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第二个阶段是“明德”。
《大学》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发掘并发挥人性中光明的一面。
然后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通过长期的修行锻炼,使明德更加光明,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即能够随时发挥本性中光明、善的一面,心安定于当下。
《易传》曰:
易的境界是无思无为,即内心没有私情欲念之思,没有利己的目的。
当明德修行到一定程度,心性达到“诚”的境界时,可以与天地共鸣,内心非常平静,无限趋于天道。
这里的“天理”和“人欲”并非简单的道德对立,而是指修行境界与世俗道德的不同逻辑范畴。在无思无为的境界中,修行者的心性达到中和的连续状态,与天道相合。
第四个阶段是“坐忘”。
虽然儒家不强调生理上的修行层次,但历史上许多儒家学者如苏轼、朱熹、王阳明等,都有静坐的修行实践。
儒家心性修炼体系从知中和、明德、无思无为到坐忘,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的完整过程。
这一体系不仅要求修行者觉知本心、发挥明德、趋于天道,最终还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通过这一系列的修炼,儒家学者旨在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与天地同参的至高境界。
修道 经典 数术 五行 易经 周易略解 紫微斗数 解梦 星象 天文 出马 河图洛书 特异功能 《放下集》 风水 阳宅 因果 轮回 术法 占卜 择日 命理 手相 六爻 起名 相术 测字 功法 打坐 吐纳 手印 睡觉 站桩 武术 禅修 导引术 念力 炁 文化 儒家 道教 佛教 全真教 中医 养生 中药 食疗 经络 穴位 艾灸 道医 望诊 科学 宇宙 咒语 评论 职场 财经 画道 教育 扫黑除恶 民俗 节日 香道 云游天下 宗族 中华神祇 佛菩萨 道祖 文昌帝君 太岁 人物 孙武 庄子 王阳明 王重阳 李阳波 鲁班 邵雍 张三丰 孙思邈 李可 张至顺 鬼谷子 张仲景 倪海厦 虚云 南怀瑾 法器 符箓 罗盘 揭秘 厌胜 符咒 连山 谶语 觉醒 《通关文》预言 灵魂 解惑 禁忌 讲述 反诈防骗 《格异录》 修身 处世 姻缘 社交 齐家 孝道 感悟 读书 历史
辅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