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老子说:复归于婴儿,才是寻着真道的象征


#道祖#道德



纵观整本《道德经》会发现,道祖对婴孩是极力推崇的。

文中共出现三处对婴孩的直接描述,分别为:“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10章)”此处是在讲,假若人们能够如同婴儿一样结聚精气以致柔和,实现精炁神不耗散,便可以获得如永恒大道一般不灭不亡之体;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20章)”。此处是说,在面对世间的喜怒哀乐等事时,有道之人的内心永远都是如一潭清水一样澄澈不兴,其心境就像初生婴儿般天真无邪。他总是会对自己的人生保持随遇而安,不会为身在何处而烦扰心神

修道真理在于只有保持原始纯真的混沌状态,才不会世间阴阳利害所伤害;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此处是说,得道者始终能够保持虚怀如谷、柔弱处下的姿态,其汇聚普天下思潮就像可以大海可以汇集天下的溪流一样,包容万物又不生倦怠。当人们能够以此德行作为自我本然之表现时,也就可以复归于婴儿的心无瑕疵的状态了。

从这三处对得道之人与未明事理的婴孩之间的对比能够发现道家推崇的得道后的柔弱、混沌、包容等状态都与婴儿自然表现出来状态无异。

因为尚没有成人推崇功名利禄沾染,所以婴儿的喜怒哀乐都是出自本身最直接的反应,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目的阴谋,于是在婴孩的身上就可以表现出整部《道德经》所叙述的根本之道,即“自然”和“无为”。(道家顶级修炼法 - 无为法(真传))


二、自然之态,阐修道之理



在《道德经》中,道祖并不只是把婴孩作为一种比喻象征而是从婴孩所表现出来自然之态中参悟到了道的某些属性,并由此阐发出诸多修道理论,具体又可以分出如下不同的层次

其一,婴儿具有不为世间好坏美丑所执着的特征成人世界所谓的“文明法则婴儿世界中不成立,他们只会考虑我需,且不会因为对某项事物喜好或憎恶而产生贪嗔痴爱等七情六欲。

明代末期杰出思想李贽曾作《童心说》一文,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不可,是以真心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最具童趣的近代大家丰子恺先生认为孩子是纯真自然的最佳代表,他认为唯有童心没有受到世俗尘埃蒙蔽的,是一种“清净心”。

以此为鉴,修道之人一生追求修行便是一点点磨去因尘俗蒙蔽产生心性上的魔障。先除却心上贪恋,才能大千世界中修出身心清静,如婴孩一般心中无染着,这是修道第一关。

其二,因为婴儿具有不辨善恶特性,所以对成人所给予的一切都会全盘接受。在他们的世界中,善恶、美丑、阴阳是无分的,这正是修道追求的原始混沌状态

混沌状态具有包容、不争特性修道者所追求的混沌在于“有容乃大”,既可以兼收并蓄,同时又不失真我。南华真人在《秋水》一文中,已经把此层修道境界的妙处说得很是明白

文中描绘的沾沾自喜的河伯象征修道有成就的阶段只有见到大海的能容和广博,才会明白真正的道是包容和不争的。

恰恰又因为其包容与不争,所以才能成就其无限、无垠,所以才更能表现出现恣意的逍遥,相比起第一层的身心清静,修道至这一境界后便要实现从世俗到超脱逍遥游,前者是忘尘,此处则是忘心,南华真人谓其曰鲲鹏之大化。

其三,婴儿没有成人世界的各种法则介入的特殊群体,所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态——不论是哭闹、欢喜、渴饥都是一种本能反应,是“自然”。

在婴孩的世界中,饿了吃、困了睡是最基本的法则,这恰恰与“老道老道吃饭睡觉”这句俗语相合。但这种吃饭睡觉不是基于贪懒,而是因为心中明净无挂碍,除却了人事浮云,一心只用在最实际处。

修行的基本要义在于,以修持的理论指导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平常的行为达到使所有的行为出自本然所驱的惯性使然。当不再使心用心而达“我自然”,这便是修道的第三个层次,是真正实现了忘我的境界

此层之忘,便是忘却尘、忘却心,更要忘却“忘”这件事,只留自我本然,从而使实现学道、修道再到得道三层级超越

立足于以上三层不同的境界即可成为一个至真至性的修道人。但在道祖看来,这样的修行尚不足够,一个真正的得道圣人最终还需上升至“天地不仁”的高度

正如婴儿在释放自我需求时候从来不会去计较其他人的喜欢与否,因为一旦产生计算,便又陷入心机漩涡中。

道祖讲的“不仁”之圣人,实则是将有无善恶、美丑、阴阳等有形有相之存在混沌为一体的,不需确立对立与纠纷,彼此之间只有生化,却无克害。

以无分别之心去观照万物万物自然圆融。能得此圆融之态,才真正是修道有成表现,而婴孩正是此混沌圆融状态的最佳象征

南华真人在《大宗师》篇末又告诫说,人之混沌往往在倏忽之间皆可破除,此心一破,分别即出。

这对婴儿来说成长;对修道来说大道就远在天边不可追了。

修道之人,希望通过坐忘、心斋、忘我等等多种方法途径来使自己达到不染尘间纤毫的境界,此不染即是不为外物、不为内己所惑,当内观本真时,可保持原始混沌的不寂不灭、不动不摇,真正实现与道合真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阅 读 导 览

修道   经典   数术   五行    易经   周易略解   紫微斗数   解梦   星象   天文   出马   河图洛书   特异功能   《放下集》  风水   阳宅   因果   轮回   术法    占卜   择日   命理   手相   六爻   起名   相术   测字   功法   打坐   吐纳   手印   睡觉    站桩   武术  禅修  导引术    念力   炁   文化  儒家   道教   佛教   全真教   中医   养生   中药   食疗   经络   穴位   艾灸   道医   望诊   能量   科学   宇宙咒语评论   职场   财经   画道   教育    扫黑除恶    民俗   节日   香道   云游天下  宗族   中华神祇   佛菩萨   道祖   文昌帝君   太岁   吕洞宾  人物  孙武   庄子   阳明   王重阳   李阳波   鲁班   邵雍   张三丰   孙思邈   李可   张至顺   鬼谷子   张仲景   倪海厦    虚云  南怀瑾   法器   符箓   罗盘   揭秘   厌胜   符咒   连山  谶语   觉醒   通关文》预言   灵魂   解惑   禁忌 讲述   反诈防骗  《格异录》   修身   处世   姻缘   社交  齐家  孝道   感悟   读书   历史



      人生即道场,苦乐修行
      【修行书院】一个由修行者自发组织的完全公益性的修行资料共享平台书院常年为您甄选推送传统文化、三教经典中医武道民间秘术宇宙生命等优质修行内容和资料,希望能给予同修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如果有不足之处,请您及时指正,也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帮我们分享和推广我们的平台文章,让更多的同修看到我们,谢谢

 修行悟道典藏,济世救人良方 

?

 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