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全国划分为十道,主要为了行政管理方便,同时也反应了当时全国的地理和文化特征。
十道是唐朝初年在全国范围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划分的一种行政区域管理制度,替代之前的州、郡、县三级制度。它依据地理界线,并且贯彻唐太宗提出的“以山河形便,以州县清浊”的划分原则。
唐代十道具体如下:
一、关内道:在秦汉时期就是京畿地区,所以被列为首道。以长安为中心,包括了现在的陕西省全境以及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部分地区。
二、河南道:包括现在的河南省大部以及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三、河东道:河东道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包括现在的山西省全境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区。
四、河北道:河北道位于黄河下游,包括了现在的河北省全境和河南省的一部分。
五、陇右道:陇右道位于黄河上游,包括现在的甘肃省全境、青海省部分地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区。
六、淮南道:淮南道位于长江下游,包括了现在的安徽省和江苏省两省的大部分地区。
七、江南道:江南道范围极广,包括现在的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以及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大部分地区。
八、山南道:山南道位处大山之南,包括现在的湖北省西部、湖南省西部、四川省东部以及重庆市全境。
九、剑南道:剑南道位于四川盆地之南,包括了现在的四川省中西部、云南省东北部以及贵州省西部部分地区。
十、岭南道:岭南道位于五岭以南,包括现在的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省的部分地区。
十道的划分,体现了唐朝的治国策略和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文化特点。同时,这种划分能够更好地掌握各个地区的人口和资源情况,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为后世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