,"帝龙脉"第一个聚气的"龙窝"。
在纪念堂的正前方,是建于1934年的广州市政府楼,合于"帝龙脉"聚气的第二个"龙窝"。新中国成立后,市府大楼至今未改动,1989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府大楼前方的人民公园门口,是原来广州城的中心原点。
越秀山"帝龙"途径这两个聚气的"龙窝"后,直接进入起义路(传统中轴线),冲向海珠广场。最后利用海珠大桥让"龙气渡海"。海珠桥建造完成于1933年,也是当年广州建起的第一条跨江大桥,连接着越秀和海珠两个中心城区。
但是,民国时"为龙修路"的布局,修建的这条传统中轴线,竟然歪了。前半段笔直的起义路自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往下,出现了两个大弯。
这里有民国高官黄志恒的黄氏宗祠,还有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先贤千乘侯祠。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所以拐弯了。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根据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