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是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武夷山脉。武夷山跨度巨大,长达550公里,主峰高达两千多米。巍峨高耸的武夷山在夏季阻挡了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将湿润的水汽留在八闽大地,冬季又阻隔了北方的寒风,使福建各地都受着海洋性气候的深刻影响。武夷山也是福建与江西之间的分水岭。众多河流向东汇入闽江,向西通向鄱阳湖。
第二层是以鹫峰山和玳瑁山为代表的山系。这一层至武夷山中间丘陵遍布,其中盆地河谷众多,覆盖着闽北区域,八闽中邵武、建州(今建瓯市)和南剑(今南平市)分别位于闽江及其支流的三处河谷之中。
中部山地是福建内部的重要分界线,分界线以西是闽江上游的闽西北和更偏僻的闽西南,以东是闽江下游的闽东南和闽东南的港口诸城。
第三层是以太姥山、戴云山和博平岭连成一线的山系,这一层往南地势逐渐变得平缓,一直延伸到海岸线。福建主要大城市聚集在这一区域的沿海平原,八闽中的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皆在此列。兴化是今天的莆田,为闽中文化代表;福州为闽东文化代表;而漳州和泉州则属于闽南文化。
福建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沿海城市的内陆腹地很窄,使福建成为中国最为面向并拥抱海洋的一个地区。相比于福建省域腹地,滨海地区的相互融合程度更高,不仅体现在它们方言的相似性,也体现在共同的妈祖崇拜、戏曲文化等文化相似性上。
密集的山峦让福建省内缺少大江大河的生存空间,没有南方省份常见的沿江平原。但湿润的气候并不缺少水资源,相反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这里泉眼溪流、林木蓄水,四季还有足够的降水,省内梯田遍布,山珍丰富。
福建的河流多称为溪,体现了短小湍急的特点。地形陡峭,河流落差大,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邻近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又为福建吹来清洁的风能资源。让福建这个过去缺少煤炭石油资源的能源储备小省在新时期具备了能源竞争力。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隔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共同扼守东海下南海的咽喉水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