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帝都风水局(四):帝王的陵寝



▲明十三陵航拍
在17世纪初明清交替时期,曾经发生过三起大规模毁坏皇陵的事件
为了遏制后金侵略,明王朝挖掘了他们认为后金祖先的金朝皇陵;
崇祯末年张献忠的部队毁坏了位于安徽凤阳的明朝皇陵;
以及明王朝挖掘了李自成祖坟
所有这一切被中国认为是奇耻大辱的行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断绝对手的“龙脉”,破坏对手的“风水”。

▲奉天殿——皇权象征建筑古人天空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帝垣。其中紫微位于天空中央,是天帝所居之处。明朝皇宫取名为“紫禁城”,有皇宫即是天帝的“紫微宫”,是天下中心两重含义。奉天殿(后名太和殿)面积为2380平方米,是紫禁城最大的宫殿,当时的建筑师将奉天殿布置紫禁城中央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可见奉天殿是皇权象征建筑
古代帝王认为只有占据天下最好的“龙脉”,江山社稷才能固若金汤;
阳宅(宫城)和阴宅(陵寝)若均能占据绝佳的“龙脉”,国运和王气才会悠长不绝
北京龙脉源自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北京龙脉所在的北干龙是天下最长的龙脉,昌平的天寿山正居于北干龙的“龙结”。

▲让“龙脉”之气流动的朝宗河。好的风水注重的是山环水绕,十三陵三面环山,位于一个封闭的小盆地内,由多条河流汇集朝宗河自西北入,东南出,在陵区内蜿蜒环绕。天寿山的水口在东山口,东山口东北方是蟒山,西南方是汉包山,两座高大的山峰对峙形成水口水口内则有平台山和影山,“四山对峙,相向合抱”,形成风水中最为完美的水口形式。在风水学中,水口作用锁住生气”,水流把 “龙脉”之气带动起来,在陵区内潆回。
大明王朝紫禁城和十三陵之风水同属一脉,明朝的历代皇帝生前身后均享用着中国最好的风水吉地,彰显明朝统治者意欲利用风水永统天下谋略和雄心。

▲在紫禁城营建的时候,原本没有金水河和万岁山(后改名为景山),设计者基于风水格局考虑没有天然就要人为,营造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紫禁城正北设有玄武门(后改名为神武门),犯了古人不宜正北开门忌讳,其后需建山为屏障。万岁山与十三陵的天寿山遥相呼应,将天寿山的龙脉之气引入紫禁城,既成为紫禁城的镇山,又可阻挡北风穿堂。金水河从万岁山西北方而来,沿万岁山西注入紫禁城的护城河中,河水再由西北角楼下引入紫禁城内,流入太和殿前。在八卦中西北方属乾位,代表天门,因此古人赋予金水河一个美好的寓意来自天河之水,通过金水河的流动,将天上的“生气”源源不绝地引入紫禁城。图为紫禁城与万岁山。
科瓦列夫斯基在北京半年的游历让他认识到,厚葬的风气之所以从中国古代开始就非常盛行,是因为中国认为死后的世界和真正的现实生活一样。
但他也认识中国人来世观念的复杂性:
孔子虽然承认灵魂不死,但从未提及灵魂世界,也不谈来世。而与他同时代的李耳在其学说中就谈到了这些。老子的学说在历史上对中国人的思想道德影响非常之深,在很长的时期里一直与儒学相抗衡,甚至经常居于上风。”
这也许是世界上许多乐于营建陵寝的国家精神因素之一,但至少中国人营建墓穴原因不仅于此。

▲明十三陵长陵。

营建墓穴的深层原因

刘熙在《释名》中曾对“墓”的社会伦理意义作用进行了解释:
“墓 ,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
这个功能性即便是对于贵如帝王的明皇室也是如此。

▲1972年2月24日,北京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尼克松参观明十三陵。
1850年初春的那个夜晚,科瓦列夫斯基游历十三陵后,在昌平夜宿的旅店曾意外与前往十三陵祭祖的一位明皇室后裔相遇
科瓦列夫斯基写道,清廷知道有很多明王朝皇族后裔祭祖,但对他们置之不理,也未加以严格限制。任由前朝皇族后裔扫墓祭祀,乃是因这些皇族后裔对他们祖先尊重的孝,乃是所有封建道德伦理的共同基石。
便是当年明成祖朱棣选择了长陵作为己未来陵寝时,虽将当地的康家庄迁出,却保留了陵区内康家的祖坟

紫禁城地理天文都是天下的中心,建在中轴线上的奉天殿(后改名太和殿)更是位居天下之中,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位置
晋人郭璞所著《葬书》中,“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中国古代文献。郭璞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风水理论根本,乃是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墓葬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最终目的
对于如何界定风水好坏,郭璞的观点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后世风水师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寻求能够藏风、界水,具有生气的吉地,用于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发展繁衍,福荫子孙

古人尊奉棂星门天门帝王入葬时经过天门代表着顺利地踏上了“升天”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皇陵的神道就是帝王的升天之路
“形势宗”和“理气宗”抽象的理论语言虽然玄妙不易把握,但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寄托和比喻相对容易被人理解
这也许能够从某种程度解释,为什么明、清时期江西的“形势宗”对于福建的“理气宗”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地位
最终使得廖均卿等为代表的“形势宗”风水术士得以运用风水理论指导,协助营建了明十三陵、清东、西陵,乃至南京城北京城等著名的建筑

▲清东陵神道。

建都先建陵:十三陵的选址

通过“靖难之役”夺权后,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以避开南京不利的政治舆论环境

之所以选择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利于防卫蒙古的侵犯,还因为北京是他“龙兴之地”,“风水极佳”。

北京怀柔,箭扣长城

南宋时代的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就曾说:骥都正天地间好个大风水

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骥都。

朱熹所言的“骥都”,暗指当时作为金国首都的北京作为辽、金、元三代的都城,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沙漠,无论从军事政治角度还是“形势宗”所持的风水角度都是封建时代中国建都的上佳之地。

但在按照南京紫禁城的形制修建北京城和紫禁城之前,明成祖朱棣首先选择建设的,却是未来明朝皇室的陵寝。
康熙帝景陵内残破的碑亭。十三陵每座陵墓的陵门前都有一座碑亭,亭内立碑,碑文记载皇帝生前的业绩,由后嗣皇帝撰写。但从明仁宗为其父朱棣写了一篇三千五百多字的纪功碑文后,再也没有皇帝续写,所以现在除了长陵碑外,其余各陵都成了无字碑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礼部尚书赵羽工远赴北京城郊为自己选择陵地。次年3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再次来到北京,并命赵羽工和江西风水术士廖均卿在北京周边寻找万年吉地。
赵、廖二人最初选定京西燕家台,因与“晏驾”谐音,觉得不吉而作罢。后来廖均卿等人又勘察了北京西郊的狼儿峪和潭柘寺。

▲雪后俯瞰潭柘寺全景。
由于明朝皇室姓朱,朱(猪)岂能入狼口?潭柘寺由于已经有寺院,不适合建陵墓,加上区域狭小,缺乏后世子孙陵寝建造的空间,只得放弃
直到最后,廖均卿才向朱棣推荐位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地区(当时称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在呈给明成祖的《朝献山图标章》中,廖均卿写道:“详察各处山川,堪建陵基者惟昌平州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灵宝根基。”
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朱棣驾临昌平。同年五月初八正式点穴开始动工兴建陵寝,并封黄土山为“天寿山”。
永乐十一年(1413年),玄宫落成,被命名为长陵。除了南京的明孝陵,长陵是明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墓。

▲环绕在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宽达52米、深6米,是一条保卫故宫安全的“人造河”。风水认为山是实气,水是虚气,山高大可以界水,水深宽可以聚气紫禁城内金水河之水从护城河西北角引入,曲曲弯弯地流经武英殿、太和殿、文渊阁、南三所、东华门等重要建筑宫门前,既将“生气”导入,又形成风水学中的“水抱”之势。金水河全长两千多米,到东南角又流入护城河,在好几处建筑形成“临水”的风水环境

天寿山的风水好在哪里

明朝人叶盛在《天寿山记》里作了这样的描写:皇陵(今十三陵所在地)山川形势壮丽,发源自昆仑山,通过华山、太行山等著名大山绵延数千里一直延续北京西山

天寿山与这绵延数千里的龙脉属于同一脉络,且位于北部中国的正中,的确是最为壮美的地形,天寿山也正是天下众山的主山。

紫禁城中轴布局原则紫禁城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中轴两端的建筑阴阳对称。中轴即是中央子午线,是规划紫禁城全部宫殿北京城的基准线。紫禁城内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均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宫殿若不建在中轴线上,也是严格按照对称规则进行布局,分布在中轴线两端。供图/故宫博物院

明人李贤则在《大明一统志》中这样描述天寿山“形胜”的具体特征:“至此,群峰耸拔,若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玉带、军都连亘怀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 实国家亿万年永安之地。”

风水大师郭璞指出,风水上佳的陵墓应具备“四灵”,即所谓“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

▲明十三陵神道,远山为天寿山。

天寿山属于燕山山脉一支,发源于太行山,主峰雄峙于北,蟒山、虎峪环抱东西龙山、虎山、灵山等在南面遥相呼应,西北部的流水汇集在群山环绕的中部平川,最后向东南流去。

以长陵为中心的天寿山十三陵区,被周边山水围成一个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十余公里的椭圆形山间盆地,其周边山形完全符合郭璞对于“四灵”的要求

▲十三陵的风水形势。按风水学说,天寿山的龙脉源于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所谓“皇陵形盛,起自昆仑”,与天上的元气相通,这是十三陵充满生气的形胜根本
不仅如此,按风水说,天寿山正位于“北辰”(北极星)位置,山体周正,高大如屏。
而十三陵风水最珍贵的地方,还在于天寿山长陵等陵墓的穴后“来龙”,这是决定龙脉”贵贱的决定因素
南唐何溥在《灵城精义》中指出:“龙之贵贱以‘格’辨。”明成祖长陵背后的天寿山主峰,确有一道龙脉,由高及低,迤逦而下,直至长陵穴地。
而长陵背后的山,峦头浑圆,形如覆釜,五行属金,“形势宗”称为金星峦山”,气势完美,尊贵无比。

▲明十三陵长陵。摄影/Mariusz Pietranek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阅 读 导 览

修道   经典   数术   五行    易经   周易略解   紫微斗数   解梦   星象   天文   出马   河图洛书   特异功能   《放下集》  风水   阳宅   因果   轮回   术法    占卜   择日   命理   手相   六爻   起名   相术   测字   功法   打坐   吐纳   手印   睡觉    站桩   武术  禅修  导引术    念力   炁   文化  儒家   道教   佛教   全真教   中医   养生   中药   食疗   经络   穴位   艾灸   道医   望诊   能量   科学   宇宙咒语评论   职场   财经   画道   教育    扫黑除恶    民俗   节日   香道   云游天下  宗族   中华神祇   佛菩萨   道祖   文昌帝君   太岁   吕洞宾  人物  孙武   庄子   阳明   王重阳   李阳波   鲁班   邵雍   张三丰   孙思邈   李可   张至顺   鬼谷子   张仲景   倪海厦    虚云  南怀瑾   法器   符箓   罗盘   揭秘   厌胜   符咒   连山  谶语   觉醒   通关文》预言   灵魂   解惑   禁忌 讲述   反诈防骗  《格异录》   修身   处世   姻缘   社交  齐家  孝道   感悟   读书   历史



      人生即道场,苦乐修行
      【修行书院】一个由修行者自发组织的完全公益性的修行资料共享平台书院常年为您甄选推送传统文化、三教经典中医武道民间秘术宇宙生命等优质修行内容和资料,希望能给予同修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如果有不足之处,请您及时指正,也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帮我们分享和推广我们的平台文章,让更多的同修看到我们,谢谢

 修行悟道典藏,济世救人良方 

?

 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