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个人最终都会向这个世界辞别的,一个小女孩在外婆去世后问妈妈:什么是死亡,死亡可怕吗?
妈妈带女儿去了游乐场,告诉自己的女儿说:玩滑梯的时候,小朋友们会一起排队,而人生就像坐滑滑梯一样,慢慢下降,慢慢变老,等到落地就起身走开,这样就不会挡住后面的小朋友。
电影《入殓师》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死亡可能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说:人生就像一列不断向前的列车,有的人在中途上来,有的人在中途下去,他们会陪你走过一小段路。到站了,他们就下车了,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人死后会经黄泉路,到达忘川河边,遥望奈何桥,与尘世做最后的告别。
相传,忘川河边长满了彼岸花,妖娆似血,招魂引渡。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过了奈何桥,就是三生石,你会看见自己的前生后世,许多人会痛哭流涕,不为那再也回不去的曾经,而是泣再也无法相见的人。
而孟婆,就守在三生石边,她会给你一碗“孟婆汤”,你会忘记一切,然后走向往生之路。
相传,忘川河在山东泰安,源于泰山深麓,流经山东省泰安市区,将泰安城区一分为二,名为奈河。
《宣室志》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
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夜游神把守。
这一名称的最早出现,可见于唐代,敦煌文献书所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有描写目连阴间寻母,亲眼目睹地狱罪人在奈河上生离死别的骇人场面。
可见在古代人们的意识中,奈河是通往地府的必经之路,而奈河桥观念的形成,至迟不会晚于初唐。
《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桥分三层,善人的魂魄可以安全通过上层,善恶兼半者行中间,恶人则过最下层的桥。
民间关于“孟婆”的传说则比较多,因为她做的汤也叫“忘情水”。
一滴生泪、 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杯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盅病中泪、七尺别离泪、这第八味,便是孟婆自己的伤心泪。
孟婆汤精心熬制,去其苦涩,留其甘芳,如此煎熬一生,方成一锅好汤。
其实这些都是民间话本口口相传而来,不难看出,人们心中是有“向死而生”的渴望的,希望自己能有来世,或去除遗憾和悔恨,或与相爱的人邂逅。
用科学观解释生死,人不过同花草树木一样,繁衍生息,一世飘蓬,或化沃土、或为尘埃。
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如果人的“精神力”是超脱现实的,那么我是愿意相信人有其魂的,你的思想不被任何事物所界定,上一秒你想东,下一秒你就可以想西。
最怕的是,有些人习惯了道听途说,或者人云亦云,最后随波逐流过一生。
用科学和哲学解释生命,于个体而言,“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你活着,或者选择去活得更好,这个世界才更精彩,更有意义。
比如我们小时候玩的三国街机游戏,如果你选了赵云,那么关羽和张飞就是为你而设定的角色。你在游戏中挂了,关、张也就随之湮灭。
所以“活出自我”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当你行将就木之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也就随之消散。因为,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再与你有关,你会去到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你的存款,你收藏的邮票、古玩,你创作的歌曲、文学作品,就成为了另一个个体的“角色设定”。
而珍惜时光、与人为善、丰富自己是演绎生命的终极奥义,因为生命不止有长度,还有温度和厚度。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修道 经典 数术 五行 易经 周易略解 紫微斗数 解梦 星象 天文 出马 河图洛书 特异功能 《放下集》 风水 阳宅 因果 轮回 术法 占卜 择日 命理 手相 六爻 起名 相术 测字 功法 打坐 吐纳 手印 睡觉 站桩 武术 禅修 导引术 念力 炁 文化 儒家 道教 佛教 全真教 中医 养生 中药 食疗 经络 穴位 艾灸 道医 望诊 科学 宇宙 咒语 评论 职场 财经 画道 教育 扫黑除恶 民俗 节日 香道 云游天下 宗族 中华神祇 佛菩萨 道祖 文昌帝君 太岁 人物 孙武 庄子 王阳明 王重阳 李阳波 鲁班 邵雍 张三丰 孙思邈 李可 张至顺 鬼谷子 张仲景 倪海厦 虚云 南怀瑾 法器 符箓 罗盘 揭秘 厌胜 符咒 连山 谶语 觉醒 《通关文》预言 灵魂 解惑 禁忌 讲述 反诈防骗 《格异录》 修身 处世 姻缘 社交 齐家 孝道 感悟 读书 历史
辅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