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已经形成初步成果,提出全新的“十六字方针”以及“三个广州”的概念,备受各界瞩目。
“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十六字方针在空间发展规划上有两个亮点,一是从科学城往东挺进新塘;另一个则是从大学城向南拓展到莲花山片区和亚运城一带。这不是跳跃式发展,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顺延。规划提出,拥“珠江-东江”拓展高质量发展带,进一步东进,以东部中心建设“现代活力核”,推动城市功能提升。
南沙这几年发展很快,GDP总量从不到1000亿元到现在的2000多亿元,但总量还是比较小,仍处于打基础阶段,故此提出的是“未来城市”的概念。而东部黄埔发展基础较好,经济总量有4000多亿元,增城也有1300多亿元,加起来有近6000亿元,只是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不够,这几年增速有所放缓。广州经济总量(GDP)增速,近期靠东部,远期看南沙。作为工业基础厚实之地,东部被定义为“活力创新城市”,意味着东部重新获得重视,也意味着广州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将放在东部和南部。
战略性提出“狮子洋增长极”,规划认为,这是为沿“狮子洋-伶仃洋”南拓发展提供坚实的“中继”支撑。
首先,它是广州向南与深圳、香港等大湾区极点城市的联动。因为今时大湾区的联动力量,已非2000年时能同日而语;其次,它也是广州中心区的陆上广州与南沙的海上广州的联动,千年府城广州不能没有海洋功能,而南沙的海洋功能没有了广州中心区的陆上功能的支撑也难以成型。
“十六字方针”中不提北部,估计与当前北部空港经济还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有关。事实上,目前白云机场剑指“全球枢纽”,正在进行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三期扩建工程”,包括新建四跑道、五跑道、T3航站楼等。与此同时,广州几条快速地铁均指向机场,像在建的穗莞深城际铁路、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和地铁18号线北延段、22号线北延段(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铁路)等。
未来想要寻求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极点示范”非常好。广州可以着力打造产业极点、创新极点、价值极点和文化极点。比如花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才争取到了工信部和住建部的“双智”城市示范项目,希望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的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极点区域。还有广东省选择广州试点“低空经济”,也可以有力带动空港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其实,无论是花都,还是南沙、黄埔,包括琶洲在内,各区都应该全力打造“极点示范”,思考如何才能够选择好自己未来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形成全国乃至全球城市新极点。
广州东进南拓,协同莞穗、联动广深。而西联未进入“十六字方针”中,是不是就意味着广佛全域同城化的步伐将要放缓?
据广州2022年交通年报显示,广佛与深莞人口规模相当,同城联系更为紧密。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71万人次,占湾区城际出行总量32%,约为深莞的2倍(84 万人次)。广佛之间跨城通勤人口达 32 万、大湾区排名第一。
尽管广州西边土地稀缺,但广佛同城化发展能量极大。佛山的产业聚集带已经在升级,并规划建设三龙湾、佛山新城,所以广州西部应加强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贴近制造业的“产业之心”,为佛山产业升级做支撑,并成为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多中心的组成部分。
另外,经过二十多年的同城化,广佛正在向融合成一个大都市圈而迈进,故当年的“西联”应该进化为“西融”。
越秀区不能以搞工业制造业为主,应发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特性,以文化创意推动工业制造业突出发展。
广州在大湾区内部最有核心价值竞争优势,就在越秀区。它是南越文化的一个汇聚地,千年商都所在地。广州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广州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发展动力,文化艺术是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原动力。
总之,广州未来的空间布局是,文化核“老广州”(老城区),活力核“新广州”(新塘),以及创新核“未来广州”(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